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用溶胶粒子表面修饰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催化膜,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在胶粒表面吸附作用,经溶胶-凝胶过程,将活性组分结合到无机膜中,实验测定结果表明:(NiEDTA)^2-,VO^-3,MoO^2-4,(Pd(NH3)4^2+,PdCl^2-4,PtCl^2-6和RhCl^3-6可用来修饰AlOOH溶胶,以Pd/γ-Al2O3催化膜的制备为例,经三次溶胶-凝胶过程,  相似文献   

2.
CeO2在Pd/γ-Al2O3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色谱微反流动法技术考察了富氧和贫氧条件下,添加CeO2对Pd/γ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影响,并运用TPR、TPDMS及SEM等技术研究了CeO2Pd/γAl2O3催化剂.结果表明:CeO2、Pd的共助作用使CeO2Pd/γAl2O3催化剂TPR还原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CeO2的存在使Pd/γAl2O3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容易脱出,从而改善了催化剂的氧化活性;CeO2、Pd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上Pd元素的分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TiO2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负载型TiO2膜,并采用SEM、压汞等实验手段对Ti(OH)4溶胶和TiO2膜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Ti(OH)4溶胶制备过程中H2O/Ti^4+、C2H5OH/Ti^4+的比值,溶胶在支承管上浸涂的时间、次数以及凝胶煅烧升温速度和煅烧温度均是制备负载型TiO2膜的重要因素。最终制得一种无裂纹、20μm厚、孔径分布在50 ̄300nm之间的负载型TiO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在多孔陶瓷载体上制备多孔Al2O3膜的工艺条件。发现在孔直径为1.1和1.6um的多孔陶瓷载体上必须经过多次重复浸渍干燥-焙烧过程,才能制备出担载均匀的多孔Al2O3膜。对溶胶和多孔陶瓷载体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后,能够减少浸渍-干燥-焙烧过程重复的次数。对Al2O3膜的孔径大小和透气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PdCl2在碱式纤维素基磁性聚偕胺肟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与H2PdCl4不同,主要表现在高的超当量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H2PdCl4在碱中和过程中逐步转变为Na2PdCl4、PdCl2、和[Pd(OH)2Cl2]2,它们被树脂吸附时首先形成AO-Pd2和AO2-Pd3络合物,随后被还原为单质钯,汇聚成微粒吸着在树脂表面。  相似文献   

6.
孟明  林培琰  伏义路 《催化学报》1996,17(3):189-192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相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剂(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约60℃,  相似文献   

7.
Ce2O—TiO2/SiO2的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iO2为基质,CeO2TiO2为包覆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O2TiO2/SiO2表面复合物,并对所制复合物进行除氟测试。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形貌,讨论实验环境、试剂用量等因素对CeO2TiO2/SiO2制备及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Ti(OC4H9)4/nCeCl3·7H2O=1、nCH3COOH/nTi(OC4H9)4=45、nC3H8O3/nTi(O4H9)4=03、RH=95%,热处理温度110℃时,所制CeO2TiO2/SiO2对F-的吸附容量(q)为214mg/g,去除率(E)为856%。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个异亚硝基乙酰丙酮-N-芳基亚胺的Pd(Ⅱ)配合物,PdCl(C6H5-IAI)(C6H5NH2)(1)和PdCl(p-CH3C6H4-IAI)(p-CH3C6H4NH2)(2),并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21,晶胞参数a=1.8587(4)nm,b=0.9380(2)nm,c=2.1237(4)nm,Z=8,F(000)=1760,μ=1.160m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CoO3,并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了Au/LaCo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溶液pH、pH调节顺序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影响.Au/LaCoO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积过程中在HAuCl4溶液中先加入载体后,再调节溶液pH=8,得到的催化剂经250℃焙烧后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在多孔陶瓷载体上制备多孔Al2O3膜的工艺条件,发现在孔直径为1.1和1.6μm的多孔陶瓷载体上必须经过多次重复浸渍-干燥-焙烧过程,才能制备出担载均匀的多孔Al2O3膜,对溶胶和多孔陶瓷载体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后,能够减少浸渍-干燥-焙烧过程重复的次数,对Al2O3膜的孔径大小和透气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反应物配料比3-AMP/Cl(摩尔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大孔型3-氨甲基吡啶树脂(3—AMPR)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制得3-AMPR的功能基含量为3.16mmol/g树脂.3-AMPR对AuCl6(2-),PtCl6(2-),IrCl6(2-),PdCl4(2-),RhCl6(3-)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00.8,387.8,386.3,133.0,105.5mg金属/g树脂;配位比分别为1.29,0.63,0.64,0.40,0.33。比较了3—AMPR、2-AMPR、4-氨基吡啶树脂(4-APK)、3—APR、2-APR五种树脂对AuCl4-、PtCl6(2-)的吸附性,其中3-AMPR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改变了γ-Al_2O_3载体等电点(IEPS),并用具有不同等电点的Al_2O_3作载体,以(NH_4)_2PdCl4为活性组分前身制备了一系列Pd/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用Hi—O_2滴定、紫外漫反射光谱(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的能量色散谱(EDXS)等方法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的等电点(IEPS)对所得催化剂中金属分散度和浓度分布都有明显影响,IEPS越高。活性组分越靠近外表面,在相同担载量下,其分散度也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载体IEPS的改变,导致了(NH_4)_2PdCl_4在γ-Al_2O_3上吸附机理的变化,并使所得催化剂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铝镁混合金属氢氧化物溶胶阴离子交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电解质对铝镁混合金属氢氧化物(Al-MgMMH)溶胶粒子中Cl-和OH-的阴离子交换性能。在所研究的电解质NaNO3,HCOONa,CH3COONa,Na2CO3,Na2SO4和Na3PO4中,发现高价阴离子的交换能力大于低价阴离子的交换能力,无机阴离子的交换能力大于有机阴离子的交换能力。所研究Al-MgMMH溶胶粒子的阴离子交换容量为2.82mmol/g,比粘土粒子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苯酚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PdCl2-Co(Pyca)2催化体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新型的Pd-Co催化体系催化氧化碳化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当n(PdCl2):n「Co(Ⅱ)」:n(四丁基化铵):n(苯醌)=1:1:10:25,T=120,P=2.5MPa(Pco/Po2=4:1),反应时间8h,PdCl2-Co(Pyca)2比PdCl2-Co(OAc)2的催化活性高。当使用PdCl2-Co(Pyca)2催化剂时,DPC的产率为6.03%。最佳的反应温度是120℃,DPC的产率随着体系的总压增加而增大,当压力升到3.5MPa时,DPC产率为8.53%。  相似文献   

15.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制得(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了约60℃,而在Co-Rh/γ-Al2O3上仅下降了25℃左右.XRD和XPS的表征结果表明,Co/γ-Al2O3中Co以高分散的金属Co相和类似CoAl2O4的尖晶石相存在,而Co-M/γ-Al2O3(M=Pt,Pd,Rh)催化剂中,Co相已完全被还原为零价.高分散的金属钴相和贵金属相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氧从贵金属至Co相上的溢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个分别以C2O2-4([Cu2(L1)2(ox)],1),AcO-([Cu2(AcO)(L2)2]BF4,2)和酚氧([Cu2(L3)2](ClO4)2,3)为桥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测定了1的复配合物[Cu2(L1)2(ox)]·[Fe(OH)2(H2O)4]ClO4·H2O(1′)及2和3的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2和3分别属于Fddd,P21/c和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Cu2(L1)2(ox)][Fe(OH)2(H2O)4]ClO4·H2O,a=2.4390(4)nm,b=3.0538(6)nm,c=1.8494(6)nm,α=β=γ=90.00°;2,a=0.847(1)nm,b=2.6542(8)nm,c=1.4100(6)nm,β=91.34(6)°;3,a=0.7646(3)nm,b=1.6983(3)nm,c=2.4417(3)nm,β=97.11°  相似文献   

17.
以银氨络离子和氯钯酸铵为前驱体制备了5%Ag01%Pd/γAl2O3催化剂,其低温深度氧化性能明显优于Ag或Pd单组分催化剂;T50和T95(CH3OH)分别为125℃和170℃,且不受O2及CO的阻抑.O2TPD的结果表明,随着在Ag组分中加入Pd及Pd加入量的增加,O2的低温脱附峰(Tp<200℃)逐渐减弱至消失;中温脱附峰(250℃<Tp<400℃)则向低温位移;高温脱附峰(Tp>500℃)峰面积逐渐增大,峰温比单组分钯的氧脱附峰高.Pd与Ag的相互作用(电荷转移)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α-磷酸锆层柱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羰基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配体4-CH3SC6H4NH2插层的α-磷酸锆为插层主体,将Rh63+引入层状材料的层析之间制备了新型层柱催化材料Zr(HPO4)1.70(CH3SC6H4NH2)1.09(PO4)0.30Rh0.10.5.52H2O,其是距为2.36变为1.56nm,结晶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H3OH,CO,O2等在5%Ag/γAl2O3上的吸附情况及CH3OH和O2共吸附时表面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表面纯净的Ag/γAl2O3催化剂上,甲醇的解离吸附仅发生在γAl2O3上;表面预吸附氧后,可大大增强Ag对CH3OH的解离吸附,当吸附的[CH3O]与[O]在Ag/γAl2O3上相互作用时,出现吸附态甲醛、甲二氧基、甲酸根等中间物种.O2在Ag/γAl2O3上存在非解离吸附(O-2),在真空中较易脱附,但在氧气氛下可于100℃时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双氯桥双核钯配合物(Ph2P(o-C6H4CO)PdCl)2.2CH2Cl2,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研究了其催化氢化性能,有30~80℃,氢分压1.0~5.0MPa的范围内,发现该配合物是催化氢化丙烯酸为丙酸的有效催化剂,晶体(Pd2Cl2(C19H14OP)2.2CH2Cl2属P1空间群,a=0.9304(3)nm,b=1.0392(2)nm,c=1.1062(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