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福银 《医学文选》2001,20(3):324-325
胃食管返流 (GER)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 ,可导致胃食管返流病 (GERD)。由于新生儿、小婴儿胃食管的解剖生理、神经调控的特点 ,尤其是下食管括约肌 (L ES)的不适当松弛 ,GER在儿科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就诊率。GER能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和其他系统的合并症 ,严重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并可窒息而危及生命 ,对有合并症的小儿 GER需进行治疗。我院儿科门诊自 1997年 10月对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新型全胃肠促动力药普瑞博思进行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均为 1997年 10月~ 1999年 12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2.
赵荷   《中国医学工程》2011,(2):172-173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和治疗。方法因胃食管返流(GER)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所以选取考虑是可能GER的40例患儿,针对不同病因,临床表现,选择必要的辅助检察以明确诊断,给予合理的护理和治疗。结果总结出临床对症护理方案和治疗措施。结论小儿胃食管返流(GER)是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护理和科学的治疗,对提高儿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熊文虹  杜华 《微创医学》2001,20(4):534-536
小儿胃食管返流(gastroesohpageal reflux, GER)是指由于小儿食管下端功能障碍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从胃返流入食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近年来,对于小儿GER 的诊断,国内外均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胃食管返流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虹 《医学文选》2001,20(4):534-536
小儿胃食管返流 (gastroesohpageal reflux,GER)是指由于小儿食管下端功能障碍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从胃返流入食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近年来 ,对于小儿GER的诊断 ,国内外均做了较多的研究 ,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胃食管 X线钡餐造影  此方法可显示胃食管连接处的解剖结构是否异常 ,如食管裂孔疝及钡剂返流过食管部位的高度和频率 ,食管对返流物的廓清能力 ,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根据返流高度可划分为 级 :返流钡剂仅在食管末端 ; 级 :返流达气管隆突以上 ,但没有进入颈段食管 ; 级 :返流进入颈段食管 ; 级 :无约束…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分为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病理性GER也称为食管返流病(GERD),有返流症状以及由返流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新生儿期与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并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我院采用西  相似文献   

6.
陈建婷  陈观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21-3222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GER)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7例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返流病(GERD)患者进行食管24 h pH值监测及胃镜检查并进行抗返流治疗,以19例无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食管24 h pH监测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胃镜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抗返流治疗对哮喘治疗有效,提示哮喘症状与酸返流密切相关。结论:胃食管返流病并哮喘症状的患者酸返漉比普通GERD患者重;24 h食管pH监测有助于了解哮喘患者的症状与GER的相关性;对有GER并哮喘症状的患者,抗返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胃食管反流与哮喘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儿中50%~80%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本文试探讨儿童胃食管返流(Gestro esophageal Reflux,GER)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51例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及鼻部检查正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儿进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患儿反流与呼吸道症状同时进行抗反流治疗并以51例无呼吸道症状的GER患儿作为对照。结果: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患儿食管24 hp H监测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抗反流治疗对哮喘治疗有效。结论:胃食管反流并哮喘症状的患儿返流比普通GER严重,对有GER并哮喘症状的患儿,实施抗返流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提示哮喘症状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胃肌电活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儿与胃食管反流(GER)患儿的胃肌电活动特点,认识小儿GER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征,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方法:对20例正常儿及20例GER小儿进行胃电图监洲,记录主功率(DP)、主频率等指标。结果:GER患儿主频值明显减低,胃电节律紊乱,以胃动过速为主。GER患儿大多存在胃动力障碍。结论:胃动力障碍,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是造成GER的主要因素。胃电图对GER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近20多年33例小儿胃食管返流(GER)的诊治经验,对GER的概念、与GER有关的解剖生理因素、诊断方法、手术治疗中的术式选择及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评价及介绍。本组29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作者强调小儿GER的诊断应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胃底折叠术作为有效的抗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GER)与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症状相关性,了解抗返流治疗对合并GER的哮喘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规治疗后仍有顽固性咳嗽等症状的成人哮喘患者经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分组抗返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52例中可筛选34例,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经抗返流治疗后,治疗组咳嗽、胸闷和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具有较高的GER发生率(58%)。②对于有GER并与哮喘症状密切相关的患者抗返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解哮喘患者GER发生的规律及抗哮喘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对GER的作用,作者采用食管下段pH值监测的方法从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检出支气管哮喘合并GER24例,并对其进行了抗返流治疗前后的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近年收治的20例胃食管返流(GER)患儿临床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对小儿GER的诊断进行探讨。本组全部病例均符合GER临床诊断标准。13例采用了抗返流手术。诊断方法包括食管钡餐造影、B型超声显像,食管压力测定和同位素扫描。初步结果显示食管钡餐造影、B型超声显像和食管压力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is角与小儿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分别对GER(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小儿各60例在胃充盈状态下观察胃食管连接区形态结构、GER现象并测量食管胃角(His角),所测数据与临床症状比较,分析患儿胃食管连接区解剖结构异常与GER的关系.结果 超声对胃食管连接区解剖结构切面显示清晰,His角的显示率为100%.GER典型声像图表现为腹段食管局限性膨大,形似喇叭口状,管腔内见杂乱强回声来回运动,如遇返流发作时则见胃内容物涌入食管.2组小儿His角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小,但病变组各年龄段His角度平均高于对照组7.4°(P<0.05);病变组各年龄段His分别是5 d~1岁96.3°、1~岁92.6°、3~岁87.4°、6~岁84.5°、9~12岁81.2°,GER各年龄段His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返流阳性率比较其敏感度为 95.0%,特异度为78.3 %.结论 彩超对小儿胃食管连接区探查及其解剖结构正常与否的判断对GER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有高度怀疑GERD的患儿,His角超声检测可作为GER最便捷首选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张平 《黑龙江医学》2008,32(9):705-705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可分为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病理性GER又称为胃食管返流病(GERD)。本文作者对新生儿GERD130例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及西沙必利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 (GER)是小儿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 ,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不受控制地从胃反流入食管[1] 。小儿GER发病率较高 ,有 1/3 0 0~ 1/10 0 0的儿童因症状性GER就诊 ,发现 2个月的健康婴儿 5 0 %有GER症状[2 ] 。美国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人群发病率在 2 5 %~ 3 5 %之间[3 ] ,我国由GER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达 5 % [4] 。GER早已引起临床的关注 ,但直到近年 ,由于胃肠动力功能检测设备的微型化 ,才使小儿GER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笔者现就小儿GER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病因及发病机理1.1 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返流程度与合并症、疗效的关系上海市儿童医院儿内科(200041)李德伟,施云程,叶启明,杨思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科(200011)肖虹小儿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本病...  相似文献   

17.
4048例小儿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儿科的常见病,呕吐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但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炎等。食管动态pH监测是诊断GER较客观的方法,在国内儿科的临床应用也有10余年。为了解不同疾病患儿GER的发生率,我们对4048例小儿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临床上引起婴幼儿反复呕吐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内的胆盐和胰酶等返流至食管,导致返流性食管炎、吸入性肺炎、哮喘等并发症,甚至造成猝死[1],现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笔者对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经胃食管造影明确的86例胃食管返流(GER)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与GER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GER)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制酸药物对GER的作用。方法:采用便携式24h pH值自动记录仪对30例哮喘患者进行六项返流指标监测。20例正常人作对照,并随机抽取16例哮喘合并GER患者进行抗返流治疗。结果:哮喘组六项返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合并GER的发生率为70%,用质子泵抑制剂对16例合并GER者抗返流治疗,治疗后各项返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哮喘与GER之间有密切关系,GER是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质子泵抑制剂对哮喘合并GER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携式pH值自动记录仪对42例反复发作的哮喘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以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哮喘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52.7%(22/42),显著高于对照组(0/20).哮喘组酸性返流指数、返流≥5分钟次数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者GER发生率较高,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