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全组60例使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出现3例心脏压塞,52例使用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时,选择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是临床上抢救缓慢型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一项至关重要有效措施。我院自 2 0 0 1年12月~ 2 0 0 3年 8月应用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直接连接起搏器进行临时起搏 ,成功实施了 2 7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共选患者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36岁~82岁 ,其中急性心肌炎 6例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12例 ,7例合并右室梗塞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高钾血症 1例 ,院外猝死 9例 ;心律失常表现类型为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2 2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窦性静止 (RR >5秒 ) 2例 ,心脏停搏 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对91例心律失常急症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6例,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0例,心脏骤停11例,室速3例。结果起搏成功89例,占97.8%;窦性心动过缓者、房室传导阻滞、室速者全部成功,11例心跳骤停9例成功。结论普通电极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心律失常急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易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1],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以提高患者PCI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急性心包压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破裂、心肌穿孔等原因造成心包腔内积液,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严重受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的急症[2]。2013年2月我科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在起搏器拔除术后发生心包压塞,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成功获救。现将该病例及急救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2例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73.7±12.9)岁;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病窦综合征3倒;均选右股静脉入路,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测量导管深度、行X线等检查进行研究,观察该起搏方法的疗效。结果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为66%(8/12);2例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扭曲的髂静脉,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在DSA透视下送入右室起搏;1例反复不能进入右室起搏。X线透视下方将导管送入右室而起搏;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漂浮导管不能起搏,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后成功起搏。无一例出现栓塞、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对心脏停搏、血管扭曲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6.
彭芝斌  邓世磊  杨泽敏 《海南医学》2013,24(15):2299-2300
目的探讨床旁经静脉途径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心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基础疾病分别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梗死、严重高钾血症患者共13例;心律失常类型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顽固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紧急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在心电监护引导下,送入临时心脏起搏电极进行经心内膜心脏起搏治疗,并对手术时间、操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有2例股静脉反复穿刺才成功,从穿刺到开始起搏时间为2~13min,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感染、血栓栓塞、出血、心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紧急情况下,床旁在心电监护引导下经静脉穿刺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摘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心脏粘液瘤摘除手术的31例患者资料。结果全组31例麻醉平稳,手术顺利。心脏复跳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0例,其中3例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起搏心率,1例术后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出现脑梗塞3例,急性下壁心梗1例,频发室性早搏7例,低心排症2例。结论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积极防治栓塞和心律失常等是保证心脏粘液瘤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腹部手术中合并有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对42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和术后行心电图监测记录,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结果 42例中起搏器起搏有64%,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纤颤伴长间歇(>2 s)和双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瓣膜病和心肌病时,是术中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具有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明显指征。结论在腹部手术中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AVB、心房纤颤伴R-R长间歇和双束支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心脏临时起搏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临时起搏多用于治疗可恢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等疾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停搏等严重心律失常 ,以及某些外科手术中的保护性起搏。我院自 1983年~ 1999年 5月已为 2 14例患者行心脏临时起搏术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4例患者 ,男性 115例 ,女性 99例 ;年龄 2 4~ 71岁 ,平均年龄 48.5± 2 2 .5岁。病窦综合征 (SSS)86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0 2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 6例。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AMI) 89例 ,急性心肌炎 43例 ,…  相似文献   

10.
1993~ 2 0 0 0年 ,我科共安装起搏器 16 2例 ,其中 137例为急诊起搏。其护理要求高 ,只有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才能提高起搏术的成功率。1 临床资料在 16 2例起搏中 ,患者年龄 2 0~ 73岁 ,急性起搏的 137例中 ,110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并心源性休克 ,病情危重不能搬动 ,在非X线透视下 ,于床旁经静脉临时起搏成功。 2 7例患者因病窦综合症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或反复黑蒙现象 ,但不具备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条件 ,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临时起搏 ,而后安装永久起搏器 ,2例在返回病房出现电极脱落 ,1例重返导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15例心脏术后患儿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15例心脏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的患儿均为术毕心脏复跳时出现心律失常而放置起搏导线进行起搏治疗,应用时间为2~15d.对心理护理、心电监测、起搏器应用、维持电解质平衡、皮肤护理等五方面的观察.结果 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改放永久性起搏器,其余13例逐渐恢复自主心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1例因使用心脏起搏器而出现并发症.结论 合理准确使用临时起搏器能确保心脏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的患儿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救治体会。方法 16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者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10例在起搏参数测试过程中出现了起搏依赖现象,给予保护性临时起搏、或在严密监护下每测完一个电压参数后,逐步减慢起搏频率,直到恢复自身心律时再测试下一参数,避免了意外。6例术中操纵导管时出现短阵室速或室颤,予电击复律、在抗心律失常药物配合下轻柔操纵导管定位。结果 15例手术成功,1例死于顽固性心室颤动。结论 因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伴有晕厥史而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中易出现起搏依赖现象和心室颤动,预先保护性临时起搏,密切监护下仔细操纵测试电极导管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探讨。方法:对28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及临床转归。结果:围手术期起搏器工作状态,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18例,全部为起搏心律7例,28例顺利完成手术。起搏电极术后最早3 d,最迟7 d拔出,无1例并发症。结论:非心脏手术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植入临时起搏器,可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19例AMI合并AVB采用药物、临时起搏或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方式来提高心率,加强心电监护,保持静脉通畅及用药时监护.结果:梗死部位前壁3例,广泛前壁加正后壁4例,下壁12例.经药物逆转7例,12例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阿-斯综合征,紧急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其中7例1周内恢复窦性心律,5例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例死亡.结论:提高AMI抢救成功率,做好老年人AMI合并AVB的临床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严重复合性心律失常、重症心脏病患者分娩或大手术有心脏合并症等高危者 ,临床面临风险较多 ,给患者及施治者带来不安全顾虑 ,我们对9例患者行保护性心内膜临时起搏术 ,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道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9例中男性7例 ,女性2例。年龄25~69岁 ,平均66岁。其中妊娠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A -VB)1例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并Ⅱ度A -VB1例 ,Ⅲ度A -VB并室性心动过速 (VT)2例 ,心肌炎后遗症并Ⅲ度A -VB2例 ,肺癌并心脏三分支阻滞1例 ,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16.
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术的观察与护理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伴房室传导阻滞紧急床边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①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抢救器械、药品处于备用状态。②做好术中配合及监护仪器、病情的观察。③预防伤口出血及感染。④注意观察起搏信号及并发症的出现。⑤术后3天避免术侧肩关节活动,避免咳嗽,以防电极脱位。[结果]14例患者临时起搏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的出现,病情稳定后安全出院。[结论]正确的护理是保证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术成功,防止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在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和在导管室对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患者通过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 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的21例患者18例成功起搏。在导管室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16例,全部患者成功起搏,无并发症出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有效方法 ,具有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危重、不能搬动的病人及无导管室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透视下应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与非透视下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效价比.方法 41例各种原因所致急性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边非透视下紧急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23例各种原因所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X线透视下植入普通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比较两组难易程度、耗时及所需费用.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成功,非透视组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2~15 min,费用2 100元;透视组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2~10 min,搬运平均耗时6 min,费用2 600元.结论 非透视下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无需X线引导、安全有效、性价比更高,适合不宜搬动的危重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床边起搏;透视下应用普通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适合普通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保护及非透视下失败者的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9.
陈lin  张书刚 《当代医学》2000,6(4):63-64
临时心脏起搏是防治包括心脏停搏等多种继发或原发心肘病及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本文200例患者接受临时心脏起搏,其中18例急性窦房结或房室结衰竭、36例急性下壁或伴右室急性心肌梗塞、12例药物所致严重窦性过缓、高度或Ⅲ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病人心脏起搏成功占83.33-100%;而其他36例晚期器质性心脏病、14例急性广泛性心肌梗塞临时心脏起搏成功占19.44-57.14%,说明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脏窦房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5年6月~1997年6月行安置体外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22例心动过缓病人取得成功,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司。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卫临床资料22例病人男12例,女1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5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急性心肌炎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电解质紊乱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药物中毒(心律平)1例,症状性心动过缓10例,所有病人心事无低140次/min,临时起搏时间5~20d,其中8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1例死亡。2护理体会2.1,G电监护病人人院后立即行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津、脉搏及血压变化,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