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振连  祁志峰  魏皓 《红水河》2007,26(1):146-149
小浪底水利枢纽2号孔板洞中闸室偏心铰弧门在100 m以上高水头、高流速下原型观测闸门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以及在不同开度情况下各部位的振动应力、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特性及其振动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泄洪深孔突扩跌坎式掺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三峡工程泄洪深孔采用突扩跌坎式掺气,比较了明槽坡度、挑坎高度、侧向折流器型式、出口反弧半径,以及通气孔型式和位置等因素,以优化掺气设施,保证在施工导流期及正常运行期各级库水位下(135-175 m)均能形成稳定空腔,达到掺气减蚀的目的。同时,对此体型设计的一般规律和空腔长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速水流下的空化空蚀和高水头下的闸门止水问题是高水头泄水建筑物运行所遇到的2大问题。为深入研究突扩跌坎掺气设施,进一步了解其水力特性和空化特性,以某水利枢纽孔板泄洪洞中闸室通气系统和突扩跌坎掺气设施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比尺 1∶20 的局部水工模型,分析研究了通气孔风速、流态、压力、掺气浓度等水力特征参数,并将试验结果与原型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工程布置的掺气效果良好,试验所得通气管内风速随闸门开度变化的趋势、水流掺气浓度、压力及其脉动在数值上与原型观测结果均一致,说明工程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对比验证是成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均表明,结合闸门止水和掺气减蚀要求的突扩跌坎布置,是符合实际需求且安全可行的,同时也是解决高水头条件下闸门止水和掺气减蚀的有效措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理模型实验,对弧形闸门突扩突跌出口掺气设施的体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说明: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形成复杂的水流流态,向上扩散的水流形成水翅,回到正常水面后,在其下游又会激起冲击波,向下扩散的水流形成水帘,增加底空腔的回溯水流;底空腔的长度与跌坎、挑坎的高低、下游泄槽坡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泄槽坡度越陡,下游泄槽水翅越严重;侧空腔的长度与侧扩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下游泄槽水翅的严重程度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弧门突扩跌坎掺气减蚀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心铰弧形闸门门座结构特殊,水流条件复杂,对其进行总结,提出注意事项,找出发生空蚀的原因及改善优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多项有关试验成果及观点,认为偏心铰弧闸门突扩跌坎减蚀的最佳体型,不仅要满足这种闸门止水结构的要求,而且要有较优的掺气性能,确保掺气减蚀的各项参数的要求。此外,还介绍了研究三峡工程深孔弧门突扩跌坎掺气减蚀的工况和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孔板洞中闸室弧形工作闸门设计水头142m,总水压力为62.55MN,闸门形式为偏心铰弧形闸门,门体重为1296t,是我国目前最高水头的偏心铰弧形闸门之一。工程主承包商为德国旭普林公司。我局作为分包方在主承包商的统一管理下按照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施工。调动、协调承,分包商等相关资源,快捷、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安装任务。  相似文献   

7.
突扩突跌式掺气可较好的解决高水头深孔闸门面临的问题,即高速水流下的空化问题和闸门止水问题。但由于多数深孔闸门水头高、流速大,运行安全隐患多,突扩突跌式掺气减蚀设施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弧门突跌突扩式掺气减蚀设施进行了大量水工模型试验、原型观测,并从两侧突扩宽度、跌坎高度、增设侧掺气坎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以江坪河水电站工程泄洪放空洞弧形工作门突扩突跌式门槽水力学减压模型试验为依托,从水流流态、动水压力以及水流空化特性等方面,对比分析折流器对突扩突跌式掺气减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偏心铰弧形闸门门座结构特殊,水流复杂,实际运行中大多数是成功的,但也是少数发生空蚀破坏,应引起重视,找出发生空蚀破坏原因,提出改善优化措施,使工程应用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王济世 《吉林水利》2020,(1):47-51,58
针对大渡河金川水电站泄洪洞闸后突跌掺气坎空腔回水严重,造成泄洪洞掺气困难的问题,经过系列优化,提出了较优的掺气坎体型,同时针对导流工况低弗氏数情况下掺气坎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导流期结束后再修建掺气设施的建议,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泄洪深孔掺气减蚀设施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峡工程泄洪深孔掺气减蚀设施研究进行述评 ,认为弧门突扩门座结构特殊 ,所处水流情况复杂 ,对于掺气减蚀的效果还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工程实际运用 ,跌坎掺气减蚀设施是防止空蚀破坏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建议采用跌坎掺气并对跌坎体型通气设施掺气浓度和缩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泄水建筑物进水塔原型观测设计郭平关键词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原型观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出口,距三门峡大坝130km,由大坝、泄水建筑物和地下厂房等组成。泄水建筑物进水塔集中布置在左岸风雨沟山体前部,10座进水塔并排呈一字型...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洞工作闸门的设计水头为122m,其止水的设计既要考虑高水头闸门止水的需要,又要考虑泥沙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总体止水效果良好。辅助顶止水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通过取消弹簧钢板,代以圆柱压缩弹簧;以复合止水元件代替改性聚乙烯;减小支座间隙,加厚橡胶止水等改进方案,得到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术和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要确保工程如期截流,避免推迟截流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不良影响,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方面必须想迟一切办法,加快施工进度,孔板洞中闸室形复杂并存在后期改建问题,是“施工的难点”设计上针对工期滞后的情况,采取了简化结构体形的措施,减轻了施工难度进行了节省了工程量,从而大大缩短了中闸室的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4.
陈敏  黄维华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125-127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宏大,施工条件复杂,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承包商经常会以各种理由或后续法规等提出索赔.为此,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国际招标项目的合同管理、索赔处理的实践经验,对水利水电工程索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弧形闸门突扩跌坎式通气减蚀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偏心铰弧形闸门门座结构特殊,所处水流情况复杂,实际运行中大多数是成功的,但也有少数发生空蚀破坏。应找出发生空蚀破坏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使工程应用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后泄槽底板脉动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压洞出口后的突扩突跌掺气减蚀设施在水利工程中经常使用。由于水流受边界条件和掺气的影响,其流态和脉动压力往往与普通水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后泄槽底板上的脉动压力进行研究,揭示了掺气设施后泄槽底板上不同流动区域的脉动压力特性。从脉动压力的时域过程、均方根值、偏态系数、峰态系数和主频率等多方面得出冲击区、反射区和稳定区脉动压力的特性是不相同的结论。同一流量时,沿流程底板的时均压力都大于脉动压力的均方根值,在冲击区、反射区和稳定区,脉动压力的均方根值分别是同位置时均压力值的约0.5倍、0.6倍和0.7倍。研究成果可为更好地利用突扩突跌掺气设施提供有益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股跌扩型底流消能是一种新型消能方式,消力池内紊流特性复杂。基于RNG κ-ε紊流模型和VOF自由表面追踪法,采用非均匀结构网格技术,建立了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高低坎多股跌扩型底流消能工进行高精度数值计算。讨论了不同消能方案下游消力池内漩涡分布及变化特性,指出:跌扩型底流消能,水流紊动剧烈,各种漩涡结构交织,下游消力池底板、边墙及跌坎附近随机形成了强度和尺度各异的立轴和横轴漩涡,但漩涡具有一定的游移性和间歇性;消力池底板X=0+0.0~0+40.0范围为立轴漩涡高发区;边墙处漩涡主要分布在高程Z=4.0~16.0 m范围.  相似文献   

18.
小浪底水库孔板洞弧形工作闸门流激振动原型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浪底水库1#孔板洞在249.0 m水位附近(运行水头约113 m)偏心铰工作弧门在局部开启运行工况及连续开启过程中,门体不同部位振动动应力、加速度及动振位移响应结果进行了观测分析,并与2#孔板洞在248.0 m水位附近(运行水头约103 m)工作弧门的振动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工作弧门的运行安全作出评价。总之,有关观测成果对类似工程工作弧门的运行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 3条排沙洞是该枢纽泄洪建筑群中进水口高程最低的建筑物 ,是泄水建设物中运用机会最多的泄水洞 ,为防止内水外渗危及工程安全 ,在局部洞段采用了环形全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在排沙洞施工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施工技术及设备 ,如针梁上置式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DSI预应力张拉设备等。本文就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方案比选以及部分施工设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保合 《水利水电技术》2013,44(1):12-15,26
小浪底工程复杂的地形地质、特殊的水沙条件、严格的运用要求,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坝工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针对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提出了“合理拦排、综合兴利”的规划理念。采用隧洞泄洪为主、进水口集中布置的枢纽总布置方案解决了进口泥沙淤堵问题;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技术成功改建泄洪洞,为大型导流洞重复利用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技术思路;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系统性地创新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取得了质量优良、工期提前、投资节约的巨大成绩,为我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树立了成功典范。小浪底工程初期运行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