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人、猴等高级动物才有固视机能,即有用双眼中心凹凝视视标的机能。固视机能能影响前庭系的反应,抑制因前庭系不平衡所产生的前庭眼震,从而使身体和眼球运动协调一致。临床上采用的视抑制(visual suppression,V S)试验是通过冷热试验诱发眼震,在反应最强时比较固视和非固视状态下的眼震慢相速度,将固视对慢相速度的抑制用百分数表示之。本试验是检查固视机能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某些引起固视障碍的中枢疾患的定位诊断。一、检查方法:用眼震电图描记仪记录眼震,记录原波形用3秒的时间常数,记录速度波形用0.03秒的时间常数,走纸速度为5 mm/秒。在记录原波形和速度波形的同时,可将速度波形的电压加大,削去快相,记录眼震慢相,眼震的最大慢相速度以2cm左右的高度为宜。被检者取仰  相似文献   

2.
内耳疾患的视动性眼震多表现正常,但在眩晕发作有自发眼震时,视动性眼震出现左右差。作者对①正常人、②破坏一侧内耳患者、③切断前庭神经患者及④破坏两侧内耳患者用视动图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作视动性眼震反应定量分析,计算慢相速度和快相速度,结论如下:①正常人在转速达80~90度/秒以前,随着转鼓的加速,慢相速度亦上升,但不论转鼓转  相似文献   

3.
视动性眼震的分析是检查前庭-动眼系统功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在日本已用来分析脑干功能。视动性眼震的慢相由物象的运动引起,故它们的方向一致。快相则为动眼系统的反射,故与物象运动的方向相反。异常的视动性眼震为:(1)外周性前庭病变的视动性眼震可增强自发性眼震方向,抑制其相反方向,功能单侧性减退者显示病例减弱、健侧增强,视动性眼震的优势偏向健侧。(2)小脑或脑干病变的优势偏向健侧。(3)先天性眼震者的视动性眼震无反应或出现逆向。(4)病变涉及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的视动性眼震的优势偏向患侧。本文报导了经过CT扫描排除了外周性功能病变、亦无自发性眼震的单侧大脑半球病变30例。  相似文献   

4.
眼动功能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正常人100例,梅尼埃病56例、突聋53例及听神经瘤20例分四组进行眼动功能定量分析、发现听神经瘤组扫视、踊跃与视动视动异常包括扫视精确度下降、执行指数变小、跟踪眼速与增益降低、谐振失真度增大和视动眼震慢相速度与增益明显下降;异常率分别为65%、95%及85%(其他在正常范围);而另设的48例听神经瘤眼动功能定性分析组则是27%、68%与57%提示定量分析的异常检出率显著提高。扫视与视动异常尚可  相似文献   

5.
<正>2眼震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分急跳型和摆动型两型。急跳型主要是固视不能维持,眼球出现缓慢漂移即慢相,随后出现中枢纠正这种缓慢漂移的快速眼动即快相;虽然眼震的方向常以中枢纠正的快相来描述,但反应眼震本质的却是缓慢漂移的慢相,慢相的机制主要是两侧前庭张力失衡、凝视维持障碍、视觉障碍等。急跳型是最常见的眼震,前庭、视动和末位性眼震均为急跳型眼震。摆动性眼震为眼球来回运动的速度与幅度相等,不分快慢相,先天性眼震及视觉障碍产生的眼震常为摆动性眼震。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根据眼震的特点,可区分前庭中枢性与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6.
作者们用电眼震描记术检查469例病人,用的是NY40型眼震记录器,病人位于黑暗处睁眼进行检查,头位采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垂头位,各记录40~50秒。发现62例(占13.2%)有方向变换性上向性头位眼震,即左侧卧时眼震向右,右侧卧时眼震向左,14例为方向变换性下向性头位眼震。大多数病例检查了注视眼震、视动性眼震(OKP)、视标跟踪试验(ETT)、衰减性摆动旋转试验(damped pendular rotation test)及30℃和40℃的20ml 10秒灌水的湿度性试验,每个皆记录了眼球运动的水平成分和垂直成分,时间常数为1.0秒及0.03秒。结果:眼震图上出现方向变换性头位眼震时,仅仅依靠这种眼震的振幅、频率、慢相速度、方向、持续时间,以及在仰卧位时有无眼震及其形状等是难以区别出中枢性或未稍性病变的,因此不能根据电眼震图上的方向变换性头位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冷热后眼震(Postcaloricnystagmus,PCN)的生理机制和由位置改变而被扩大了的PCN病根部位,研究20例脊髓小脑变性(SCD)与1例Arnold-chair畸形患者的伴随PCN的视动眼震、垂直凝视(VN)和反跳性限震。受试者仰卧,头抬高30”,用4C冷水sml灌入耳道内刺激20秒。持冷热性眼震的原始相(Prima-ryphase)停止后,嘱患者变换成垂直坐位,头前俯30o,同时观察并用ENG记录PCN。分析冷热性眼震原始相和PCN的最大慢相角速度VI和VZ。每一患者V;和V。是刺激其左、右耳所得V;和V。的均值。获取每位患者的左、右视动刺激的眼…  相似文献   

8.
将视动图(OKP)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分别计算视动性眼震的快、慢相速度,观察幕下病变对视动性眼震快、慢相速度的影响。将经CT或MRI证实为幕下病变的36名患者分四组:①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角肿瘤(共16例),按瘤体直径又分≤2cm和>2cm两组;②脑干病变(6例);③小脑病变(7例);④脑干合并小脑病变(7例)。结果,慢相速度:≤2cm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角肿瘤慢相速度正常或在临界值(正常值为834名ENG结果),而>2cm者和其余各组有半数以上慢相速度异常;快相速度4例有脑干病变者异常,特别是脑桥病变,≤2cm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角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先天性眼震的眩晕症患者通过眼震视图诊断前庭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通过VNG记录知觉缺陷型先天性眼震及运动缺陷型先天性眼震患者自发性眼震、静态位置性眼震、变位性眼震,扫视试验、视动性眼震、平稳跟踪试验、温度试验及其固视抑制试验,分析其VNG各测试项目特点。结果 1对于方向及慢相角速度恒定的先天性眼震,其扫视试验及平稳跟踪试验结果为:扫视及跟踪曲线与视靶曲线吻合良好,仅在扫视及跟踪曲线上叠加恒定的细小眼震波,向低视力侧扫视时欠冲,0.4Hz平稳跟踪试验可见Ⅲ型曲线;2对于恒定的水平型先天眼震(CN),温度试验及其固视抑制可不受干扰;3CN对BPPV的测试结果干扰较大,曲线杂乱无法分析。结论先天性眼震非VNG检查的绝对禁忌症,对于方向及慢相角速度恒定的水平型CN,扫视试验、平滑跟踪、温度试验及其固视抑制依然可用于对眩晕症病变部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视频眼震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VBTIV患者行系列化眼震电图检查,并以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BTIV组有自发性眼震1例。视眼动系统检查28例(73.7%)出现1项或多项异常,表现为扫视试验26例异常(68.4%);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13例、Ⅳ型改变3例,共16例异常(42.1%);视动眼震减弱或节律、振幅不规则,双侧不对称17例(44.7%),未出现凝视眼震。引出异常位置性眼震29例(76.3%),位置性眼震强度(4.08±3.18)°/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例变位试验出现眼震。温度试验一侧或双侧反应低下19例(50.0%),出现优势偏向者6例(15.9%),5例出现固视抑制失败。患者慢相速度之和的人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有所不同。结论:VBTIV功能改变既累及前庭中枢,又累及前庭外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异常率达92%(35/38),对VBTIV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庭学     
87020313 健康人视动性眼球震颤的研究/徐德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7,8(1).-34~37 用微处理机(单板计算机)实时分析了视动性眼震,提取了10项参数,其中9项参数得出正常值,可作为评定视动性眼震之参考。各项参数间均有相关,整体评定,可提高诊断水平。将平均慢相速度、快相波辐和累积快相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家族性显性遗传之视动特征。32岁的母亲和9、8、4岁三个孩子中,母亲及其两个幼女早年发病,为非进行性向上跳眼震和轻度共济失调,长子为向上顿挫凝视眼震。核磁共振发现母亲及二女小脑蚓部萎缩,而子则正常。眼震电图检查:4人中3人有向上的自发性眼震。慢相速度为8°/sec,向上看速度加大,向下看降低;2例慢相呈线性,光线和头  相似文献   

13.
眼震慢相起源于前庭末梢,与迷路生物电冲动密切相关,较稳定;快相由于中枢多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且受警戒状态影响而不稳定。区分快慢相是很重要的,AC放大使记录笔回到零线,因此测量真正眼位有困难,正常眼震时眼震能回到接近零位。快相眼位达不到零位称伸展不足眼震,振幅低、慢相速度小。眼震快相超过零线称伸展过度眼震。若不进行修正,全程测量的快相振幅及部分测量的慢相速度均不真实。AC放大器时间常数定为4秒,用每200ms开灯一次共10秒方法找到零线,把所有快相修正到零线后则所有慢相速度相等,即相当于前庭生理状态,然而此仍部分性修正,如频率不规律振幅也不规律,由于速度等于幅度  相似文献   

14.
视动后眼震     
从70年代初,国外许多神经学家和耳科学家对视动后眼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前庭系统对视动后眼震的产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动后眼震异常是前庭系统疾病的重要指征。本文对十几年来国外视动后眼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视动后眼震的产生机制、试验方法、参数分析以及视动后眼震试验的临床应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冷热试验是一种最常用的平衡功能试验,对无眩晕、耳鸣及重听病史,耳镜及听力学检查正常的34人进行测试。先吹入37℃空气90秒,后固定速率降温,直至出现眼震。如降温速率0.05℃/秒即20秒内空气温度降低1℃。眼震出现后保持此温度再持续20秒,取出喷嘴。记录眼震出现的时间、当时气温及持续时间;EVG记录最大慢相眼震速度。  相似文献   

16.
受试者38例:女20,男18,年龄22~34岁(平均26.3岁),对冷热试验和旋转试验的反应均明显而对称,视动试验正常,ENG记录自发性眼震均不超过1°/s。采用不同刺激所诱发的眼震反应作比较分析,以慢相速率(SPV)作主要分析指标。所用制剂包括姜根粉100mg、乘晕宁100mg和安慰剂(乳糖),均装于相同的胶囊内,用药90分钟后才进行各种前庭功能检查。先服安慰剂进行冷热、旋转及视动性跟震检查,以所得结果作为基础值,并将符合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庭单温试验在眼震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主诉眩晕的患者100例行眼震图检查.选取眼震高潮期10s的波形计算最大慢相速度(SPV),将CP单温及CP双温分别计算,采用stata软件,行x2检验.结果单温试验异常65例中,双温试验异常44例,正常21例,单温试验正常35例中,双温试验异常4例,正常31例.结论当前庭单温正常时前庭双温亦正常,两者差别不显著;而当单温异常时,需要进行双温试验.  相似文献   

18.
扫视眼动(Saccade)或称眼急动,是眼球运动形式了一,它和眼震快相(包括前庭眼震和视动眼震)均属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一般认为扫视为自主性而眼震快相为继发于慢相的反射作用。Saccade一词源于法文“saccader”,意为被缰绳牵系的马头的不断跳动。Javal(1879)首先用以描述阅读时的快眼动或自主性凝视改变。Dodge(1903)则明确地把扫视与其他类型眼运动分开。扫视的意义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周边视靶  相似文献   

19.
视动眼震(OKN)的慢相是由皮层和皮层下两种不同的机制产生的。估计人类OKN的皮层成份和跟随眼动(PEM)的是一致的。所以中枢损害PEM降低时,OKN也常降低。偶而,外周前庭损害也看到OKN降低。此可能由于共同的神经机制失调对前庭和视动眼震起着作用。一般认为OKN快相和随意快速眼动(saccade)至少部分地运用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内  相似文献   

20.
Hallpike双耳变温试验(ABB)已成为前庭功能试验的一种标准检查方法,但完成此项试验的全过程,至少需时30分钟。本文是研究只应用热水筛查的可行性,以冀缩短检查时间。作者用眼震电图(ENG)和单温热水回顾性研究检查了正常A B B结果者69例,异常结果者62例;预期性研究检查了诉有头晕及有不平衡的患者30例。以上三种检查结果的资料表明:单温热水冷热试验筛选法对正常的变温冷热试验反应预测具有97%以上的准确性。正常反应的标准包括:每耳反应的最大慢相眼震速度应大于11/秒;缺乏有意义的位置性或自发性眼震,眼运动正常;两耳间最大慢相角速度差小于29.54%。本文研究的结果支持Barber等人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