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阐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给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分别造成急性和慢性肾小管损伤模型,不同时间宰杀。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观察增殖情况。将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加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凋亡。结果:大剂量庆大霉素主要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少量细胞凋亡。小剂量庆大霉素长时间作用以空泡变性、凋亡为主。各个时间点后者的凋亡细胞数均高于前者。肾小管上皮细胞第5天出现再生,第9天达高峰,细胞凋亡于第5天出现第一个高峰,第12天出现第二个高峰,发生于再生高峰之后。体外实验中,小剂量庆大霉素引起较多细胞凋亡,大剂量庆大霉素主要引起细胞坏死。结论:大剂量庆大霉素造成肾小管上皮损伤以坏死为主,小剂量庆大霉素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以变性、凋亡为主。凋亡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过程中,有重要的修饰和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金爱  高岩 《广东医学》2013,34(8):1172-117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及正常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干预组予庆大霉素100 mg/(kg.d)腹腔注射7 d建立肾小管损伤模型,干预组用BMSCs尾静脉移植,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正常组均予生理盐水处理。HE染色评价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PCNA标记指数),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干预组大鼠病理评分、SCr、BUN、细胞凋亡及MD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干预组大鼠PCNA标记指数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 BMSCs对肾小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增加细胞增殖使受损肾小管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庆大霉素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对照组、损伤组(2mg/ml庆大霉素)、治疗组A(2mg/ml庆大霉素+10μmol/ml依达拉奉)、B(2mg/ml庆大霉素+20μmol/ml依达拉奉)和C(2mg/ml庆大霉素+40μmol/ml依达拉奉),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凋亡率以及bcl-2和Bax mRNA表达情况。结果:庆大霉素刺激NRK-52E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LDH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细胞凋亡增加、bcl-2和Bax mRNA表达增多。依达拉奉可以提高细胞增殖能力、降低LDH和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减少细胞凋亡、上调bcl-2mRNA表达以及下调Bax mRNA表达;这些改变随剂量增加而明显(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庆大霉素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GM中毒性ATI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程度及外源性EGF对这种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①正常对照组(NL组,n=7);②GM致ATI组(G组,n=20);③GM+EGF组(GE组,n=19)。分别在GM或GM+EGF注射后第1、4、8、12天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的^3HTdR掺入率和血清肌酐,并在光镜和电镜下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GM中毒后(G组)动物肾组织细胞凋亡呈双峰现象,即在肾组织损伤早期(第1天)和肾组织增殖晚期(第8天)均出现细胞凋亡。而GM与EGF共处理后的动物的细胞凋亡在上述两阶段均较G组动物减少,且^3HTdR掺入率均较G组动物明显增加。结论 ①在GM中毒性ATI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呈双峰现象,表明细胞凋亡是早期肾小管扣伤的一种表现,而肾小管再生阶段出现细胞凋亡可能在维持细胞数平衡中起一定作用。②外源性EGF对GM中毒性ATI模型早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Dahl高血压大鼠肾脏皮质肾小管细胞凋亡及增殖的检测,探讨细胞凋亡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日本引进Dahl高血压大鼠(实验组为盐敏感型大鼠,对照组为盐抵抗型大鼠),5周龄时喂8%食盐饲料,尾套法每周测一次收缩期血压,取10周、11周、12周龄大鼠肾脏,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Dahl盐敏感型高血压大鼠肾脏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和PCNA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具有表现为10、11周龄凋亡和PCAN阳性细胞都增加,在第12周龄PCNA阳性细胞继续增加而凋亡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结论:细胞凋亡在肾脏损伤的早期发挥作用,与细胞变性同时存在,可能是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肾缺血再灌注引起肾脏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与Bcl—2,Fas/FasL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肾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用TUNEL法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Fas与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的病理损伤主要发生在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上升,48h达高峰(P<0.05).Bcl—2蛋白在对照组呈弱阳性表达,缺血30min,60min后再灌注0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24,48及72h呈阳性表达,48h达高峰(P<0.05),并以远曲小管为主.Fas,FasL蛋白在对照组呈阴性表达,缺血30,60min后再灌注0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24,48及72h呈阳性表达,以72h时达高峰(P<0.05),多表达在远曲小管.HE染色可见肾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组织片状坏死灶,以近曲小管为主,坏死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Bcl—2,Fas/FasL系统可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petroleum ether extract,PEE)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用不同剂量的PEE处理,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NRK52E细胞总数及凋亡指数,并提取各组细胞蛋白质,用WesternBlotting方法观察各组BCl-2,HO-1(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结果显示PEE可使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P〈0.001)。可致NRK52E细胞总数明显减少(P〈0.001)。同时小剂量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也可使NRK52E细胞17.31—2、H0-1表达增加(P〈0.01)。【结论】PEE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是引起凋亡增多,该机制并非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途径,益母草致毒性成分可能主要在于石油醚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标记法,结合肾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比较3个月与24个月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所激发的细胞凋亡现象。结果发现肾缺血再灌注12、48h后,各年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01);且于正常和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组,24月龄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3月龄大鼠(P<0.01)。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随年龄增长机体可通过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凋亡水平,达到清除损伤、衰老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霍文谦  张克勤 《重庆医学》2015,(17):2308-2310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时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证实KIM-1对肾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用pcDNA-hKIM-1质粒转染HK-2细胞,获得稳定表达KIM-1的pcDNA-hKIM-1-HK2细胞株.观察pcDNA-hKIM-1-HK2细胞(A组)和KIM-1抗体预处理pcDNA-hKIM-1-HK2细胞(C组)在缺氧损伤后细胞活力、凋亡指标及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以未转染缺氧HK-2细胞(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细胞活力指数高于B组(0.427±0.046 vs.0.210±0.036,P<0.05),细胞凋亡数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缺氧早、晚期凋亡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细胞缺氧时磷酸化ERK、磷酸化Akt表达较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KIM-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PKB和ERK信号通路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工虫草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庆大霉素ip造成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观察到人工虫草可使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蛋白(Upr)和肾指数(KI)较病模组显著性下降,光镜检查显示人工虫草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胀、坏死等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下可见细胞中溶酶体的改变和线粒体的损伤等超微结构变化亦显著减轻,上述结果提示人工虫草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水肿,保护庆大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单侧输尿管结扎、口服环孢素 A(Cs A)三种不同的方法 ,复制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同时测定大鼠尿液、血液各项生化指标 ,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 ,与对照组比较 ,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极显著 (P<0 .0 1)。但依据临床特征和发生机制的不同 ,可选择不同的制模方法。研究表明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是一个较为理想可行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而庆大霉素模型则可作为急性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三种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的比较实验研究@陈献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DNA损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DNA损伤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ure,ARF)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5、10ml/kg50%甘油注射于Wistar大鼠后肢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ARF,1、3、6、12、24、48、96h测定血BUN、Cr;膀胱穿刺取尿液台盼蓝 拒染法计数脱落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DNA损伤。结果 尿中脱落肾小管上皮活细胞计数及DNA损伤变化明显早于BUN、Cr,与肾功能相关;二者变化趋势相似,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细胞脱落、DNA损伤是ARF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多米诺骨牌”中的重要环节,其变化与损伤程度相关,有助于早期发现ARF的发生并判断其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0)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以及HSP27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肾小球、少数肾小管和集合管HSP27弱阳性。模型组梗阻肾皮质HSP27的表达明显上调,分布于扩张的肾小管,肾小管HSP27阳性表达率于实验第3天达高峰,以后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并与肾小管损伤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皮质肾小管HSP27表达明显上调:HSP27的表达可能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2d对照组用NS。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分布及强度。结果 在使用庆大霉素后的表达第5天明显增强,第11天最强,至第15天恢复正常。结论在细胞修复过程中对DNA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表达可以作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蟾蜍灵对体外庆大霉素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庆大霉素组(2 mg/mL)、蟾蜍灵组(1×10-8 mol/L)、庆大霉素+蟾蜍灵组(庆大霉素2 mg/mL+蟾蜍灵1×10-8 mol/L)。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庆大霉素及蟾蜍灵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Ⅱ、P62及肾损伤分子1(kindey injury molecule-1,KIM1)表达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庆大霉素组自噬相关形态指标自噬体、自噬泡等数量明显增加;蟾蜍灵干预后,细胞自噬体数量较庆大霉素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庆大霉素组自噬标志蛋白LC3Ⅱ、P62、KIM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蟾蜍灵干预后,LC3Ⅱ、P62及KIM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庆大霉素组下降(P<0.05)。结论:庆大霉素可促进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自噬、提高KIM1蛋白的表达;蟾蜍灵可部分缓解庆大霉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增加及KIM1蛋白表达量的提高,提示这可能是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早期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扩增获取EPC并标记.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进行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操作后行EPC移植;IRI组缺血再灌注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假手术后注入EPC.检测IRI后24、48 h 3组大鼠的肾功能,观察IRI后72 h 3组大鼠肾组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EPC在肾组织中的归巢情况.结果:肾IRI后72 h,移植组肾脏皮髓交界处内可见少量CM-Dil阳性细胞.移植组大鼠较对照组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肾损伤明显减轻(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骨髓源性EPC移植对急性肾IRI有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来减轻IRI早期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ARF)大鼠血清TNF-α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中Fas和Bcl-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它们在I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0min制作IARF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IR)后2、6、12、24和48h时血清TNF-α及肌酐(SCr)水平,观察各时间点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观察IR12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Fas、Bcl-2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IR12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以皮髓交界处为著,阳性细胞率增加,P〈0.01;IR12h时,血清TNF-α和SCr明显增多,P〈0.01;IR12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Fas表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IR各各时间点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破坏,以IR6h和12h最严重。结论:IR所致的IARF动物模型中存在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肾功能;血清TNF-α可能通过上凋Fas和下调Bcl-2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后肾间充质细胞对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JF  Yuan FH  Li N  Yu J  Zhang YQ  Ho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34-539
目的 观察外源性后肾间充质细胞(MMCs)对缺血再灌注(I/R)后急性.肾小管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孕13 d大鼠胚胎分离培养后肾间充质细胞,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小管损伤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MMCs组、I/R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MMCs组大鼠在成功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即经下腔静脉输注BrdU标记后的大鼠后肾间充质细胞,分别于术后24、48、72、96 h处死各组大鼠,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在肾脏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的MMCs在肾组织中的定位分布.结果 MMCs组各时相点大鼠BUN、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I/R组(均P<0.05),TUNEL结果显示,术后48 h凋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MMCs组[(13.4±3.2)/HPF]明显少于同时相点I/R组[(25.4±5.2)/HPF](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R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48 h达高峰,MMCs组Bcl-2表达水平高于同时相点I/R组,而Bax表达水平则低于同时相点I/R组,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均P<0.05).MMCs组术后72 h肾组织内可见BrdU阳性细胞[(60±6)/HP],术后96 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为[(143±8)/HP].结论 外源性后肾间充质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脏小管上皮,MMCs输注后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小管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庆大霉素诱导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肾毒性损伤能否诱导一种新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方法31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I、模型组I(造模后5d取材)组;正常组Ⅱ、模型组Ⅱ(造模后30d取材)组。给予庆大霉素造成肾毒性损伤,分别于造模后5d和造模后30d处死,光镜和电镜下动态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肾系数、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总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MDA、NOS的变化,检测NF-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Ⅰ大鼠: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变性为主,部分坏死;有较多的蛋白管型和少量的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大量脂滴存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明显扩张。肾系数常、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总量,以及MDA、NOS明显高于正常组I(P〈0.01),模型组INF-k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Ⅰ(P〈0.01);SOD明显低于正常组Ⅰ(P〈0.01)。(2)模型组Ⅱ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坏死为主,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可见肾小管萎缩和扩张,有较多的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间质中有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明显增宽。电镜下可见模型组Ⅱ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碎裂现象;间质中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增多。模型组Ⅱ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总量明显高于正常组Ⅱ(P〈0.01)。结论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参与了庆大霉素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后者导致了慢性炎症和修复的反复进行,最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生长激素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AT-Ⅱ细胞盐酸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的生长激素干预,行流式细胞仪检测AT-Ⅱ细胞凋亡和坏死率。以2,3-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染色记数法记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盐酸可导致AT-Ⅱ细胞损伤,表现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率增高;GH可促进AT-Ⅱ细胞增殖并降低其凋亡率,在10ugml-1至500ugml-1范围内,其抗凋亡和促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GH对盐酸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