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为了解高邮湖优势沉水植物菹草剧烈变化的原因及其时空演变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利用2019—2023年长时序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结合现场和水质自动站监测,对高邮湖菹草与水质开展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菹草的生长与水温、浊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其在生长期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而在衰退期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高邮湖的菹草盖度由2020年的65.5%下降至2023年的5.9%,对区域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指数产生不利影响;菹草的消失与水位变化、藻类影响、鱼类数量及其优势种变化密切相关,高邮湖存在由草型湖泊向藻型湖泊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平湖菹草大面积衰亡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东平湖近年来污染加剧,使湖水富营养化加重,出现了菹草大量生长,6月以后,又出现菹草大面积衰亡、腐烂等现象,不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还发生鱼类大量死亡事件.针对上述情况,作者分析了菹草生长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菹草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塔山水库春季水生生物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山水库春季湖水中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入湖河道水生维管植物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塔山水库浮游植物共7门60属130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尖针杆藻、冰岛直链藻等8种;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25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幼虫、独角聚花轮虫、浮游累枝虫、缩钟虫等;共鉴定底栖动物2大类,2种;浮游植物单位体积内 Chla为6.06~15.33 mg/m3,最高生产层日产量(以碳计)为0.26~0.65 g /(m3· d),水柱日产量(以碳计)为0.78~1.06 g /(m2·d);共记录水生维管植物9种,优势种为空心莲子草、浮萍、菹草和紫萍。塔山水库水质处于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骆马湖湖区菹草(麦黄草)暴发性繁殖引发了一系列水质问题。通过研究,判读2012—2013年不同时间段的骆马湖landsat 7影像,可以发现,Landsat 7影像可以准确反映湖区菹草分布,区域化明显;同时发现菹草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采砂和围网养殖等活动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多样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淮河流域河南段开展野外调查及室内监测,分析河流水生植物类群组成及优势物种,从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健康评价,采用CCA分析法探讨影响水生植物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共有水生植物38种,隶属于25科33属,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为芦苇、水花生、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蓼、水鳖、篦齿眼子菜。针对健康评价结果,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呈现病态到健康状态。分析表明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呈现不稳定状况,主要原因为水质污染及人为活动干扰强烈。根据水生植物分布与水环境因子CCA响应关系研究,影响水生植物的主要因子为TP、COD、p H、电导率、氨氮。  相似文献   

6.
以砂生槐、白羊草、黑穗画眉草、狗尾草、白三叶草等5种先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调查和土壤采样室内养分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试验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不同试验区Shannon Wiener指数(H)表现出显著差异,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明显,不同群落 H值依次为黑穗画眉草植物群落>白羊草植物群落>砂生槐植物群落>白三叶草植物群落>狗尾草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效氮含量、含水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区,砂生槐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最好,白三叶草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生态安全监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针对太湖流域水质污染、湖体富营养化、饮用水质受影响和水生植被减少等生态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布设四类监测点位、引入科学的监测技术与评价体系,从而构建流域生态安全监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改善作用,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对徐州九里湖有、无沉水植物区的水质、沉积物磷形态、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九里湖沉水植物能够增加水体的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对总氮(TN)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作用,对总磷(TP)、氨氮(NH3-N)和浊度(TUB)的改善效果最明显,能够有效降低九里湖的富营养化水平。九里湖沉积物中无机磷(IP)对TP含量的贡献最大,占比为64.2%~93.2%。IP当中的盐酸提取磷(HCl-P)占绝对优势。有沉水植物区沉积物中TP和有机磷(OP)含量整体略高于无沉水植物区,说明沉水植物对上覆水中的磷元素沉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九里湖全年共监测到浮游植物7门63属93种,群落密度为2.94×106~7.0×107个/L。除水温较低的1—4月外,蓝藻门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haena sp.)是其中的优势种。低温情况下,浮游植物密度整体大幅降低,但是绿藻门和硅藻门占比明显提升。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香农-维纳(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多样性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富营养化和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洪泽湖水质状况,对2000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和生态特性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洪泽湖水中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Ⅱ类水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12倍、10倍和0.24倍;总磷、总氮、透明度年均值超湖库特定项目V类标准,洪泽湖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对洪泽湖生态特性分析表明,由于洪泽源独特的湖泊形态,“藻型浊水状态“和“泥沙型浊水状态“交替出现,遏制了湖水从高营养盐含量向全面富营养化状态演变,保证了底栖动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洪泽湖独特的环境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玄武湖菹草种群的发生与水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11月-2006年4月对玄武湖菹草种群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其发生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玄武湖菹草种群发生过程中,湖区水质有明显改善,湖水透明度增加,主要监测指标TN、TP质量浓度值下降.指出,在湖区维持一定量的菹草,对湖泊在冬春季的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修复重建健康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防治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骆马湖为一浅水湖泊 ,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 ,其已经处于中—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 ,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控制骆马湖富营养化的一些措施 :控制外源污染物入湖、加强湖滨湿地建设和水生植物的保护、合理的水库调度以及湖泊内部的生物治理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水对玄武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南京玄武湖1997年-2010年的水质变化,以及生态补水与玄武湖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玄武湖于1998年实施生态补水,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运行和生态补水量的不断增加,玄武湖水质得以显著改善,其水质类别由生态补水前的劣V类水体转为V类水体,并接近于Ⅳ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转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目前玄武湖主要营养物质来源于生态补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湖区TN浓度与生态补水中TN浓度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被在湖库生态系统中发挥稳定沉积物、净化水质、平衡水生生态系统等作用,监测水生植被变化对湖库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多光谱光学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湖库水生植被的方法,尤其是针对其中涉及的阈值确定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介绍了典型研究区水生植被时空分布和变化以及与水质的关系,最后给出一些水生植被遥感监测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打破藻类组成元素碳、氮、磷之间的比例,是有效抑制藻类细胞繁殖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渔洞水库藻类数量和优势种群的变化,藻类与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探讨物理、化学控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生物控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呼伦湖不同季节水质现状评价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4—2015年期间4次对呼伦湖水质进行监测,评价不同季节水体中TN、TP和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并分析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4个季节中呼伦湖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超标较严重,Chla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布规律为TN由湖四周向湖心扩散再到四周;TP春、夏季基本保持稳定,秋—冬季由湖心向四周转移;Chla呈现由南—北—东—东北的变化趋势。呼伦湖春、夏、秋季呈现轻度富营养化,冬季呈现中营养化。水体主要受富营养化、盐化和有机物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湖泊资源的利用,太湖水草的爆发性生长已经成为提高太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严重阻碍。水草枯亡后可能会导致水质异常,进而给苏州市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依据4年来对太湖主要湖区水草的群落结构、分布范围、季节更替的研究,初步构建了太湖水草监管体系,为政府部门实施系统性监管提供支撑,并在全国湖泊水草监管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离子氨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离子氨的计算滕恩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水体中被关注的几种形式的氮,是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有机氮。由于氨对水生生物等的毒性主要是由非离子氨造成的,而离子氨则相对基本无毒,因此,各先进国家的水质质量标准中均列有非离子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以南昌市红角洲景观渠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生生境调查、水质监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等方式对其水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红角洲景观渠为劣Ⅴ类水体,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氨氮、总磷,各渠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52.28~68.20之间,达到了轻度-中度富营养化水平。红角洲景观渠共检测到90种浮游植物、48种浮游动物、10种鱼类,优势藻类为硅藻、绿藻和蓝藻,优势浮游动物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优势鱼类为杂食性鱼类。红角洲景观渠存在生境多样性低、水体自净能力受损、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等水生态问题,建议从截污控源、生境改善、水力调控、群落构建等4个层面尽快开展水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2008年至2011年海门市长江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结合饮用水源地现状,必须采取控制外源和内源的排放、恢复生态系统等措施,遏止水体富营养化,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湖泊富营养化机理模型是模拟和预测水质参数变化趋势和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有效工具,可为水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在回顾湖泊富营养化机理模型分类及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总结了CAEDYM模型、PCLake模型、AQUATOX模型和WASP模型等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热点,探讨了各个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进一步从湖泊富营养化影响机制探究和水质水环境管理保护决策服务两方面梳理了富营养化模型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富营养化机理模型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旨在为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