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杰  孙正义  曹蕾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691-69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第三代传代细胞分别置入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A组)、1×10-7mol/L(B组)的培养基中,通过RT-PCR法分别扩增脂肪细胞脂接合蛋白mRNA(ap2mRNA)、Ⅰ型胶原mRNA(COL1mRNA)和碱性磷酸酶mRNA(ALPmRNA)。对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凝胶自动分析仪检测扩增带曲线下面积的光密度值,分别用ap2mRNA、COL1mRNA、ALPmRNA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看家基因GAPDHmRNA的比值表示上述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ap2mRNA含量B组(0.21±0.16)明显高于A组(0.06±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OL1mRNA含量B组为0.47±0.12,显著低于A组(0.96±0.17),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LPmRNA含量B组为0.35±0.13,与A组(0.46±0.2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从分子水平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地塞米松浓度为1×10-7mol/L时,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同时减少、抑制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激素性骨坏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基因调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PPARγmR—NA和成骨基因Osteocalc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通过梯度离心、贴壁分离培养获得hBMSCs。传代培养第2代hBMSCs8d,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10^-7mol/L地塞米松,对照组不给予地塞米松,5d后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PPARγmRNA和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结果用地塞米松处理细胞5d,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hBMSCs内PPARγmRNA呈高表达,对照组hBMSCs内PPARγmRNA呈低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hBMSCs内Osteocalcin mRNA呈低表达,对照组hBMSCs内Osteocalcin mRNA呈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够调控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高表达,而抑制其成骨表达,这可能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酒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脂转录因子PPARγmRNA和成骨基因osteocalcin(骨钙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后以0.09mol/L的酒精浓度作为诱导剂处理细胞,应用Rt-PCR技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PPARγmRNA和骨钙素的表达。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凝胶成像扫描系统作PCR产物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细胞中的osteocalcin(骨钙素)mRNA表达降低,而对照组细胞中的表达增加。而且实验组中的PPARγmRNA表达增加,对照组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能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这可能与酒精性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SD大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培养介质中加入辛伐他汀(10-6、10-7、10-8 mol/L和10-9 mol/L),同时设溶剂对照组.成骨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定量,茜素红矿化染色和定量,ALP和骨钙素(OC)基因分析;成脂检测:油红脂肪细胞染色和定量,脂蛋白脂酶(LPL)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γ2) 基因分析.结果 在含有低剂量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条件下,辛伐他汀随浓度增加促进了细胞基质的矿化,增强了ALP的活性及染色,提高了ALP和OC的基因表达(若无地塞米松,辛伐他汀则无法单独诱导成骨,此结果 未展示);同时,辛伐他汀随浓度增加减弱了脂肪细胞的油红染色,抑制了LPL 和PPARγ2的基因表达.显著性差异皆发生于10-6 mol/L和10-7 mol/L辛伐他汀组.结论 辛伐他汀随浓度增加抑制了老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中等强度地促进了老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这表明辛伐他汀具有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如增龄性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地塞米松调节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及成骨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观察激素对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特异性基因aP2mRNA及成骨基因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地塞米松 (1× 10 -7mol/L)作为诱导剂 ,采用完整细胞斑点印迹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aP2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aP2mRNA含量4847.7± 40 6 .4明显高于对照组 15 7.6± 10 .8,其Ⅰ型胶原mRNA含量 44 2 .3± 5 7.8明显低于对照组 5 35 3 .6± 36 4.6。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从基因调控水平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减少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这可能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能否转分化为脂肪细胞,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ol/L、10-8 mol/L、10-7 mol/L、10-6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作用后第7天、21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油红O染色),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2、LPL及AL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10-6、10-7mol/L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RT-PCR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2、LPL mRNA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基因ALP mRNA表达减少.而10-8mol/L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结论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转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Dex)和1,25(OH)2D3(D3)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离心法分离培养人MSCs,以10^-7mol/LDex和,或10^-8mol/Ll,25(OH)2D3作为分化诱导剂对细胞进行干预,分别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液试剂盒及苏丹Ⅲ染液对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计数;使用RT-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骨桥蛋白(OPN)及脂肪细胞标记物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72(PPARγ2)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染色结果表明各干预组ALP^+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丹Ⅲ^+细胞百分比Dex组较对照组增多,耽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Dex+D3组较Dex组苏丹Ⅲ^+细胞数明显减少,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PNmRNA及PPARγ2mRNA表达未在对照组测得,Dex诱导了OPNmRNA及PPARγ2mRNA表达,1,25(OH)2D3诱导OPNmRNA表达,并抑制Dex诱导的PPARγ2mRNA的表达。结论 Dex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及成脂分化,1,25(OH),D,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的同时抑制其成脂分化,与Dex合用抑制Dex成脂分化作用,强化了其成骨分化作用,反映了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间存在的反变关系,表明两者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成骨诱导剂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SD雄性大鼠2只,处死后冲洗股骨,胫骨骨髓腔获得骨髓组织,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大鼠BMSCs,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BMSCs,将细胞分A~G 7个组,A组为对照组:在不含任何诱导剂的培养基内培养;B组为常规诱导组:在仅含有诱导剂(10.0mmol/β-甘油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50mg/L抗坏血酸)的培养基内培养;C,D,E,F,G组为复合诱导组,在含有复合诱导剂(常规诱导剂+阿仑膦酸钠)的培养基内培养,其中阿仑膦酸钠的浓度分别是10~(-6)mol/L、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观察细胞贴壁生长增殖及形态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结果:观察发现各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呈长梭形,细胞均存活,E组细胞体积变得肥大,长出多个胞浆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周围可见云雾状分泌物。A组中细胞呈长梭形增殖,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分泌物最少。各周各组western检测发现BMP-2表达量顺序均如下:10~(-8)mol/L组10~(-7)mol/L组10~(-9)mol/L组10~(-6)mol/L组10~(-10)mol/L组常规诱导组空白对照组。结论:阿仑膦酸钠在低浓度(10~(-8)mol/L)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加入1×10-7mol/L地塞米松、1×10-7mol/L辛伐他汀和二甲亚砜(DMSO,终浓度为1‰);B组加入1×10-7mol/L地塞米松和等量DMSO;C组仅加等量DMSO作为对照。96h后提取细胞RNA,RT-PCR一步法分析成骨细胞eNOS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3组细胞eNOSmRNA表达比值分别为0.491±0.014、0.421±0.018与0.489±0.014。NO含量分别为(14.37±1.24)μmol/L、(12.94±0.69)μmol/L、(14.14±1.23)μmol/L。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3055±0.0178、0.2659±0.0105、0.3044±0.0213。三个指标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导致成骨细胞eNOS基因低表达,辛伐他汀能够对抗地塞米松而调控成骨细胞eNOS基因表达,保护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PPAγ基因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小鼠PPARγ基因,构建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沉淀(Wetem-blot)观察PPARγ的基因沉默效果.分别在成脂及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诱导培养14 d,采用油红O(Oil Red 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分化结果.并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PARγ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shPPARγ,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PPARγ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都显著受到抑制,与两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92%和90%.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后,shPPARγ转染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率为56.46%±1.92%,明显高于pSilencer-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成脂分化率为19.24%±0.98%,显著低于pSilencer-shPPARγ-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结论 RNA干扰沉默PPARγ基因后,可增强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抑制其成脂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rexin-1受体抑制剂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SD大鼠股骨、胫骨的BMS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2)实验分组:对照组、10-5mol/L、10-6mol/L质量浓度的orexin-1受体抑制剂溶液,于成骨诱导第5天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靶点蛋白Dickkopf-1、Gsk3β、β-catenin以及基因Gsk3β、β-catenin mRNA表达,以观察Wnt信号通路对orexin-1受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10~(-5)mol/L、10~(-6)mol/L的orexin-1受体抑制剂处理BMSCs5天后,Dickkopf-1、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升高,β-catenin和GSK3βmRNA表达升高。结论 orexin-1受体抑制剂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Sr)对高浓度地塞米松(Dex)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OB)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运用MTT试剂盒和AKP试剂盒分别测定Sr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定量PCR方法测定Sr对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成骨钙素(OC)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Sr浓度在10-5、10-4 mol/L时,能够促进OB增殖和分化(P < 0. 01); Sr浓度为10-4mmol/L能够有效拮抗高浓度Dex( 10-5 mol/L)对成骨细胞分化抑制作用(P <0.01),并能逆转Dex对成骨相关基因OC和TGF-β的抑制作用(P <0. 05,P <0. 01)。结论 Sr能够对大鼠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同时10-4 mol/L Sr可以拮抗Dex( 10-5 mol/L)对ALP和成骨相关基因的抑制作用。为Sr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MSCs)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来自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后实验组加入1×10-7molL的辛伐他汀,于不同时间点采用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1(CoreBindingFactor1,Cbfa1)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的比活性,及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结果辛伐他汀作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bfa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ALP比活性增高且骨钙素含量增加。结论1×10-7molL辛伐他汀能够促进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此种促进作用可能与辛伐他汀增强其分化过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80-2285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高浓度地塞米松刺激下,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探讨PEDF对成骨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分为六组,分别为对照组、高浓度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 10-6mol/L)组,PEDF干预地塞米松组,PEDF干预地塞米松组又按照PEDF的浓度分为3组(2、10、50 nmol/L)及成骨诱导培养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于48 h后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于14 d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PARγ-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分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蛋白PPARγ-2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蛋白Runx2表达减少。而PEDF干预后可明显逆转高浓度地塞米松抑制细胞迁移及分化的作用。[结论]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成骨细胞的迁移及成骨分化能力,促进成骨细胞转分化为脂肪细胞,而PEDF可以有效地逆转这一过程,起到保护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和葛根素对其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酒精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和葛根素的预防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随机分为3组:A组(酒精组),给予酒精0、0.03、0.09、0.15mol/L;B组(葛根素组),酒精0.09mol/L和葛根素终浓度为0.01mr,/ml;C组(对照组),无酒精与葛根素。苏丹Ⅲ染色,光镜下脂肪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采用完整细胞斑点印迹分子杂交方法检测A组和C组细胞中422(aP2)mRN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3组细胞中PPARγmRNA和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结果酒精处理细胞后21d,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数量随酒精作用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大而增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高,ALP活性降低,骨钙素含量显著减少。0.09mol/L酒精作用细胞6d,A组中422(aP2)mRNA表达含量显著增高,Ⅰ型胶原mRNA表达含量明显降低。B组和C组细胞中PPARγmRNA表达明显低于A组,osteocalcin 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能诱导MSCs大量成脂分化,减少其成骨分化,这可能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葛根素能够对抗酒精诱导MSCs成脂分化,可能预防骨坏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绝经期后骨质疏松,骨髓腔内的脂肪细胞逐渐增多,取代了成骨细胞,因此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途径。应用各种成脂诱导剂建立体外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模型是研究新途径的基础。除了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成脂分化的能力,还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定性、定量检测成脂分化的程度。过氧化物酶增殖子激活受体(PPARγ)是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调节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被激活后能抑制PPARγ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的生成,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笔者就以上方面和对减少骨髓脂肪分化的策略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CsA)作用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肾毒性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筛选和扩增PPARγ基因的siRNA载体,并将载体转染至体外培养的NRK细胞.体外培养NRK细胞,随机分组.(1)对照组:不加处理;(2)RGZ组:加RGZ( 10 μmol/L);(3)CsA组:加CsA( 1.0 mg/L);(4)CsA+RGZ 组:同时加CsA( 1.0 mg/L)及RGZ(10 μmol/L);(5)CsA+RGZ+siRNA组:质粒pRNAT- U6.2/LentiPPARγ-236转染NRK细胞,然后同时加入CsA( 1.0 mg/L)及RGZ(10 μmol/L).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和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PARγ、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纤连蛋白(FN)的蛋白表达.结果 CsA明显上调PPARγ、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均P<0.05);RGZ与CsA合用后,PPARγ、MMP-9和TIMP-1 mRNA表达下降(均P<0.05);应用PPARγ siRNA后,与RGZ+ CsA组相比,PPARγ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有所增加(均P< 0.05).CsA明显上调FN蛋白表达(P<0.05);RGZ与CsA合用后,FN蛋白表达下降(P<0.05);应用含PPARγ siRNA后,FN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减轻CsA诱导NRK细胞分泌的FN蛋白及MMP-9、TIMP-1 mRNA的表达,构建的siRNA质粒转染NRK细胞,能够有效地阻断NRK中PPARγ mRNA的表达,部分阻断罗格列酮对CsA毒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4-6周龄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3ml,体外分离,培养至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用地塞松浓度为0、10^10、10^-9、10^-8、10^-7和10^-6mol/L的培养基,作用2、4、及6天后,测定骨髓基质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并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浓度大于10^-8mol/L后抑制作用越显著。地塞米松在抑制增殖的同时,可显著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浓度越高作用也越显著,但超过10^-8mol/L后各浓度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这种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至6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强2-4倍。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但可促进其分化成骨细胞, 浓度为10^-8mol/L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方剂对地塞米松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作用的影响。方法从成年SD大鼠分离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取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在培养液其中加入1×10^-7mol·L^-1的地塞米松(A组)、1×10^-7mol·L^-1的地塞米松和80mg·L^-1的补肾方剂(B组),C组为对照组。分别应用MTT、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三酰甘油含量法检测MSCs增殖与分别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的能力。结果实验组(A组和B组)的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MSCs硷性磷酸酶活性较A组增高(P〈0.05),而三酰甘油含量低于A组(P〈0.05)。结论补肾方剂不能干预地塞米松对MSCs增殖的抑制作用,但具有抑制地塞米松促进MSCs向成脂方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