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疗效.方法:本组35例,均有高血压痛史,按眩晕症分型,针药配合辨证施治.治疗时间最长2个月,最短3周.结果:本组风阳上扰型12例、气血亏虚型8例、痰湿中阻型10例、肝肾不足型5例,根据眩晕的诊断疗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达82.86%.结论:针药配合相辅相成,对治疗高血压病眩晕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痛经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之一 ,是指妇女经期前后和行经过程中发生的下腹部疼痛症状。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经 6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中 ,年龄最大的 38岁 ,最小的 15岁 ;疼痛持续最长的 7天 ,最短的 1天 ;气滞血瘀型 30例 ,寒湿凝滞型 15例 ,气血两虚 11例 ,肝肾亏损型 4例。2 治疗方法2 .1 选穴 气滞血瘀型 :中极、血海、三阴交 ;寒湿凝滞型 :命门、关元、气海 ;气血两虚型 :足三里、关元、气海 ;肝肾亏损型 :肾俞、关元、太冲。2 .2 具体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 ,针刺部位以75 %酒精常规消毒 …  相似文献   

3.
风池穴互相透刺治疗颈性眩晕55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笔者多年来采用风池穴互相透刺治疗颈性眩晕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 1 0 3例 ,其中男 42例 ,女 6 1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3 5岁 ;病程 0 .5~ 1年 5 1例 ,1~3年 2 5例 ,3~ 5年 1 7例 ,5年以上 1 0例。气血亏虚型 42例 ,痰瘀交阻型 3 8型 ,肝肾不足型 2 3例。随机分成针刺组 5 5例 ,对照组 4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1 .针刺组取风池、天柱、肩井 ,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 ,痰瘀交阻型配丰隆 ,肝肾不足型配太溪。从风池穴进针 ,针尖对准对侧风池 ,透刺至风府穴的深部 ,进针深度约 1 .5…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与风、火、痰、瘀有关。治宜调治肝、脾、肾为关键多以扩张血管,改善供血为主,采用静脉滴注,中药汤剂,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33例,痊愈8例,有效24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中药治疗气血亏虚型缺乳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血亏虚型缺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自拟增乳汤治疗组和自拟增乳汤对照组,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自拟增乳汤疗法具有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煎剂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血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药煎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中药煎剂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煎剂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华军 《新中医》2022,54(2):149-15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8月一2019年8月诊治的80例气血两虚型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其基础上前者给予人参养荣丸治疗,后者给予自拟针刺疗法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评分(...  相似文献   

8.
综合治疗颈椎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松  余峥 《针刺研究》1998,23(3):206-207
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颈部夹脊穴加灸配合牵引推拿的方法,治疗颈椎病68例,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1~76岁;病程1个月一25年。有关症候属风寒湿型20例,气滞血瘀型14例,痰湿阻络型8例,肝肾不足型11例,气血亏虚型15例。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为诊断依据,具体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治疗方法针刺:局部取穴以颈夹脊3~7为主穴,配合远道及辨证取穴。风寒湿型加风池、列缺、外关;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足三里;痰湿阻络型加丰隆、阴陵泉;肝肾不足型加太冲、太溪;气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比较出一种较佳的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方法:将52例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针刺结合骨肽穴位注射组17例;骨肽穴位注射组17例;普通针刺组18例;对膝关节疼痛疗效、膝关节功能疗效、疾病疗效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组疗法对于缓解关节疼痛均有疗效;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疾病疗效方面,针刺加骨肽组疗效优于骨肽组和针刺组,骨肽组和针刺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以针刺加骨肽穴位注射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紫归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比较复方紫归片分别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湿热风燥4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0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进行辨证分型,采用复方紫归片内服,对照组80例采用白癜风胶囊内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组各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紫归片治疗白癜风疗效优于白癜风胶囊,治疗组4型中湿热风燥、肝肾不足、气滞血瘀3型疗效优于气血亏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不足型眩晕的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和中药内服外敷.结果 统计72倒,痊愈62倒,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2%.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不足型眩晕,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型眩晕患者120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能针对病因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以国教授认为眩晕病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肾关系密切。针药并举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三型眩晕,临证用针灵活,用药精准,加上自创的保健三疗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陈以国教授认为眩晕病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肾关系密切。针药并拳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三型眩晕,临证用针灵活,用药精准,加上自创的保健三疗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本病3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用体针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调气血、益肝肾、通经络,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气海、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补气益血之穴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48例面瘫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率在95.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气血两虚型面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治疗一些顽固性面瘫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眼针治疗眩晕63例临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是已故国家级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倡导的一种微针疗法,受到针灸界广泛好评。针刺眼睛所分五脏六腑和三焦的穴区,可快速调节脏腑功能,再根据证型配合体针,以达到平肝熄风、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化痰祛湿以止眩。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病情有轻有重,病位在清窍,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不外乎风、火、痰、虚四个方面,治疗眩晕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辨证治之。治疗63例,分四型,以眼针为主,配合体针,总有效率95.2%。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中医证型与病程各期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型与病程早、中、晚期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阴阳两虚证5型,并按其功能障碍程度,将病程分为早、中、晚期,观察各期证型问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以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为主,中期以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晚期以阴阳两虚证为主。结论:帕金森病病程各期的中医证型有一定规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蜂针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蜂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肌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兼夹证分布规律,评估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疗效。方法:纳入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60例,统计兼夹证出现频次。以益气养血方随证加减治疗8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并对不同兼证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兼夹证出现频次如下:表虚不固(48.21%)、肝肾亏虚(39.29%)、肝郁气滞(21.25%)、脾虚夹湿(19.64%)、瘀血阻滞(3.7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D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养血方治疗产后风湿总有效率为94.64%;不同的兼夹证治疗疗效不同,表虚不固、脾虚夹湿、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的显效率分别为58.82%、28.57%、21.43%、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不同兼夹证占比及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表虚不固证临床疗效最好,该研究为产后风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