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酒圈     
《新食品》2012,(22):91-91
宁波凌轩国际美酒荟:高端葡萄酒不会爆发增长,价格将回归理性。葡萄酒不是阳春白雪的奢侈品,在整个行业的教育和竞争下,葡萄酒进入大众饮品行列.真正加快了进入快速消费品的行业。总价值的增长会低于总量的增长。直销模式带来的是专业服务和公道价格的商誉竞争。  相似文献   

2.
郭晓霜 《新食品》2008,(5):70-71
与白酒、洋酒、黄酒明码实价上调价格不同,葡萄酒的价格似乎一直波澜不惊。在以涨价为主旋律的酒水行业,面对成本上涨压力的葡萄酒真的可以置身事外么?对此,记者专门针对葡萄酒价格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市进口葡萄酒现状,开展了113个不同价位的葡萄酒样品的理化指标分析,并对上海市进口量较大的两款葡萄酒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其年份、价格分布、销售渠道。结果表明,不同销售渠道的同款葡萄酒价格差异较大。葡萄酒理化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酒精度与标签不符,以及柠檬酸、铁、山梨酸含量超标,样品的不合格率与价格档次存在负相关。进口葡萄酒仍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和假冒伪劣隐患,亟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相应标准检测方法的制定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蔡梦藜 《新食品》2014,(9):82-83
从2012年开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增幅放缓了很多。原瓶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一再下探,甚至一度下探到曾经国产葡萄酒占尽优势的50元价格位段以下。  相似文献   

5.
思卓     
蔡梦藜 《新食品》2014,(20):76-76
Q葡萄酒适宜“再来一瓶”吗? 随着葡萄酒大众消费的慢慢兴起,无论是进口酒还是国产酒,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的价格开始进一步下探,越来越亲民。除了调整产品体系及价格外,一些企业开始在营销上也花费心思。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个月,法国优质葡萄酒的价格持续下跌,优质AOC葡萄酒与竞争对手一非AOC葡萄酒之间价格差距的逐渐消失使得葡萄酒行业一些厂家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样本选择673 款不同价格水平的进口干红葡萄酒。葡萄酒的香气特征采用经过培训的品尝员的感官描述分析得到,而后香气特征采用“葡萄酒香气轮”上的香气标准术语归类。供试葡萄酒香气特征被标准化后被分为12 个香气类别,每一香气特征和香气类别在不同价格区段的出现频率经统计计算得到。结果表明:不同价格区段的进口葡萄酒具有的香气特征有差异,除了>1 400 元/瓶的葡萄酒之外,其余价格区段的葡萄酒香气特征的出现频率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确认了进口干红葡萄酒价格与香气特征之间的数学联系,即来源于陈酿中的香气特征与价格呈正相关,并且确认>1 400 元/瓶的进口葡萄酒产品属于奢侈品的特例。  相似文献   

8.
郭晓霜  郭斌 《新食品》2006,(13):29-29
国外三四美元一瓶的葡萄酒,到了中国就要卖上百元,如此大的价差是如何造成的?在价格虚高的背后,洋葡萄酒有着怎样的“游戏”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郭晓霜  郭斌 《新食品》2006,(14):33-34
价格近来成为洋葡萄酒的核心问题。业内关心的是,洋葡萄酒居高不下的份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关税下降之后,洋葡萄酒份格降还是不降?影响洋葡萄酒份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现在,就让我们对上述问题做个梳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宋贵成 《新食品》2008,(21):17-17
对于整个进口葡萄酒行业的长远利益来说,关税门事件有重要的意义。显然,一些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和进口商,曾经放在关税层面的心思将转移到品牌、诚信、服务、维护等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进口葡萄酒竞争的升级。我相信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关税的严格检查,今后大部分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将在价格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将从单纯的价格领域的竞争,进一步提升为实力、品牌、服务、诚信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对于进口葡萄酒代理商来说,也只有迅速适应目前这种形势,进行自我调整,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立足。  相似文献   

11.
12.
价格战略无论对酒的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都是经常运用的一种市场手段,应用因素分析法,建立了对这种战略的市场效果评价的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讲述了其算法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世界商品纸浆的十年沧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锡五 《国际造纸》1997,16(3):7-12
本文回顾了1985 ̄1995年间,世界商品纸浆的产量,价格和贸易情况;并与1975 ̄1985年间,世界商品纸浆价格波动情况,进行对比。一般认为:今后世界商品纸浆的生产,将继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世界商品浆价格,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波动。希望能建立新的市场供、求关系、平稳世界商品纸浆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尽量减少因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多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波动频率和幅度日益加剧,传统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中注入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变量,因此,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已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层面分析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在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目标价格评估机制、市场体系完善机制、农业补贴机制、进出口调控机制、市场应急处理机制等五大机制在内的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国禽蛋市场形势总体疲软,全年价格平均波幅小于上年;禽蛋进出口贸易额、贸易量同比均下降.国际市场方面,美国鸡蛋批发价格呈震荡上行走势,同比大幅上涨;加拿大市场鸡蛋收购价格企稳,同比明显上涨.展望2014年,中国禽蛋价格将继续呈现高位震荡走势,进出口贸易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正> “谁适应消费者需求,谁就能赢得市场”。全国冷冻饮品(冰淇淋)专业委员会朱念琳理事长近日就记者的提问这样回答。朱理事长介绍,冷冻饮品(冰淇淋)行业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较快,并极具生命力的行业之一。以2003年为例,冷冻饮品(冰淇淋)行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情况为;全年产量64.67万吨,累计增长7.95%;产品销售收入48.87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1.75%;利税总额为1.02亿元,2002年同期利润总额是负数;税金总额为2.06亿元,比2002年增长11.79%。应该说,2003年是冷冻饮品(冰淇淋)行业近7年来,行业整体经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们的心目中,葡萄酒产业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1996年、1997年的红酒热潮给许多人留下了短期暴富发财的梦想与美好的回忆,也给当年投资于葡萄酒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巨腕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超常规高速发展的机遇。 在产酒葡萄的地方,如河北、云南、山东、新疆、甘肃等省低水平重复建设了很多万吨级以上的大酒厂。不产酒葡萄的广东、福建一带,则进口国外葡萄原汁也上了众多的小灌装线。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一些业外投资者看好葡萄酒行业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和酒类行业  相似文献   

18.
<正> 尽管中国人均年消费葡萄酒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但葡萄酒市场每年5.38%的产量增长率和3.8%的年利润增长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前来“淘金”。 葡萄酒新军印象酒业以8000多万元的天价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酒类广告标王;而其他白酒、啤酒企业也不甘落后,茅台、古井贡等纷纷开始大力发展葡萄酒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对现货市场的影响,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以大豆、玉米、小麦为对象,对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它们之间表现出以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传导为主的单向传导关系,现货价格向期货价格的传递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其中,大豆和小麦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传导速率为1阶滞后,玉米为3阶滞后;我国粮食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传导的内在动力主要在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期货价格信息标准规范,并能够借用现代网络技术有效畅通地传递到现货市场中;而粮食现货市场因交易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下、市场信息标准不规范等因素,制约了现货市场信息向期货市场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Italian win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roducts worldwide and ye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ricing strateg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s on the domestic market.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partially fill this gap via the estimation of a hedonic price function for Italian red wine sold in the domestic market for the period 2007–2008. In particular we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label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bottle), chemical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be inferred through testing and tasting) and panel judgements. Our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an innovative procedure that consists in applying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construct latent variables to be used with hedonic price techniqu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price formation follows quite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 large-scale retail trade and in the wine shops. In the large-scale retail trade, the price mainly depends on the label characteristics (the alcohol content being the most relevant) of the wine sold; other indicators, even whe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re fairly irrelevant. For wine shops the story is rather different: the price depends also on 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e and it is on this market that wines with particular tastes and characteristics may obtain a better selling p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