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培涛 《学理论》2010,(1):175-176
近代中国语文改革是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它以语文改革决定论为指导,以知识分子倡导的语文改革运动为表现形式,政府在语文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华 《学理论》2013,(14):169-171
近年来,福利文化研究作为交叉学科形成的新领域逐渐成为热点,中国近代福利文化的研究在思想、制度与实践、慈善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代福利文化研究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点:福利文化的概念需进一步明晰,需要立足文化视角建立理论框架,近代福利文化研究的资料和内容应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
张璐 《侨园》2013,(6):26-27
<正>中国和日本从近代开始对音乐教育发展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中国从中华民国时期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日本对音乐教育也呈现不断变革的趋势。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有史可考的遣唐使学习中国礼乐教思想和古代歌舞音乐到现代大量学生留洋日本学习音乐,中日一直保持着其文化的相似性。二战后,中国进入了音乐教育的探索期,日本因战败接受美国教育使团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众多的异同点使日本音乐教育与中国存在许多可比性。那么中日音乐教育改革差异的成因究竟在哪里?1.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影响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来看,本来应该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中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9)
近代中外贸易史,是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探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及中西关系发展趋势的着眼点,长期以来广受学界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逐步加快,西方新式理论的引入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推动了贸易史研究视角的转变,学者们也纷纷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深化旧有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周新辉 《学理论》2010,(24):143-145
170年前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起点。在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侵略中国的历史过程中,英国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英国独自或伙同他国进行了五次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重新回眸历史并铭记其沉痛的教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伟大复兴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政治觉醒的主要思想內容,阐明了他们政治觉醒的思想演进与实践发展的基本轨迹,合乎逻辑地揭示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政治觉醒的伟大转变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璀璨的科技成就,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经验,轻视科学实验、理论思考,没有超出实用的目标或提高到思辨和原理的阶段,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通过吸取和消化现代科学精神、科学规范、科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继续彰显其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科技的历史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0)
近代中国的妇女组织自戊戌维新时期诞生,历经百年的曲折发展,为近代妇女解放、民族独立和社会变迁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近代中国妇女组织的考察与研究不仅可以具体呈现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独特性,亦可为当代妇女组织的培育提供历史观照。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2)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社会内部先进思想的萌动和西方资本主义冲击的双重作用,封建制度及其存在的基础开始分崩离析,妇女开始觉醒,开始为挣脱传统束缚、获得自由不断思考、选择,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由外而内的现代化进程也在艰难行进。自1895年肇始,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人性的思考,人性解放的大幕缓缓拉开,"人的觉醒"一步步深入。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性解放的高潮来临。当然,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局限也很明显。戊戌变法只看到了"民权",尚未重视"人权"。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在于没有继续探讨人权、理性、制度保障等深刻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顺应时代潮流,对中国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近代实际,创立了颇具中国近代特色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倡导西学;兴办新式学校;进行全民教育等,不愧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知者。  相似文献   

12.
王青汉 《学理论》2012,(18):140-141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传教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学的传播,文章对他们这么做的动机进行了探究,一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人盲目自大的心态;二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盛行的迷信;三是为了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四是希望通过科学让中国人认识和接受基督教,去和和他们一样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13.
14.
《学理论》2013,(36)
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变迁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实质上是中国的近代化。它具有变化急剧、参与变革的力量复杂、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分析这些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的近代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生态环境的内化导致生态环境要素的商品化、资本化与生态环境成本的内在化。对循环经济认识的滞后、对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不足、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水平的低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与环境等外部条件不健全,是制约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几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文化选择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党生 《学理论》2010,(27):113-118
中华民族与西方帝国主义冲突的客观环境是中国共产党文化选择的直接动力。近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学习西方是大主题,爱国主义是大线索,知识结构改变是大现象,学术转型是大趋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步因素,为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准备了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政治意识中的合法性理念是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产物。它的产生,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发展,从而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传统社会的浸淫,近代中国政治意识合法性理念仍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传统的烙印,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会政治是近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民主政治形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议会政治思想的传播,议会政治作为仿行西方政治的一种重要形态被嫁接、移植到近代中国.议会政治在近代中国的移植、运作和变异,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的走向,而且改变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形态与内容.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党政治、政治理念、政治体系等结构性的因素或被刷新,或被重塑,由此,中国政治开始了从传统政治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董少辉 《理论探讨》2005,1(1):122-124
伴随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近代中国变革思想不断演进,由器物层面认知而到制度层面实践再到文化精神层面反思,这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魂。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逐渐解体,新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在这个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相互争鸣,提倡“中体西用”者有之,呼吁“全盘西化”者有之,坚持“中国本位”者亦有之。尽管见解不同,看法各异,但这些思潮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很有必要回头看一看过去,特别是看一看中国近现代历史,重新思考一下波澜曲折的文化转型过程,重新审视一下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潮。为此,本刊特邀请5位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者,围绕“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转型”这一主题,抒发自己的看法,希望这一讨论对于今天发展先进文化的宏伟事业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