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首剂小量氯氮平致休克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氯氮平的不良反应,国内屡有报道,但首剂小量氯氮平致严重休克者甚为罕见。近年来我院在使用氯氮平过程中共发生休克12例,现作报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1~65岁,平均35.6±5.8岁,其中超过50岁者4例。1.2 精神病诊断及服药情况 按CCMD-Ⅱ-R诊断标准,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躁狂症5例,均为单独首剂给予氯氮平治疗,服药剂量为25mg者8例,50mg者4例。1.3 毒副反应出现的时间 3例在晚上就寝时发现,9例  相似文献   

2.
哈蚧大补丸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1~60岁(平均39±10岁)。精神分裂症13例,情感性精神病3例,气功偏差伴精神障碍2例。出现遗尿时氯氮平口服量100~650mg/d,平均315±170mg/d,出现遗尿症的时间4~48d(平均20±12d)。 患者入院后开始使用氯氮平。18例患者中既往无遗尿症史,无泌尿系统功能性及器质性疾病史,治疗过程中无泌尿系统感染史。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本组51例病人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5~62岁.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48例(其中1例合并甲亢),分裂样精神病2例,未定型精神病1例,病程1~1 5年.体查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既往均无颅脑损伤及癫痫发作史,近期也未作电休克治疗.本组病例中均服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或两者同时服用,氯丙嗪剂量从每天75mg开始,增至150~550mg;氯氮平从75mg开始,增至200~750mg.作脑电图检查时,46例还未发现癫痫发作,5例已出现惊厥性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我们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时,由于药物供应中断,有7例患者出现“戒断症状”,报道如下。 7例均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29~48岁,平均37.5岁。既往无药瘾史,无明显躯体疾病。精神症状:主要有幻觉、妄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行为减退、无自知力。意识清晰,无烦躁、焦虑、自伤、自杀行为。氯氮平治疗前1周停用所有抗精神病药。开始时氯氮平剂量为50~100mg/d,1周内加到治疗量,最大剂量为1600mg/d,平均475mg/d,疗程2个月。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2例住我院或门诊精神病患者,年龄为21~4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8例、抑郁症4例。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服用氯丙嗪400 mg/日者2例,服甲氯氮平200~450 mg/日者8例,舒必利400~800mg/日者6例,维思通4~6 mg/日者2例,赛乐特40mg/日者2例,氯丙咪嗪200 mg/日者2例。22例用药后均闭经。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97年起采用氯氮平合用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2~50岁,平均35岁;病程5~16年,平均5.7年。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 单一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加服卡马西平200mg/d,1周后卡马西平加至400mg/d,氯氮平量减少1/4。其他病人均在3周内渐停用原所用药物,改服氯氮平和卡马西平,氯氮平量维持在200~300mg/d;卡马西平量维持在200~400mg/d,治疗6~8周,平均48d。  相似文献   

7.
<正> 一般资料24例均系1986年1月~1996年12月间住院 的病人,过去无癫痫发作,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癫痫发作者。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17~5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8年,诊断精神分裂症18例,抑郁症4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 临床资料 1.诱发癫痫发作的药物和剂量24例中有18例为单一用药,6例合并用药。在诱发癫痫发作的药物中,以氯氮平诱发者为多,占全部病例的45.83%(11例),发作时剂量为125~700mg/日,平均为375mg/日;其次为氯丙嗪,占全部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氯氮平血药浓度与其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氯氮平≥40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氯氮平疗效,按BPRS减分率≥20%和<2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氯氮平血浆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完成了整个试验,其结果分析表明在氯氮平治疗第4周的血药浓度与BPRS疗效评价没有明显关系,而在治疗后第8周血药浓度>350ng/ml治疗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第8周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氯氮平是精神科常用的抗精神病药 ,其副作用多种多样。作者对 10 5例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作脑电图的初步分析 ,旨在了解氯氮平对脑电活动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病例按下列要求入组 :①符合CCMD 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②单用氯氮平 ;③既往无癫痫和外伤史 ;④接受氯氮平治疗前 3个月内未服其他抗精神病药 ;⑤未并用电休克治疗 ;⑥用药至少 2周。共 10 5例 ,男60例 ,女 45例 ;年龄 2 8 6± 10 0岁 ;病程 2 6 3± 2 4 5个月 ;剂量 2 97 2± 79 3mg/d。1 2 方法 采用日光光电 8道脑电图仪 ,按照 10 /2 …  相似文献   

10.
万志强  刘志鹏 《江西医药》2008,43(7):711-712
目的比较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利培酮组40例。年龄(28&#177;6)岁.疗程(5.7&#177;1.6)年,氯氮平组40例,年龄(28&#177;7)岁,疗程(5.1&#177;1.6)年,利培酮组服利培酮剂量,初始1-2mg/d,2周内加至6~8mg/d,氯氮平组服氯氮平剂量.初始50~100mg/d,2周内加至300~400mg/d。8周为1个治疗疗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均为90%(P〉0.05)。2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治疗后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随机分成2组,21例予利培酮4~6mg/d治疗,20例予氯氮平250~500mg/d治疗。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0%,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利培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随机分成2组,21例予利培酮4~6mg/d治疗,20例予氯氮平250~500mg/d治疗.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0%,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利培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89年~1995年6例住院精神病人患骼静脉血栓形成,现将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住院精神病人中男2例,女4例:年龄27~44岁。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5例,躁狂症1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2例,奋乃静2例,氯氮平2例。发现有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培酮组 30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34a±s 10a ,BPRS评分 5 4分± 5分 )用利培酮 1~ 8mg/d ,po ,bid ;氯氮平组 30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3a± 11a ,BPRS评分 5 5分± 5分 )用氯氮平 5 0~ 40 0mg/d ,po ,bid ;均以BPRS ,TESS评定观察 8wk。结果 :利培酮组有效率为 83% ,氯氮平组为 80 % (P >0 .0 5 )。利培酮组对阴性症状起效较早 ,对兴奋躁动控制较差。利培酮组较多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 ( 2 7% ) ,与氯氮平组 ( 3%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其他副作用较少而轻。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疗效相似 ,适宜剂量 (≤ 4mg/d)的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5.
氯氮平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如超量服用,会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我院自1990年3月以来收治8例氯氮平急性中毒病人,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40岁;精神病病史2~6年,5例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2例为妄想支配,1例为误服。服药剂量1250mg~5000mg,服药后就诊时间为6~36小时。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脑电图异常情况。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回顾精神病家族史,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检查脑电图。结果305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脑电图异常156例(51%),其中轻度异常122例,(78.2%),中度异常32例(20.5%),重度异常2例(1.3%),高龄,长病程,脑电图异常率高,差异无显著性,抗精神病药物剂量>400mg/d,尤其是氯氮平剂量偏高是脑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的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各25例。患者均单独采用利培酮治疗,依据1、2、3、4组分别给予2mg/ d、3mg/ d、4mg/ d、5mg/ d 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不良反应装量表(TESS)分别评定利培酮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4组患者的 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但建议利培酮的日剂量在3~4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含量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 1 5 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9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 2 4 0例神经科病人 (对照组 )的血清 CPK含量 (u/L )。并对其中 4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 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 4周后复查 CPK。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 CPK阳性率为 5 9.4 8% ,躁狂症患者阳性率为 70 .6 9% ,抑郁症患者阳性率为 2 7.78% ,对照组患者阳性率为 2 5 .83%。精神分裂症组、躁狂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精神分裂症组及躁狂症组治疗后血清 CPK含量分别为 1 34.31± 1 1 9.92 u/ L、 77.2 5± 4 3.0 8u/ L,低于治疗前 (分别为6 73.84± 4 36 .6 3u/ L、36 2 .33± 2 91 .92 u/ L ) ,P<0 .0 1。而抑郁症治疗后 CPK含量 96 .37± 4 8.36 u/ L ,与治疗前 1 4 7.2 5± 98.2 6 u/ 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血清 CPK含量的增高也许能够反映精神疾病的存在 ,但不能有效区别是何种精神疾病。 CPK含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神症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于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对于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卡西平,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ORS)及PANSS量表在治疗前后对治疗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8%(31/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9%(26/4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奥卡西平对于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氯氮平不会或很少导致强迫症状,我们遇到5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2例,女3例,病程1~6年(3±2)年,年龄21~36岁(28±6)岁。均符合《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例开始均用传统的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后改为氯氮平治疗,按逐步递增或递减法用药,治疗大都获效。从开始使用氯氮平到出现强迫症状的时间为6天~20个月(9±6)月,出现强迫症状时的氯氮平剂量为150~275mg/d(225±42mg)。 2 临床表现 强迫方式为反复检查2例,仪式动作2例,强迫观念1例,其中4例出现在精神症状消失,巩固治疗阶段,1例在治疗后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