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ICU脓毒症患者共5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患者监测降钙素原水平下指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生素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脓毒症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根据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情况指导抗生素应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在脓毒症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35例)、SIRS(27例)和非SIRS(30例)患者,并根据28d转归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24h内测定的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结果脓毒症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2.9%(22/35):血清钙离子浓度脓毒症组低于SIRS组及非SIRS组(均P〈0.05),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29)。结论低钙血症在脓毒症患者中常见,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Cys-C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0例,来院时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B2MG、Cys—C,计算APACHEII评分,并观察28d死亡率,其中发生急性肾损伤者63例,未发生急性肾损伤187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Cys—C与β2MG预测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准确性,并探讨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Cys—C水平改变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肾损伤组Cys-C、β2MG浓度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分别为(1189±214)μg/L vs.(678±118)肛∥L,P=0.007;(3705±599)μg/Lvs.(2365±446)μg/L,P=0.004]。急性肾损伤组SCr浓度、APACHEII评分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分别为(145±49)分vs.(73±25)分,P=0.013;(19±4)分vs(13±4)分,P=0.016]。急性肾损伤组患者Cys-C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相关性(P〈0.01)。急性肾损伤组28d死亡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0.01)。Cys-C(OR=1.006,95%CI=1.002—1.009),ROC下面积是0.909;血p2MG(OR=1.001,95%CI=1.000—1.001),ROC下面积是0.820。结论监测血清Cys—C和血β2MG浓度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与β2MG相比,Cys-C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准确性较高,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 反应蛋白(C -RP)检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49名,命名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局部感染性疾病的患儿57名,命名为对照组1组,以及同期在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60名,命名为对照组2组,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和 C 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三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的数值,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与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三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的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 <0.05),而对照1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明显比对照2组高(P <0.05),PCT 在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阳性率明显比其他两组高(P <0.05),C -RP 在重症感染性疾病和局部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明显比正常新生儿高(P <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在正常新生儿、局部感染性疾病和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的数值逐渐增高,在诊断重症感染性疾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用于结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68例结肠梗阻术后患者,记录患者术后24 h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血小板(PLT)及最高体温(T),术后第7d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脓毒症组、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各项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者术后24 h的PCT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其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CRP、WBC、N和ESR(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其他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苏巧云  杨凤啸 《河北医学》2013,19(7):1109-11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间102例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164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联系。以上病例均经我院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等临床实验确诊。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感染源及疾病程度不同时,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不同。细菌性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降钙素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降钙素原相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降钙索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C反应蛋白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临床感染进行诊断,可以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且可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检测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细菌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按不同感染类型分类比较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8.9±1.2)ng/mL,非细菌感染组(0.1±0.09)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不同类型感染组降钙素原比较:脓毒症组、医院获得性感染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组与非细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细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APACHE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58,P=0.02)。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的肺炎、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肺结核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血清,检测血清中SAA、PCT、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A、PCT、hs-CRP预测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效能;评估以SAA、PCT、hs-CRP鉴别肺结核合并肺炎与脓毒症的可能性。收集2020年5月~7月的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的血清,检测SAA、PCT、hs-CRP水平,验证其联合预测肺结核并发肺炎的准确性。结果 与肺结核组患者相比,肺炎组患者血SA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肺结核合并肺炎组患者血SAA、PCT、hs-CRP水平均较肺结核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SAA与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APTT水平存在正相关(P均<0.05)。ROC分析显示,血SAA、PCT、hs-CRP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81、0.800;三者联合后AUC值为0.849(P均<0.001)。验证结果显示,以SAA联合PCT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炎的敏感度为53.85%,特异度为90.48%;与SAA、PCT、hs-CRP三者联合相同。肺结核合并肺炎与结核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血SAA、PCT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血SAA、PCT水平对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以血SAA或PCT水平来鉴别患者合并肺炎与脓毒症,可能与血SAA、PCT水平受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严重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24小时内52例脓毒症及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项炎症指标在严重脓毒症组的表达都较脓毒症组显著升高(均P〈0.01)。相关分析表明,PCT的表达与CRP和WBC的表达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P〈0.01)和0.443(P〈0.01)。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72,WBC为0.747,CRP为0.736。PCT与CRP及WBC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PCT诊断严重脓毒症时的最佳临界值为0.9ug/L,此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4.6%。结论PCT是诊断严重脓毒症价值较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分别于0、4、12、24、48、72h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后24h、48h、7d测定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含量,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48h、7dAPACHEⅡ评分、PCT、血乳酸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PCT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28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皮质醇浓度与28d病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减轻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急诊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将收住急诊抢救室的74例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严重脓毒症(SS)组25例、脓毒症(sepsis)组25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11例、非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Non-S1RS)组13例,分别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并记录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SS组血清PCT、WBC、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其次为sepsis组,SIRS组和Non-SIRS组较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ng/ml为临界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91.7%,均高于CRP、WBC计数。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P与WBC,血清PCT与CRP、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24,r=0.475,P<0.01),CR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89,P=0.001)。结论 PCT对急诊脓毒症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PCT与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较好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朱刚  刘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36-133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危重患者64例,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共识会议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非脓毒症组14例,另选同期健康人22名为对照组。固相免疫层析法半定量测定PCT水平,定量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各指标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分析ROC曲线,并确定检测的最佳阈值。结果:P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值均优于CRP。而PCT联合CRP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优于各指标独立诊断。结论:PCT对脓毒症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PCT及CRP诊断脓毒症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确诊病例(血培养阳性)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新生儿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PCT和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约登指数均略高于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T和CR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5.1%,敏感度为58.9%。结论:PCT、CRP可作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早期诊断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脓毒血症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儿以及同期40例非脓毒血症患儿(非脓毒血症组)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为脓毒血症组,根据患病性质分为细菌性脓毒血症组(40例)、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20例);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中治疗痊愈的为存活组,死亡的为死亡组.根据新生患儿危重病例(NCIS)评分法对60例脓毒血症患儿患病程度进行评定;检测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以及非脓毒血症组患儿的血清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脓毒血症患儿入院治疗痊愈的41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浓度血症组血清PCT水平[(11.86±5.92)、(2.14±1.33) ng/mL]和非脓毒血症组的血清PCT水平[(0.37±0.22) n~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脓毒血症血清PCT水平与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WBC水平[(13.7±1.5)×109/L]和非脓毒血症组患儿WBC水平分[(12.9±1.9)×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儿NCIS评分为非极危重,其血清PCT水平则超过14.86 ng/mL患儿最后死亡;NCIS评分为极危重患儿6例,其血清PCT水平未超过14.86 ng/mL,治疗后患儿存活.结论 血清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79例受试对象分为败血症组124例和正常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血中PCT、CRP的差异。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PCT和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和评估病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PCT含量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78.85±19.16ng/mL)和CRP(53.17±35.68m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5±0.13ng/mL和5.87±3.7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性和约登指数高于CRP。PCT和CRP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测定可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的变化及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54例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儿,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KI组30例,非AKI组24例;收集24例健康对照儿,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尿液KIM-1。结果对照组、非AKI组、AKI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尿KIM-1可作为小儿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贤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石伟 《四川医学》2014,(6):679-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患儿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并以同期非脓毒症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PCT;根据白蛋白水平将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分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组PCT的变化,并对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PCT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T呈负相关(r=-0.292, 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指标PC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细胞黏附分子是急性重症脓毒症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尚不明确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是否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有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入院后24 h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评分,检测患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及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内皮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与AKI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出现休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肌酐(Scr)、LAC、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electin与Scr呈正相关(r=0.223,P=0.041)。CRP、PCT、LAC、ICAM-1、VCAM-1和E-selectin预测脓毒症AKI的AUC分别为0.523〔95%CI(0.421,0.687)〕、0.637〔95%CI(0.435,0.618)〕、0.609〔95%CI(0.529,0.781)〕、0.702〔95%CI(0.619,0.846)〕,0.661〔95%CI(0.503,0.794)〕、0.774〔95%CI(0.623,0.871)〕,其中,E-selectin的诊断效能最高,其预测脓毒症AKI的最佳截断值为117.2 μg/L(灵敏度79.8%,特异度71.0%)。结论 脓毒症AKI的患者病死率高于脓毒症患者,而E-selectin与AKI的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脓毒症AKI的重要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和CURB-65评分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医疗护理相关性肺炎(HCA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按照我国肺炎分类标准及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将92例HCAP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分别比较PCT、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在3组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构建ROC曲线分析PSI、CURB-65评分及血清PCT、CRP对住院H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HCAP患者PSI和CURB-65评分以及PCT、CRP、WBC和Neu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组HCAP患者(P<0.05);按PSI和CURB-65评分高危组HCAP患者血清PCT、CRP、WBC和Neu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其中WBC和Neu%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PSI和CURB-65评分与血清PCT及CRP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PSI评分>120分或CURB-65评分>2分为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 PSI和CURB-65评分与HCAP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并监测血清PCT及CRP水平可以提高HCAP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