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进一步加剧,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建设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养老社区是将是有效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养老社区的选址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结合本人参与的实际项目,试图总结出养老社区选址与周边配套设施的关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持续照护社区需要构建实现全面连续、持续照护功能的养老设施体系,现有社区养老设施体系缺乏,无法达成持续照护目标。基于对持续照护社区涵义的解析、特征的归纳,本文提出以社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平台,通过增加为老服务项目,构建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体系,并提出在社区内发展护理型机构养老设施。由此,构建社区居家、机构两大养老设施类型下12个配建项目的设施体系,以实现持续照护功能。继而,提出设施配建思路:项目配建上,构建社区养老基础条件,重点配建机构设施;数量配建上,提出总量配建目标和标准;配建方式上,分别采取整、增、改、扩等方式;空间布局上,居家养老设施结合社区中心统一布局,机构养老设施集中布置并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服务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和居住区公共设施(公建配套)按照使用功能分为八类: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每一类都事关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随着老百姓住房由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的特性转变,围绕商品住宅开发的配建公共设施的纠纷和摩擦日增,这种状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住宅的公共设施配套的规划办法如何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以溧阳市为例,全面论述了规划对住宅区公建配套的保障和控制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保障性社区养老设施的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动向的基础上,进行了广州保障性社区养老照顾配套设施现状与问题的调研。以社区照顾的理论视角,从工业化发展背景的角度讨论了构建适应性老年照顾设施标准的技术思路,并提出依据老人生活方式及空间需求的等级确立设施配建标准、以模块化的理念进行空间配置的创新规划理念,以期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照顾需求,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给。  相似文献   

5.
金杨新村是浦东新区目前最大的动迁住宅小区之一,居民大都由陆家嘴地区搬迁而来。其地理位置:东起上川路、西至居家桥路、南临杨高路、北傍张杨路。用地面积172.9hm~2,其中枣庄路以西的125hm~2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投资兴建。该区域内规划建造动迁住宅306幢,其中高层21幢,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在实践过程中,养老设施如何配置,与老年人口的对应关系如何,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本文针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进行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京生  张彤艳  马鹏 《规划师》2007,23(5):16-18
由于大城市近郊城镇的社区类型多样、社区人口构成复杂、各社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单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方法难以适用.马陆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以上海市《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作为比较对象,确定分级配套项目,并根据马陆镇的发展阶段特点,确定发展过渡期与发展成熟期的配套规划.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嘉定区马陆镇为代表,通过对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该类地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模式,以期为大城市近郊社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谭丽芳 《城市建筑》2022,(10):85-86+119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为满足大众需求,应从我国老龄化发展现状问题着手,为综合养老社区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满足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它对于改善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环境、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针对国内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定位不全面、硬件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以及对养老社区的基本情况、居住模式、建筑设施设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建设标准、空间布局等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同时,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居家养老虽有诸多不便,但仍是主流选择。养老既是家庭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职责。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需要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从而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本文在分析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理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社区养老基础设施的类型,提出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家庭需求。然而,现阶段社会机构养老设施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已成为我国现实可行的养老模式之一。在已建成的社区,大部分缺乏养老设施,或养老设施无法满足现实养老需要。该文通过对漳州市区既有社区的实际调研,分析和总结这些典型社区养老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社区空间资源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与城市发展给城市老年居住设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成都市老龄居住设施进行了布局与现状的研究,确定了在宏观层面各类设施的布局要点。且深入居住区内部,对介于机构与居家之间的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度探究。提出以“访问、日托、短住”为原型的3种需求模式,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其复合型模式构筑进行研究,寄希望与小规模的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今后发展的方向,成为构建社会养老体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上海市长宁区的规划实践,针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探讨了在上海中心城以建成区为主的地区,编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技术要点和重点内容,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常规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孔俊婷  杨琛 《建筑与文化》2016,(11):140-141
中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因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社区的开发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其中不乏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对国内养老社区代表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不同居住模式下的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空间布局特征,明确养老社区各个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处理手法,以此指导未来养老社区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公共设施分布公平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中  华晨  钱伟 《规划师》2003,19(9):78-79
不管规划范围内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意愿、人口分布是否相同,都应该得到公共设施服务。公共设施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质、普遍的“市场失灵”、政府行政的干预和社会群体的分层等原因,存在配置的公平性问题。从公共设施配置中的投资建设方面来说,需重视对市场运作的积极引导、改善政府介入的方式,促进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健红  王墨林 《华中建筑》2011,29(8):196-200
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笔者选取"两岸三地"的厦门、泉州和高雄这三座同属"闽南文化圈"的城市作为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通过对"两岸三地"九个具有代表性的养老设施进行实态调研,在"两岸三地"气候、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对"两岸三地"养老设施的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两岸三地"养老设施在建筑空间的合理性、设备设施的完备性、安全性以及管理的人性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提出高雄模式可以作为闽南地区养老设施建设借鉴的模版。  相似文献   

17.
杭州城市社区现状及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联行 《规划师》2004,20(5):93-96
杭州城市社区存在社区建设与规划脱节、社区建设与管理脱节、社区配套设施与需求脱节等问题,应合理确定社区区划,结合社区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视社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杨俊宴  史宜  邓达荣 《规划师》2010,26(4):19-24
城市公共设施布局对城市社会的构建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其空间布局也受到社会、生态、经济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制约。基于空间功能分区方法,以南京浦口滨江新城为例,探讨多因子影响下的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途径,阐述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提出根据综合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分类,将地域划分为各类型区,并依据用地适宜性分区进行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分区管制。在社会公平导向下,理性规划在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春玲 《中国园林》2006,22(11):90-94
为了避免风景区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武汉木兰山风景区刘家山清凉寨景区规划过程、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记述与解析,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风景区服务,使其直接从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