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蠡荪 《蛇志》2001,13(4):1-10
1 生命的概念  生命是指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质和其它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它与非生命物质不同 ,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 ,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 ,在环境变化时 ,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凡是生物 (包括动物和植物 )均有生命。古往今来 ,人们对生命的本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生机论者认为生命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超自然的“活力”的体现。在生机论者看来 ,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是绝对的 ,在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生机论承认灵魂和上帝的存在 ,所以它始终跟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戴森提出的“生命的两次起源”的假说。其基本思想是,生命分两次出现,第一次始于蛋白质;第二次始于核酸。核酸开始是专性寄生物,以蛋白质为生,并利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取得自身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郭向云 《化石》1990,(2):11-13
生命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根据科学的推算,我们居住的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地球诞生后经历了近十亿年的化学进化才产生了生命——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系。目前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生物大分子;(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据推测,原始地球大气是还原性的,主要有甲烷、氨、氮、氢、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一些硫化氢(H_2S),氰化氢(HCN)等其它成分。经过了30多年的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分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通常占细胞干重的二分之一以上。作为生物高分子物质,它能把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表达出来,是人们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想得到的主要的产品。笔者认为,在复习生命色物质基础这块内容时,有必要归纳一下常见的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测试题型。  相似文献   

5.
关于食品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中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如: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激素、维生素、酶和抗体等。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人体和自然界中常见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虽然对人体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并非都需要直接从食物中供给。有些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合成,但有8种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按需要合成,必须从每日膳食  相似文献   

6.
答:自然界中被发现的病毒已逾千种(估计占总种数的1%)。关于它们是进化还是退化产物的问题,在70年代前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Diener发现类病毒之后,学者们才基本上统一了看法。普遍认为:非生命物质首先进化成只含核酸的类病毒;类病毒再进化成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核酸的病毒;由只含一种类型核酸的病毒,进化成同时含DNA和RNA的衣原体、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7.
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是当前生命起源研究中的难题。本文在讨论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后,评介了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基于N-磷酰化氨基酸自组装的蛋白质和核酸共进化的模型。在有核畜存在时;磷酸化氨基酸自组装提供了一个能把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偶联起来的最小的分子模型。同其他生命起源学说相比,这一模型更符合生命的基本特征(自复制、生长、变异和进化),以及Eigen“超循环论”的自组织和进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题目:从进化论角度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当今的地球上能否再次诞生原始生命?分析: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里含有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等丰富有机物。自身结构极为简单的原始生命只能利用海洋环境中的现成有机物,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1     
问 :蛋白质、核酸都是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吗 ?答 :由于人们对教材内容机械引入或对教材语意曲解 ,因而众多的复习资料无论在介绍蛋白质、核酸的结构还是生命起源时都人为地强调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核苷酸“聚合”形成核酸。“缩合”与“聚合”似乎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更谈不上去探索其有机联系了。缩合源于生物化学中蛋白质 (或肽 )的形成 ,它可以指两个或多个氨基酸形成肽时脱去一个或多个水分子的反应。正由于它脱去小分子物质 ,而有别于加成反应 ,同时它发生在有机的小分子之间 ,且反应结果并没有形成不饱合键而不同于消…  相似文献   

10.
宋迟  杜茁 《生命世界》2009,(11):44-45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DNA是生命信息的代码,通过合成RNA进而制造蛋白质来行使生物学功能。通俗地讲,DNA是胶片,RNA是放映机,而蛋白质就是放映到荧幕上的电影。DNA和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RNA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仅是联系DNA与蛋白质的纽带,简单地起着“放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生物——医学界对感染性微生物分类学是根据其形态、组成成分及生理特性进行认识的;最小的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病毒。病毒虽然由核酸组成,但由于缺乏酶,故本身不能代谢;只能在进入活细胞后,引起宿主的代谢途径的改变才能导致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的生成。细胞被病毒控制而以产生病毒成分来代替产生细胞成分,并在此过程中提供复制病毒的材料和能源,核酸则是关键所在。因此,有人说“核酸是生命俱乐部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简介     
蛋白质(Psoteins)这个名称是Berzelius向Mulder提出来的,并于1838年由Mulder将此名称运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中所发现的复杂的有机含氮物质。“蛋白质”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第一或最重要的意思。事实也是这样,在维持人体生命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氧气中——蛋白质是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份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3.
宋迟  杜茁 《植物杂志》2009,(11):44-45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DNA是生命信息的代码,通过合成RNA进而制造蛋白质来行使生物学功能。通俗地讲,DNA是胶片,RNA是放映机,而蛋白质就是放映到荧幕上的电影。DNA和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RNA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仅是联系DNA与蛋白质的纽带,简单地起着“放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光明日报》报道,日本金泽大学教授山形行雄通过实验确认,在原始地球上,生命诞生不可缺少的聚磷酸,是在火山爆发时生成的。这一成果有可能揭开生命起源之谜。山形教授认为,构成生物的最基本物质是核酸,而形成核酸“骨架”的磷酸如果不能在原始地球的海里溶解和聚合,就不可能有生命诞生。但磷酸一进入海水就同钙或镁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沉淀,这样,具有“自我增殖”特性的生物细胞就不会形成。为了解开这一难题,山形教授的研究组着眼于火山爆发,并在室内再现火山爆发条件进行实验。他们将玄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通道检测的新技术—膜片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影  周专 《生物学杂志》1991,(3):1-3,43
从单个细胞来看,生命物质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被一层膜所包围。我们已经知道,活细胞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中膜结构实际上涉及到细胞活性的各个水平。例如,在真核细胞中,膜充满了细胞,出现在线粒体,高尔基体和细胞核等。这些细胞膜起到把细胞质分开并为生命过程的发展提供骨架的作用。尽管细胞膜有内外之分,但一般认为它们是互相连通的。人们常把蛋白质或核酸等看作基本“生命”实体,但从更多的证据来看,这些细胞要素在某些类型的膜把它们从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庆麟 《化石》2005,(1):21-22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是自古以来最受人们关注的自然之谜。尽管自然科学发展至今,人们已有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发现,已渐渐撩开了笼罩在生命起源之谜周围的层层迷雾,愈来愈接近问题的核心。但遗憾的是,直到今日我们还未能最终使这一疑谜真相大白,而且还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是地球本身演化的产物;是早期的地球物质,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由非生命物质经化学进化、  相似文献   

17.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又是细胞原生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所有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氮也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而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不可缺少的。氮也存在于维生素和许多酶中,维生素和酶以它们的活跃性质调节着生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此外,氮还存在于核酸、磷脂、生物碱等化合物中。由此可见,氮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生命有什么属性?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反映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生机论者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加上超自然、超物质的因素构成的,而这超自然的因素在那里发挥主导作用,离开它,生物体就失去了生命。这是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另有人认为生物跟非生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生命现象完全可以还原成理化作用甚至机械运动。这就否认了生命起源中的质变、飞跃。这是“还原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生  相似文献   

19.
糖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糖链为对象 ,研究它作为生物信息分子在多细胞生物高层次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糖生物学 (glycobiology)这一名词是 1 988年由牛津大学生化系副主任德弗克 (Raymond ADwek)教授在《生化年评》上首次提出的 [1 ] ,这标志着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同年 ,牛津大学研制成功了 N-糖链的结构分析仪 ,并商品化。1 糖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糖与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作为生物分子中的 4大物质 ,早在 1个世纪前就已被人们认识 ,但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核酸与蛋白质。 60年代 ,科学家发现细胞表面密布糖链 …  相似文献   

20.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提出。核酸和蛋白质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核酸的复制需要酶这样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又需要核酸作为模板。那么,倘若一直上溯到生命的起源,核酸和蛋白质到底是谁先存在呢?这是一个让内行们犯难的“老问题”。早在50年代,英国大科学家贝尔纳应邀在莫斯科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就向苏联的生物化学家奥巴林寻求答案。当时,奥巴林急红了脸,最后羞愧地答道:无可奉告。在此之后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此问题的议论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核酸与蛋白质是两类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以前我们知道,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物功能。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