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渣油中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胶质、沥青质等极性组分中.利用极性组分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施加电场的方式来强化渣油脱金属反应,从而改善渣油性质,提高渣油综合利用价值.针对一种减压渣油,选取正庚烷为稀释溶剂,在电场作用下,考察了剂油质量比、电场强度及电场布置方式对渣油中Fe,Ca,Ni,V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剂油质量比、...  相似文献   

2.
用溶解法对通用级碳纤维用沥青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发现三氯代苯可将高软化点沥青彻底溶解。以三氯代苯为溶剂,用VPO法测定了4种国产碳纤维级沥青的分子量,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以三氯代苯和正庚烷的混合溶剂对碳纤维沥青进行了分级处理,获得8个不同分子量的沥青级分。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程     
TQ013.1200608416甲烷在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测定〔刊〕/郭玉高,马沛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学报.-2005,38(11).-960~965选择环己烷-苯、正庚烷-环己烷和苯-正庚烷混合溶液作为溶剂,用自建的循环法测定气体高压溶解度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在上述溶剂中的高压溶解度数据。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实验数据,发现对于非极性的混合溶剂,甲烷的速度与其溶解度成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用文献中二元数据和三元数据计算交互作用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估算结果与实验值能很好吻合。表5参8(刘宁摘)TQ013.1TQ018200608417C…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脱沥青装置加工处理高密度的阿曼和巴士拉混合纯渣油,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装置的最大处理量和脱沥青油的收率,分析了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的产品性质.结果表明:溶剂脱沥青装置处理纯渣油时,由于纯渣油物性极差,导致脱沥青油收率为30.78%,脱油沥青收率为69.22%,装置能耗相比加工原混合原料时增加了28.38%.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重油产量,大连石油化工公司丙烷脱沥青车间1984年10~12月用C_3/C_4混合溶剂试生产150号光亮油料、催化裂化原料和道路沥青. 我们参照1979年用C_3/C_4混合溶剂工业试验的有关数据,在保证光亮油料的质量和产量的同时,逐渐增加C_4含量,提高脱沥青油产率.试生产初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国内简讯     
<正> 溶剂脱沥青涵过技术鉴定吉化公司炼油厂混合 C_4脱沥青装置,经过一年多试生产运行,已通过了石油化工总公司主持的技术鉴定。该装置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设计,在吉化公司炼油厂建成。这是国内第一套20万吨/年规模的工业装受。该装置以混合 C_4为溶剂,一段抽提、超临界回收溶剂,生产催化裂化原料及屋顶用石油沥青,它是重油深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技术鉴定认为:1.该工艺脱沥青油收率高,能耗低,得到的脱沥青油不经氧化即可符合标准.2.工业装置的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产品质  相似文献   

7.
渣油溶剂脱沥青是深度加工的一个预处理手段.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对我国的几种主要原油进行了溶剂脱沥青的试验研究.近年来又进行了胜利减压渣油两段溶剂脱沥青试验和脱油沥青用途的初步探讨.两段溶剂脱沥青与传统的丙烷脱沥青在原理上是相同的.国外近十年的较大改进是带有超临界回收溶剂的脱沥青方法,它与我国六十年代发展成功的临界回收脱沥青工艺基本相同.在两段操作中,首先用合适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溶剂比的条件下与减压渣油逆流接触,将富含沥青质的沥青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溶剂萃取法处理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泥,回收原油,考察了不同溶剂、剂油比、温度、反应时间、离心机转速等条件对油和沥青质脱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在正庚烷+离子液体[Emim][BF4]溶剂体系中,剂油比50/3,温度50 ℃,反应时间20 min,离心机转速2 000 r/min;在此条件下,含油污泥中油的回收率高达90.5%,沥青质的回收率为83.1%;正庚烷和离子液体可以回收重复使用,正庚烷的一次和二次回收率分别为89.2%和74.2%;离子液体几乎没有损失,一次和二次回收率分别高达98.6%和95.4%;使用二次回收的正庚烷和离子液体为溶剂时油和沥青质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5.1%和78.4%。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含油污泥脱附过程的作用机理。离子液体-有机溶剂复合技术显著提高了油泥萃取的油回收率,对油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 C_4烃类为溶剂的脱沥青过程在加工大庆-扶余混合原油的减压渣油时可得到收率80—85m%,低残炭、低金属含量的脱沥青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同时还能直接得到适用于建筑屋顶用石油沥青,是一个加工大庆-扶余原油的合理途径。本文叙述了我国第一套加工大庆-扶余减压渣油的应用超临界回收溶剂技术的混合 C_4溶剂脱沥青装置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建造。装置投产后已连续运转了一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进口原油的混合减渣为原料,在连续式溶剂脱沥青中型试验装置上进行不同溶剂的脱沥青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丁烷、戊烷和轻石脑油作溶剂时,脱沥青油性质均可满足下游二次加工对原料质量要求。渣油先减粘再进行脱沥青时,可使脱沥青油收率提高。轻石脑油作溶剂脱沥青油选择性与戊烷作溶剂的相当,也可作为溶剂脱沥青的优选溶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庚烷、甲苯、四氢呋喃分级处理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尾油,并考察溶剂脱渣尾油的临氢热反应及焦化反应性能.研究表明,对尾油分级处理后发现四氢呋喃不溶物集中了尾油中的绝大部分金属化合物,这也是造成尾油性质差的主要原因;采用正庚烷、甲苯两种溶剂处理脱渣尾油,剂油比为3 mL/g,甲苯脱渣尾油和正庚烷脱渣尾油的性质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正庚烷脱渣尾油临氢热反应和焦化反应性能比克拉玛依常压渣油差,但优于甲苯脱渣尾油.  相似文献   

12.
以加氢预处理后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采用低温热缩聚与溶剂热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同性沥青,并研究了不同热缩聚温度、不同溶剂、不同体积比的正庚烷-甲苯混合溶液对同性沥青的影响。将同性沥青通过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得到同性沥青基碳纤维。采用偏光显微镜、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同性沥青基碳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热缩聚过程中,温度小于400℃能有效避免中间相小球的生成;在溶剂热萃取过程中,随着制备聚合沥青的热缩聚温度升高,正庚烷不溶物软化点也相应提高;随着甲苯含量的提高,混合溶液不溶物收率降低,软化点升高;390℃低温热缩聚,以正庚烷为溶剂进行溶剂热萃取制得的同性沥青软化点达到230℃,熔纺性能好。原丝纤维最佳预氧化条件为:先以升温速率1℃/min升温至180℃,然后以0.5℃/min升至270℃维持30 min;炭化后得到的同性沥青基碳纤维碳质量分数达到94%,拉伸强度达到1.113 GPa。  相似文献   

13.
溶剂脱沥青装置广泛使用丙烷为溶剂,但根据需要也可用正丁烷及正戊烷. 溶剂脱沥青的溶剂是影响脱沥青油质量的一个主要参数.选择恰当,才能得到所要求的收率及最佳的质量.例如,把脱沥青油作为制造润滑油的原料,无疑使用丙烷或丙-丁烷溶剂是合理的,这时脱沥青油的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溶剂脱沥青工艺的主要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溶剂脱沥青工艺的主要技术进展如新溶剂的应用、沉降两段法脱沥青工艺开发、组合工艺的开发、模式识别调优技术的应用、临界溶剂回收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的应用、超临界溶剂脱沥青技术开发和优化换热等。探讨了溶剂脱沥青工艺的发展趋势 ,如广泛使用混合C4 等重溶剂 ,发展和完善组合工艺 ,综合利用脱沥青油组分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以C_3~C_4混合烃类(含C_418~20%)为溶剂,用沉降法二段脱沥青工艺,生产残炭值<0.7%的轻脱沥青油、催化裂化原料和合格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16.
沥青质在石英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沥青质分子在不同溶剂环境中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情况,选用代表性的沥青质分子结构,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正庚烷、甲苯和吡啶3种溶剂中沥青质分子在羟基化石英表面的吸附机理。沥青质分子的平衡吸附构型显示,在正庚烷中,沥青质分子以较强的弯曲构型吸附在石英表面上;在甲苯和吡啶中,沥青质分子自身构型变化减弱,向石英表面吸附的趋势也明显下降。沥青质分子在石英表面吸附能及其与溶剂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结果表明,正庚烷中沥青质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强度最大,而在甲苯和吡啶中其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则较弱;库仑相互作用能是沥青质在石英表面吸附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而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则在沥青质与溶剂相互作用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分子动力学方法可对沥青质分子吸附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模拟。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用催化裂化油浆改质沥青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催化裂化油浆及其芳烃重馏分分别与脱油沥青、半氧化沥青以及渣油调合,催化裂化油浆与渣油或沥青混合蒸馏及混合溶剂脱沥青改质沥青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油浆脱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考察了溶剂脱沥青方法对催化裂化油浆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油装可以得到选择性分离,得到的脱沥青油以饱和分为主,其性质与假化裂化新鲜料性质相当,脱抽沥青以多环芳烃为主,该多环芳烃的氢含量、芳碳率已与减压渣油中正庚烷沥青质相近。  相似文献   

19.
一、装置概述国内设计的第一套超临界混合 C_4溶剂脱沥青装置于1987年7月14日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炼油厂投产。这套处理减压渣油为2×10~5t/a 的脱沥青装置采用的是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 C_4混合溶剂脱沥青技术和石科院、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吉化院)、吉化炼油厂共同开发的重油加工工艺。装置以大庆和扶余混合原油减压渣油为原料,以气体分馏装置的混合 C_4为溶剂,产品为脱沥青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及建筑沥青。这套装置的建成投产,扩大了吉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来源,并能够直接生产合格的建筑沥青,为建筑沥青生产和重油的深度加工创出一条新路。装置的原则流程如下图。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掺配FCC油浆的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连续式溶剂脱沥青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掺配FCC油浆对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的影响,油浆的加入使脱沥青油收率增加,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提出了试验用渣渍和油浆的结构模型 据此计算得到它们的溶解度参数。根据渣烃类溶剂中溶解平衡理论和组成分析结果,揭示了掺同浆改善溶剂脱沥青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