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短小手术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选用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记录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SpO2的变化,并同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手术期间瑞芬太尼组HR和MAP均有显著下降,而氯胺酮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患儿呼吸抑制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P<0.05)。结论:微量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复合瑞芬太尼,使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更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应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的短小手术,观察和分析比较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愿意参与研究的35例需短小手术的患儿,将他们分成2组,A组和B组。A组在手术时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来进行麻醉而B组采用丙泊酚氯胺酮,在手术过程中记录下患儿的SpO2、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在手术结束后记录患儿的清醒时间、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手术过程中A组患儿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而手术结束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而B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不大,手术结束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7%。A组的术中和术后数据与B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均为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氯胺酮作为麻醉剂在短小型小儿非插管全麻手术中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并分析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和瑞芬太尼在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手术治疗前行非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方案,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T1-3时间点HR、RR及MPA指标水平较研究组均发生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短小手术患儿,对照组应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静脉全麻中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短小手术的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A)组与丙泊酚-芬太尼(B)组,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和微泵注射.观察呼吸,SpO2、HR、MAP麻醉前、中、后的变化情况,并同时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时闻、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全程麻醉手术中RR、SpO2、HR、MAP无明显变化.而B组的呼吸循环功能有不同程度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结论 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轻,术后麻醉复苏及神志清醒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优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其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静脉全麻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ASA I~II级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微量泵输注氯胺酮+丙泊酚混合剂;治疗组微量泵输注氯胺酮+丙泊酚+瑞芬太尼混合剂.记录2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和麻醉期间呼吸、循环情况,观察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用药量少,术毕苏醒快,镇静镇痛完善,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小.结论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疗效优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66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年龄1~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A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待患儿体动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给予机械通气,以瑞芬太尼0.25~0.3μg/(kg·min)和丙泊酚8~10mg/(kg·min)静滴维持。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和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以丙泊酚8~10μg/(kg·min)静滴维持,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记录并分析二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患儿的HR、MAP、SpO2、手术时间、患儿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HR和MAP的波动变化显著优于B组患儿(P〈0.05);②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儿在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离开PACU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儿(P〈0.05);在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A组患儿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眼科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较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够保证患儿围术期安全,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PR组40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K组40例,采用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记录术毕患儿的苏醒情况、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插管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的血压、心率较K组平稳(P〈0.05);停药后拔管时间,PR组较K组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时躁动和哭闹的发生率,K组高于P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侯刚  徐家济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49-1350
目的:观察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为氯胺酮静脉全麻组,B组为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结合喉罩技术全麻组。比较2组中麻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清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循环系统明显没有B组患儿稳定。A组术后清醒时间比B组长(P<0.01)。 A组术中发生身体不自主活动、呛咳屏气,以及手术后不良发应如恶心、呕吐和躁动等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方法,术后恢复好,清醒迅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传统氯胺酮麻醉方法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人三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慢性扁桃体炎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用氯胺酮1~2mg/kg、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脉推注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输液泵持续泵注麻药,A组:瑞芬太尼0.5mg+丙泊酚300mg以12~15mL/h泵入;B组:芬太尼0.2mg+丙泊酚300mg以12-15mL/h泵入,间断推入肌松药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用药,停药后均不用任何拮抗药。结果A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B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10、20、30min时HR、SBP、DBP均尢明显的变化(P〉0.05)。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内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不仅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可控性,而且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钟剑洪  刘妙雯  梁江惠 《吉林医学》2011,32(28):5932-5933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与七氟谜吸入麻醉比较,为此类手术探讨更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TCI组: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l、异丙酚3μg/ml;B组持续吸入2.5%~3.5%七氟谜维持手术;观察气管插管、拔管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手术结束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的时间;术后3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中知晓情况。结果:A组各时点MAP、HR明显低于基础值及B组(P<0.05),B组各观察点MAP、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B组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本研究示A组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否减轻喉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同时降低知晓发生率。方法择期喉肿瘤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55岁,ASA为Ⅰ~Ⅱ级,喉阻塞为Ⅰ~Ⅱ度,随机分为氟芬合剂组(Ⅰ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之前,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气管切开完成即将插管时,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大于1min),记录局部浸润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成功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得普利麻的用量;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有无躁动、呛咳等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切开及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患者SpO2〈90%定义为呼吸抑制。结果与Tn比较,Ⅰ组T1时的MAP及HR无明显变化,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P〈0.05),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P〈0.05);R组T1及T2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T3时MAP与Tn比较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R组MAP及HR明显降低(P〈0.05),而T1时MAP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麻醉诱导所需得普利麻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Ⅰ组比较,R组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气管切开及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知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史艳燕  彭晓红 《西部医学》2009,21(5):730-73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50例行上肢手术婴幼儿随机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两组均用中/长链丙泊酚诱导后,A组0.20%罗哌卡因腋路臂丛阻滞,B组按需追加氯胺酮,两组术中均微量泵注中/长链丙泊酚。记录围手术期患儿HR、MAP、PET-CO3、SpO2,丙泊酚用量及其术后恶心呕吐等。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术后恶心呕吐等较B组少(P〈0.05);A组中/长链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与B组比,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较少(P〈0.05)。结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全,可减少不良反应及丙泊酚用量,使婴幼儿在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4.
张琼  丁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35-2036,2038
目的:比较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麻醉中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和L组(n=20),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4~0.06mg/kg、芬太尼2~3μg/kg、阿曲库胺0.4~0.6mg/kg和依托咪酯0.03~0.05mg/kg辅助下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两种不同的丙泊酚赋形剂和瑞芬太尼,术中间断给予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观察麻醉前、插管即刻、手术前5min、手术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应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均无差异;M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L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MAP、DBP均升高(P<0.05);均只有1例出现恶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说明丙泊酚MCT/LCT与传统丙泊酚LCT比较在麻醉过程中较安全,麻醉苏醒等效,也有较强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2~8岁行下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按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和P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2组均辅助骶管麻醉,观察惠儿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MAP、HR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R、Sp02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PK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PK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围术期安全性高,其临床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17.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诱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 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Sev)组和丙泊酚(Pro)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SpO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意识消失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丙泊酚组(35.5±11.7)s;七氟烷组(38.5±11.4)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丙泊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发生躁动七氟烷组显著多于丙泊酚组(P<0.05),分别是46%和20%。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没有差别,但是丙泊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杨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91-92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全部入选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和Ⅱ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各80例,比较两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异丙酚总用量、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Ⅱ组在插镜中HR、MAP无明显变化,且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少于Ⅰ组,Ⅱ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Ⅱ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I组(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萍  杨禄坤  王凤君 《河北医学》2011,17(8):1031-103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ASAⅠ级择期全麻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个剂量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 mg/kg,A组予瑞芬太尼1μg/kg,B组予瑞芬太尼2μg/kg,C组予瑞芬太尼3μg/k...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合适效应室靶浓度。方法全麻下心功能Ⅱ~Ⅲ级年龄62~86岁患者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入室后(基础值T1)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效应室靶浓度TCI(T2)3组病人瑞芬太尼从1.0ng/ml分别渐升至2.0ng/ml,3.0ng/ml和4.0ng/ml(T3)后启动异丙酚TCI,从1.0μg/ml血浆靶浓度渐升至4.0μg/ml(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气管插管后2min(T6)。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双频谱指数(BIS),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给药后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MAP、HR降低(P<0.05),而Ⅱ组、Ⅲ组不良反应次数较Ⅰ组多、麻醉过浅次数较Ⅰ组少(P<0.05),而BISⅠ组较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全麻诱导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宜为3.0ng/ml复合异丙酚TCI4.0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