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分阶段治疗的策略及疗效. 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GustiloⅡ型及ⅢA型合并内侧伤口的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9 ~56岁,平均43.3岁;左足9例,右足14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2例,Ⅳ型2例.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Ⅱ型11例,ⅢA型12例.患者行急诊一期清创,同时通过内侧伤口复位跟骨内侧柱,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及轴线,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不稳定伤口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和反复清创.待内侧伤口稳定后,二期行外侧扩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 伤后至初次清创时间为3 ~36 h,平均6.8h;清创次数1~4次,平均2.6次;行最终内固定手术时间为伤后5~21 d,平均10.9d.23例患者术后获19 ~32个月(平均2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外侧手术切口无感染、坏死发生,21例患者内侧伤口均获愈合,2例患者内侧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延迟愈合.但所有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受限. 结论 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开放性跟骨骨折,如果没有软组织缺损,通过分阶段的贯序治疗,其疗效可媲美闭合性骨折.急诊处理应注意彻底清创,同时通过复位及临时固定恢复跟骨的高度及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开放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5例合并内侧伤口的开放跟骨骨折患者行一期急诊清创,待内侧伤口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15个月随访。23例外侧手术切口无感染、坏死发生; 2例外侧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延迟愈合。结论开放跟骨骨折一期彻底清创、处理软组织,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合并内侧伤口的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分期手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01—2012-12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4例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一期急诊手术清理创面,挽救损伤软组织,闭合复位恢复跟骨外形,简单临时固定。二期行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4例中5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均为内侧伤口,通过换药或者清创处理,最终均顺利愈合。均未发生骨髓炎或截肢。14例均获得平均12.4(6~1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疼痛23~42(28.7±6.3)分,功能32~50(38.1±7.4)分,后足力线6~10(8.0±2.6)分,总分57~89(78.3±9.7)分。结论针对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采用分阶段有重点治疗方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为骨折二期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及应用负载万古霉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3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35.2岁;均为急诊入院患者。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例,Ⅲ型7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8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ⅢC型l例。I期清创缝合或VSD术、延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含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术。术后根据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开放性伤口经创口换药修复等方法均顺利愈合,跟骨外侧切口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6.2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为(80.0±7.4)(55~95分)。结论:对于开放性跟骨骨折,通过合理·临床评估,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能够降低术后的创口感染发生率以及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干骨折的内固定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39例胫腓骨骨干骨折,均为Ⅱ度开放性骨折.胫骨带锁髓内钉组20例,钢板螺钉组19例.结果 随访1.5~3年,髓内钉组伤口均一期愈合,钢板螺钉组伤口发生坏死、感染3例.结论 彻底清创是防止伤口感染的关键,Ⅱ度开放性胫...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膝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3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中有9例行急诊清创术后采用一期内固定术,1例先急诊清创待伤口愈合后按闭合性骨折处理。本组病例分别采用L型钢板内固定,L钢板内固定加骨圆针内固定,螺钉加骨圆针内固定,螺钉内固定及骨圆针交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1例伤口感染经二期清创加冲洗治疗后愈合,其余均获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5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0°~11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应早期手术内固定,同时做到骨折端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并采用坚强的内固定,争取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Osteoset人工骨一期植骨治疗开放性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开放性掌骨缺损13例,急诊手术行彻底清创、AO微型钛板或克氏针内固定联合Osteoset人工骨一期植骨进行治疗,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移植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1.6个月.所有骨缺损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 应用Osteoset人工骨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掌骨缺损,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尽早恢复,早期彻底清创和良好的创面覆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ⅢB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3年01月~2019年08月对9例GustiloⅢB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伤口彻底清创,跟骨骨折功能复位,采用克氏针及拉力螺钉内固定,二期创面反复多次清创,确定无感染后行皮瓣覆盖。[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未截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06±4.31) d。2例患者皮瓣边缘愈合不良,经伤口换药后分别于3个月及5个月伤口愈合。2例患者距下关节面解剖复位,7例患者功能复位。所有患者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恢复满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评估疗效:优1例,良7例,可1例。[结论]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ⅢB型开放性跟骨骨折技术可行,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跟骨外侧“U”型切口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6月,采用经跟骨外侧“U”型切口显露跟骨,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42例(48足).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8 ~62岁,平均39.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4足.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10 d,平均4.1d.测量术前、术后BB(o)hler's角和Gissane角并进行比较.根据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足手术进行评价.[结果]42例获得13~ 28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伤口没有发生感染和坏死,仅1足伤口发生延迟愈合.术后B(o)hler's角和Gissane角比术前明显改善.所有跟骨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取钢板时间6 ~ 18个月,平均11.3个月.根据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8足中优24足,良20足,可4足.优良率为91.67%.[结论]跟骨外侧“U”型切口,暴露骨折充分,伤口并发症少,结合跟骨钢板牢固固定,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练习,是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辅助的内侧入路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内侧入路辅助扩大的外侧入路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33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男27例,女6例;年龄18 ~62岁,平均36岁.左足15例,右足18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27例,Ⅳ型6例,其中伴有腰椎骨折4例,pilon骨折1例,髋臼骨折1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跟骨Bǒhler角和Gissane角,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切口均获期一期愈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Bǒhler角与Gissane角均得到矫正,AOFAS评分提高,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的内侧入路是扩大外侧入路的有益补充,可以在直视下对骨折跟骨内侧壁进行满意的复位并提高内固定置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