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多次献血者T细胞凋亡及T细胞亚群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观察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无影响、多次献血者的外周血T细胞在献血前后有无变化,笔者检测了不同年龄组多次献血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T细胞亚群表达,并与相同年龄组首次无偿献血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B淋巴细胞亚群在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及一般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双份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后及50例未献血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包括CD3+、CD3+CD4+、CD3+CD8+、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 CD4+/CD3+CD8+比值.结果 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CD3+CD8+比值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四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份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T、B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改变及其对献血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性别构成比为1∶1,选择2015年10月7日至2015年12月5日于烟台市中心血站行单采血小板捐献的3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n=30).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献血品种为单采血小板;②捐献单采血小板5年以上,且每年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10次;③献血前相关体检和血液学检查结果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排除标准:①献血者献血前相关体检和血液学检查结果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②不愿意参加试验者.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选择同期于本站首次捐献全血的献血者30例纳入对照组(n=30).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首次献血;②献血品种为全血;③献血前相关体检和血液学检查结果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排除标准:①献血者献血前相关体检和血液学检查结果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②不愿意参加试验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前,献血后1、24 h及7d,以及对照组献血者献血前的血浆PTH水平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前,献血后1、24 h及7d,以及对照组献血者献血前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 CD8+T细胞等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上述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两组献血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本人认可对献血与健康相关性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自愿配合本项研究,并与之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前PT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gM、IgG、IgA水平,以及CD3+T细胞绝对数、CD4+T细胞绝对数、CD8+T细胞绝对数、CD4+ CD8+T细胞绝对数、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 CD8+T细胞百分比、CD3+CD4+T细胞/CD3+ CD8+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后1 h PTH水平为(72.47±7.25)ng/L,较采集前的(54.70±6.59)ng/L和对照组的(51.90±7.62)ng/L均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7、10.712,P<0.01);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后24 h及7 d PTH水平与采集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后1、24 h和7d的IgM、IgG、IgA水平与采集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后1、24 h和7d的CD3+T细胞绝对数、CD4+T细胞绝对数、CD8+T细胞绝对数、CD4+ CD8+T细胞绝对数、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 CD8+T细胞百分比、CD3+CD4+T细胞/CD3+ CD8+T细胞比值,与采集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PTH水平有短暂升高,但未发现其对献血者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我国目前的单采血小板捐献模式不会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献血45d后献血者部分生化和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部分生化免疫参数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功能恢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生活、工作环境相同,饮食种类和运动量基本一致的献血者250名,年龄18—26岁,按血液采集标准步骤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其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浓度(数),45d后再次采集血液测定相同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献血前比较,所测定的献血后外周血中的生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献血前比较其浓度明显增加(P<0.05);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献血后CD3、CD4和CD8均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显示献400ml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和总淋巴细胞数有高于献200ml者的趋势。结论献血能启动献血者机体应激反应系统,蛋白合成增加,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使机体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91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1-12月无偿献血者291例纳入研究,分别检测献血前和献血30d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献血前和献血30d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不同性别之间献血前和献血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献血30d后CD3~+、CD4~+淋巴细胞、CD4~+/CD8~+高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和献血30d后IgA、IgM、IgG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献血30d后CD3~+、CD4~+淋巴细胞、CD4~+/CD8~+均高于献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献血前和献血30d后CD3~+、CD4~+淋巴细胞、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献血前和献血30d后IgA、IgM、Ig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献血后血液、体液免疫功能均无明显变化,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上升,使机体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T细胞亚群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应用BD fascaliber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胸部肿瘤患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48例对照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探讨放疗对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由于公众缺乏对献血动机的了解以及对献血者的组织不力,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对献血者反复献血的行为缺乏理解,从而给供应安全、足够的血液造成了制约。Fernandez等人在格林纳达的研究表明,献血者献血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是对压力和家庭或个人的,利益综合考虑后的行为。一项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初次献血者在献血时的焦虑程度最高,首次献血者在献血后,其兴奋随着时间而降低。Zillmer等人发现在大学生志愿献血者中,这种情绪的变化也受献血者数量的影响。James和Matthews用生存分析法统计分析O型和Rh阴性两组献血者的献血时间间隔,发现反复献血的可能性与第一次和第二次献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增殖活性的动态变化,了解患者伤后免疫信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态观察35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1、2、3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并与10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患者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明显变化:CD3细胞下降,CD4细胞比例下降,CD8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至伤后第3周仍无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2个特殊健康人群的T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研究,评价定期献血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组人群(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CD4+T细胞群及CD8+T细胞群进行数量分析;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加丝裂原植物凝集素PHA刺激T细胞活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活化T细胞群;Lum inex 100多功能液相分析平台检测细胞因子IL-2的分泌量。结果定期无偿全血捐献组及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组的T细胞总数及CD4+T细胞群、CD8+T细胞群的数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活化指标CD25+、CD69+均在培养d4(72h)表达最高;定期无偿捐献全血组CD4+CD25+活化T细胞以及IL-2分泌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无偿捐献血小板组CD4+CD25+活化T细胞以及IL-2的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体通过强大的正负免疫调节,使定期献血者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维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在厦门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的特点.方法 采用ELSIA方法自2004年2月起对来夏门市中心血站献血的全部献血者131 823人做抗-HTLV-1/2筛检,对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经巢式PCR、Taqman MGB探针及WB法检测确认并确定HTLV亚型.结果 在5年1个月的时间里,ELISA法初筛抗-HTLV阳性58例;经巢式PCR或Taqman MGB探针检测确认为HTLV-1阳性的标本24例,阳性率为0.02%(24/131 823).分析其中16例阳性标本的gp46序列发现其都属于HTLV-1A亚型,其中15株序列属于世界人种亚群,另外1株属于日本人种亚群.结论 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中存在HTLV感染且感染者均为HTLV-1型,以世界人种亚群为主,并有少量的日本人种亚群;对献血者的HTLV筛查可有效杜绝经输血传播HTLV,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多次献血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者作为正常人群中的一组特殊人群,他们的细胞免疫功能与普通正常人群有无差异,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笔者尚未见报道。为此选择一组多次献血者,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试验组:30人...  相似文献   

12.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运动免疫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已有大量的献资料表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人体运动免疫调节有非常重要的联系。T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细胞和CD8细胞亚群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可增强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运动免疫的关系,急性运动,有氧运动和长期适量运动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运动免疫中作用的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对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亚类即Ⅰ型及Ⅱ型细胞毒性T细胞(Tc1/Tc2)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c1和Tc2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点,体外分离、诱导、扩增及检测的方法和原理,Tc1及Tc2细胞亚群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缩主病及移植物抗白血病平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中的作用,以及Tc1及Tc2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体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正常机体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结核病患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检测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及比例是判断受检者细胞免疫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献血者献血后皮下出血的发生,提高献血后的护理质量。方法献血者献血完毕后,对对照组献血者只常规提醒压住棉球,而对观察组献血者则做详尽的正确按压指导。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皮下出血率减少了11.5(χ2=24.35,P<0.05),文化程度低的献血者皮下出血率高于文化程度高的献血者13%(χ2=11.95,P<0.05),初次献血者皮下出血率高于反复献血者13.3%(χ2=13.60,P<0.05)。结论献血者在献血后,我们必须对其施行献血后护理指导,教会他们正确的按压方法,针对不同的献血者应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献血者献血后穿刺部位的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外周血雌激素水平与T细胞亚群和P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女性60例,围绝经期组30例,绝经后期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等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PD-1表达和雌激素水平。结果 :相比正常组,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CD3+、CD4+T细胞亚群相对值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8+T细胞亚群相对值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D4+、CD8+T细胞PD-1相对表达量3组间有差异(P<0.05),绝经后期组低于围绝经期组和正常组。CD4+、CD8+T细胞亚群PD-1相对表达量均与E2呈正相关(P<0.001)。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值均下降。CD4+、CD8+T细胞PD-1表达量也降低,显示雌激素与T细胞免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水平变化与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XI,型流式细胞仪检测10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确诊时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106例同期门诊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及CD4/CD8数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97例NHL中Ⅰ、Ⅱ期患者和Ⅲ、Ⅳ期患者T细胞亚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Ⅲ、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在Ⅰ、Ⅱ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CD4、CD4/CD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与分期有关。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了解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及其患病风险者体内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与T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了鼻咽癌患者和不同滴度IgA/VCA者的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活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的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升高,T细胞亚群失衡;鼻咽癌患病风险者(高滴度IgA/VCA者)的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及T细胞亚群与鼻咽癌患者的变化相似,只是程度不同;低滴度IgA/VCA者的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活性升高;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改变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相关。结论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和/或T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相互作用在NPC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探讨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代偿期LC患者(CC组)、35例失代偿期LC患者(LCC组)和63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组和LCC组总T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含量均下降,T4/T8比值升高,双阴性T细胞百分含量下降(P<0.05);CC组T4/T8比值较LCC组更高(P<0.05).结论 LC患者存在明显的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包括各亚群细胞数量的减少及T4细胞相对于T8细胞的功能亢进.随着病情加重,T4细胞的应答能力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54-2255
将2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两组(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匹多莫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随访一年,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检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13岁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做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前RRTI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值明显降低(P<0.05);匹多莫德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D4+水平、CD4+/CD8+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RRTI患儿T细胞亚群功能明显低下,匹多莫德通过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T细胞亚群的平衡,提高了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