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石蜡为芯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相变微胶囊.探讨了影响相变微胶囊合成的主要因素,如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优化了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15 mL/100 mL,乳化时间为6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相变微胶囊颗粒较小、粒径分布窄、形态较规整、温度调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微米级海藻酸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管斌  孔青  郑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2):76-78,82
内源乳化凝胶法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参数(海藻酸钠浓度,乳化剂用量,水与油体积比等)影响海藻酸微胶囊的大小及粒径分布,文中对这些物理化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随着内部水油相体积比的增高和乳化剂Span80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制备平均粒径为40~60μm海藻酸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为15g/L,乳化剂Span 80用量为0.7%,水与油的体积比为1:8,CaCO_3与NaALG质量比为1:5。内源乳化凝胶法对大规模生产较小粒径的微胶囊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姬书亮  黄玲 《印染助剂》2012,29(7):19-22
以N-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丙酸二钠(NCNA)和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乳化剂,采用界面复合物生成法制备艾蒿油乳液,通过油相离心系数对艾蒿油乳液的稳定性进行表征.讨论了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剂配比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温度为60℃、乳化时间为15 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m(Span80)/m(NCNA)=8/2时油相离心系数为0,乳液最稳定.通过多媒体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乳液液滴的分布及大小形态,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乳液液滴粒径集中分布在20~50 nm.  相似文献   

4.
王森  陈英 《纺织学报》2020,41(5):105-111
为解决传统乳液中乳化剂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TiO2-水杨酸(SA)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应用于防蚊微胶囊的制备。研究了纳米TiO2水杨酸表面改性、TiO2-SA质量分数、乳化速度、乳化时间、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及制备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粒径、微胶囊的包埋率、粒径的表征得出合成防蚊微胶囊时乳化条件为:TiO2-SA质量分数0.75%,PVA质量分数1.0%,室温,乳化速度8 000 r/min,乳化时间7 min。研究表明:改性TiO2可改善纳米TiO2的亲油亲水性能以及乳液的稳定性;用研究所得乳化条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合成的微胶囊球形规则,表面光滑,包埋率为84.02%,平均粒径为2.867 μm;能谱分析表明,微胶囊表面含有C、O、N和Ti元素。  相似文献   

5.
以十八烷为芯材,Si O_2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十八烷/Si O_2相变微胶囊,并提出了乳化作用在相变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重要性。首次采用粒度法深度研究了不同乳化剂作用下乳液的稳定性,并考察了乳化剂用量、油水比及乳化时间对乳液粒径的影响,在优选乳化工艺基础上对微胶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YUS-135B为乳化剂,用量为2%~3%,油水比为1∶5~1∶7,乳化时间为1 h时,乳化效果最好,此时所得相变微胶囊呈现出明显的球状核壳结构,分散较好,且包覆率高达72.3%。  相似文献   

6.
以固液混合石蜡作为芯材,使用复配乳化剂乳化混合石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石蜡相变微胶囊。考察乳化剂种类、用量以及配比、乳化聚合温度和转速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Tween-80、Span-80以11∶9的比例复配作为乳化剂使用,乳化时间30 min,6 000 r/min搅拌5 min,乳化效果达到最佳;制得的微胶囊粒径约为507 nm,相变潜热值为37.8 J/g。  相似文献   

7.
以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了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杜仲籽油体积分数、乳化剂质量浓度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绝对值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超声乳化法制备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5 min、超声功率432. 47 W、杜仲籽油体积分数7. 62%、乳化剂质量浓度0. 12 g/mL,在该条件下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21. 5±1. 43)nm,Zeta电位绝对值为(28. 6±0. 35) mV。当贮藏时间短于20 d且温度低于25℃时,制备的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保持在30~20 mV之间,平均粒径处于100~150 nm,表明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的杜仲籽油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蜡6 100为原料,采用直接高温高压法制备聚乙烯蜡微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pH、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聚乙烯蜡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分别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和激光动态光散射仪(DLS)等研究了乳液微粒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复合乳化剂的HLB为14.8,复合乳化剂用量为6.4%,乳化时间为40 min,乳化温度为130℃,搅拌速度为60 r/min,pH=8.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固含量高达40%、平均粒径为50 nm、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聚乙烯蜡超细微乳液,该乳液可以赋予织物柔软丰满的手感,减少织物表面摩擦阻力,显著改善织物的可缝纫性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密胺树脂包覆高级脂肪醇类相变材料A,制备热敏相变储能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芯壁比和剪切时间对微胶囊的表观形态及相变潜热有重要影响。当乳化剂SMA用量为10%,乳化剪切时间为5 min,芯壁比为3〖KG-*5〗∶〖KG-*5〗1时,可制备出表面致密、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粒径平均为1.37 μm且相变潜热达到179.0 J/g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