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n=20)与PN组(n=20)。EE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液瑞素;P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均为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8d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相关费用等。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IgA恢复程度显著高于PN组(P〈0.05),并且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相关费用低。结论 EEN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 ,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情况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患者体质量均下降但幅度较小(P〉0.05)。两组术后第8天较第2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EN 组较PN 组明显缩短(P〈0.05)。 EN 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明显改善(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血糖波动EN组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胃癌术后营养状况,而EN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 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对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86例合并T2DM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N组(术后EN支持)和PN组(术后PN支持), 每组各43例,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糖、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 术后1周EN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 hPG)无明显变化(P>005), 而PN组则显著高于术前(P<005), 且术后1周EN组FBG、2 hPG均显著低于PN组(P<001);术后PN组体重(BW)、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 且显著低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1)。结论 T2DM患者胃肠道肿瘤术后EN效果优于PN, 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64例远端胃癌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各32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在研究期间无死亡,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PN组免疫指标比PN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比P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更少,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一般认为包括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相似文献   

7.
2008年月2月—2010年1月我科对48例危重患者采取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及肠外肠内联合营养(parenteral combinding with enteral nutrition,PN+EN)支持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或肝局部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PN)和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EN),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以及营养指标(ALB、PCHE、PA),免疫功能(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比值)、胃肠道功能(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至出院时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与低热量肠外营养组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TBIL、ALT、AST明显较低,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ALB、PCHE、PA明显较高,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的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比值均明显较高,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营养支持费用等均优于低热量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低热量肠外营养和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均有显著的疗效,但与低热量肠外营养疗法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营养支持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以我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全部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营养支持的应用,并比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妊娠合并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例(25.81%)均未进行营养支持,妊娠合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分别有32.26%(10/31)和41.94%(13/31)的患者采用PN、PN和EN联合进行营养支持.PN和EN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组的感染发生率(18.18%)、腹胀缓解时间(3.85±1.07)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6.31 ±2.29)d、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PN支持治疗组(P<0.05),但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组间的胎儿终止妊娠率、早产率和足月生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病例中,营养支持应用广泛;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营养支持总体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组患者术后釆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及营养状况的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005~2010年胃肠道肿瘤术后120例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分别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检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后8d,EN组术后体重为(55.1±4.3)kg,白蛋白为(33.0±0.6)mg/ml,前边蛋白为(279.2±3.5)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7±18)和(73±9)h;PN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6.7±5.8)kg,(33.0±0.6)mg/ml,(187.3±3.1)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72±21)和(94±15)h.所有患者在住院研究期间无死亡,EN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而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及体重方面在给予不同营养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尽快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营养身体状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SAP患者67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n=30)和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PN+EN)组(n=37),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2周的营养支持,PN+EN组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糖水平较较治疗前显著改善,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PN组(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显著低于TPN组(P<0.01).结论 PN+EN支持对SAP治疗疗效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15.
杨兰  张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55-1559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为营养治疗提供依据,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 2013年10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52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评分为3分以下的10例患者未进行营养支持治疗(no nutrition,NN).采用数字表法将存在营养风险的42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al nutrition,PN)组,EN组2O例术中置鼻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N组22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以及血CD3%、CD4%、CD8%、CD4/CD8免疫指标并比较.结果 NRS2002评分结果显示,总评分在3分以上者在老年胃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为80.8% (42/52);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 ±0.6天,平均住院天数17.1 ±3.5天,均低于PN组(P<0.05),住院费用3.3±0.6万元,显著低于PN组(P<0.01);治疗1周后EN组血前白蛋白由116.2±11.7mg/L升高为289.5±18.6mg/L(P<0.01),比较PN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治疗1周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治疗后同PN组相比,CD4%、CD4/CD8上升更明显(P<0.01),而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组在治疗1周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RS2002评分指导老年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老年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术后早期EN能更好地加强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的合理方案.方法在胃癌切除术后第1天将60例高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TEN组,n=18)、肠内 肠外营养(EN PN组,n=23)、全肠外营养(TPN组,n=19)3组,分别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在营养支持前、后测定营养指标与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并作比较.结果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严重并发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临床观察TEN组、EN 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组明显缩短,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EN PN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少于TEN组(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仍应首选EN,但不应刻意追求TEN,联合应用EN与PN并适时调整,可减少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外科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55例外科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26例,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29例,对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LYM)、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监测并进行治疗费用比较。结果①EN组与PN组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组间比较:EN支持组Alb、LYM与PN支持组相比有明显增高(P<0.05);Hb、TSF、MAMC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EN组、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自身营养指标的比较:两组Alb、Hb、LYM均有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SF、MAMC差异无显著性(P>0.05)。EN组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比较,同样供能1 265千卡,EN组比PN组节约费用约34.3%。结论外科术后患者,根据疾病情况,及早选择肠内营养,及时调整EN、PN比例,使营养支持治疗更加合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EEN+PN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给予术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术后1周ALB、总蛋白(TP)及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3.640、4.529、3.207,均P<0.05;术后1周:t=2.047、2.550、4.079,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1周时IgG、IgA及补体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2.058、3.649、10.680,均P<0.05;术后1周:t=2.897、2.154、6.012,均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010、5.784、4.851,均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 vs. 24.4%,χ2=0.104,P>0.0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给予EEN+PN支持方案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2例和60例非肝硬化患者,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将6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实施低热量肠内营养(HEN)支持的观察组(31例)和实施常规热量肠外(PN)支持的对照组(31例);统计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