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崔建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321-2322
吉非替尼(Gefitinib)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1],也是研究最为成熟的第1个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分子靶向药物.目前,指南指出,EGFR突变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推荐可选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一线治疗[2].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LCLC患者总生存时间(OS)达2年以上;即使用于维持或二线及以上治疗,EGFR突变患者也能明显获益[3].我们经治1例吉非替尼维持治疗已生存6年的右肺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涛  吕平  刘素勤  班丽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33-2234
目的探讨EGFR突变及VEGF表达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直接测序法检测30例晚期肺腺癌EGFR外显子19及21突变,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与吉非替尼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EGFR突变率46.7﹪(14/30),其中21外显子8例,19外显子6例;吉非替尼有效率50﹪,疾病控制率60.0﹪;15例有效患者EGFR突变率为80﹪,12例无效者为16.7%,差异显著(P=0.002);EGFR突变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个月,无突变者为1.5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患者VEGF的表达为(-)6例,(+)5例,(■)4例;无效患者为(-)1例,(+)2例,(■)3例,(■)4例,(■)2例,有效者VEGF表达低,差异显著(P<0.05)。VEGF表达与EGFR突变之间无相关性(P=0.104)。结论 EGFR突变者吉非替尼疗效好,VEGF低表达者吉非替尼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进展后T790M突变的分布特征。 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557例肺癌患者,14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一线治疗。随访进展后,采集其外周血10 ml,利用Super-ARMS法检测T790M突变。通过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回顾性分析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一线治疗后T790M突变患者的分布特征。 结果回顾性分析的145例患者,56例一线接受吉非替尼治疗,16例接受厄洛替尼治疗,73例接受埃克替尼治疗。Super-ARMS检测结果显示,一代EGFR-TKIs治疗进展后T790M突变的总体发生率为40% (58/145),其中吉非替尼组41.07% (23/56)、厄洛替尼组31.25%(5/16)、埃克替尼组41.10% (30/73)。三组患者之间T790M突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肺腺癌(P=0.0001)及初始EGFR突变为19del(P=0.0014)的患者更易发生T790M突变。T790M阳性患者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的中位PFS(mPFS)分别为:11个月、18个月和12个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KI治疗1年、2年后T790M突变率及T790M阳性人群的中位PFS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真实世界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耐药进展后,其血检标本T790M的突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初始突变为19del的患者相较于L858R突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T790M突变。这也进一步预示着NSCLC患者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燕  ;章明放 《山东医药》2014,(29):101-103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晚期肺癌中缓解率为30%~40%,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针对细胞特定分子的靶向治疗药物陆续上市,这些药物具有针对性强、能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阻滞剂吉非替尼,用于治疗化疗失败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但几乎所有对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会产生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EGFR的二次突变有关。故EG-FR基因突变对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成为目前肺癌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丽娟  王虹  王连庆 《山东医药》2010,50(22):57-58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2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 a累计生存率为6.6%。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N2分期、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至断端距离及术后化疗与5 a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有关(P均〈0.05)。结论 N2分期、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至断端距离及术后化疗是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CA1表达与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50例,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RCA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收集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吉非替尼对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BRCA1高表达率为36.00%(18/50),BRCA1高表达组吉非替尼有效率为33.33%(6/18),BRCA1低表达组吉非替尼有效率为68.75%(22/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RCA1低表达患者受益比高表达患者明显,BRCA1可以作为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吉非替尼(gefitinib)自2003年开始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来,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国内,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肺癌诊疗指南中,吉非替尼也被列为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可选药物。但间质性肺炎是吉非替尼罕见且可以致命的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肺癌病人口服吉非替尼后致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莉 《山东医药》2009,49(5):25-27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观察靶向性药物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54例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用PCR—SSCP技术检测其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对EGFR基因突变患者进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结果肺癌组织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28例,突变率为51.9%;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和肺腺癌患者。28例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行吉非替尼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为53.6%,病情控制率为92.9%;其生存率1a以上57.1%,2a以上28.6%,3a以上14.3%。结论PCR-SSCP检测肺癌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其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对晚期肺癌患者选用靶向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经放、化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27例。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CR2例,PR14例,SD10例,PD1例。客观缓解率59.26%,疾病控制率96.40%。PFS 14.17个月。中位生存期20.23个月。EGFR基因突变阳性者生存时间长于基因未突变患者(P<0.05),女性生存时间长于男性(P<0.05)。结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EG-FR基因检测,选择优势人群使用吉非替尼疗效肯定,安全易耐受,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与吉非替尼治疗表达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关系。方法:纳入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检测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RCA1的表达情况并收集5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不同预后的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RCA1阳性细胞表达及BRCA1mRNA表达水平随着预后的不良而增加;BRCA1高表达率为36.00%,BRCA1高表达组吉非替尼有效率低于BRCA1低表达组(33.33%vs 68.75%,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RCA1低表达患者受益比高表达患者明显,BRCA1可以作为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邵强  吴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02-1703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例NSCLC患者应用吉非替尼250mg/d,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将患者分为吉非替尼治疗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治疗控制组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未控制组为疾病进展(PD),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结果 23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2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7例,疾病控制率为70%。生存期Kaplan-Meier曲线示:吉非替尼控制组较未控制组有明显的生存优势。COX回归分析示吉非替尼治疗后病情控制状况是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而非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史。皮疹、腹泻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NSCLC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FGR-TKI(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收集分析我科73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39例)或吉非替尼250 mg/d(34例),服药直至患者颅内外病情进展、死亡、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或不能控制的新发病灶。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颅内病变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1.3%,94.9%和53.0%,94.1%(P=0.861),两组颅外病变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9.0%,97.4%和50.0%,97.1%(P=0.793),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3个月和15.1个月vs12.1个月和16.4个月(P=0.913,P=0.641)。两种药物的副反应均较小,患者都可以耐受。结论 EGFR-TKI对EGFR突变阳性的NSCLC脑转移均具有较好地疗效,可作为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副反应较小,两种药物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EGFR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顺铂和吉非替尼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的癌胚抗原(CEA)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观察组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皮疹、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26例观察组患者中,9例存在EGFR基因TK区突变,出现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无突变患者(P0.05)。结论顺铂和吉非替尼的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出现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90例EGFR突变的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单药组采取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联合组DC/CIK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有效率(DCR)和疾病控制率(RR)及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经过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较单纯化疗组患者体力下降和食欲减低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的无疾病生存进展时间(PFS)延长了2.5个月,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CIK输注后出现发热5例、胸闷3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CIK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NSCLC,可以提高患者DCR和RR,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提高抵抗力,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DNA(ctDNA)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EGFR突变者,采用TKI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临床评估肿瘤进展时进行ctDNA测序,分析ctDNA中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0例患者中,11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5例采用厄洛替尼治疗,4例采用埃克替尼治疗。随访2个月,CR、PR患者共10例,SD患者6例,PD患者5例;随访24月,CR患者2例,PD患者18例,其中死亡9例。在治疗2个月后或者临床进展时,再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ctDNA测序,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GFR突变频率丰度低于治疗前(P=0.016)。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无进展生存时间低于无TP53突变的患者(中位PFS:160天VS 594天,P=0.000 3)。TKI治疗后,7例患者EGFR基因丰度变化不大(P=0.672 4),临床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1例)、稳定(6例);合并TP53突变患者,经TKI治疗后,基因丰度增加,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采用TKI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者的疗效显著,降低基因突变丰度,延长患者生存期,突变丰度无明显降低或增加者,预示TKI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K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突变状态以及其与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原发肿瘤及受累的淋巴结标本,进行KRAS和EGFR突变基因序列分析。150例中12例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经DNA序列分析发现EGFR基因突变后给予吉非替尼进行术前辅助治疗。结果150对(分别为原发灶和受累淋巴结)标本中,2例原发肿瘤和1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检测到KRAS突变基因,35例原发肿瘤和4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检测到EGFR突变基因。KRAS和EGFR基因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不一致的比率分别为6.7% (10/150)和8.7% (13/150)。1例原发肿瘤无EGFR突变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效果不佳。结论 NSCLC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不一致,这对于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NSCLC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分别对临床特征、影像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肉瘤样癌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相似,影像和病理特征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中11例复发或晚期PSC患者中有7例单纯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获得PR 2例,SD2例,PD3例,ORR 28. 6%(2/7),DCR 57. 1%(4/7),中位OS和PFS分别为10. 5个月,3. 5个月;研究中2例EGFR突变的Ⅳ期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其中1例患者获益,另1例患者无效。1例ALK基因融合阳性患者化疗2周期进展后应用克唑替尼症状缓解,肿瘤稳定了4个月。有4例ⅢB~Ⅳ期患者应用恩度联合含铂方案化疗,其中PR 2例,SD 1例,PD 1例; 1例Ⅳ期患者化疗2周期进展后,使用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无效。结论肺肉瘤样癌临床罕见,生存期短,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肺肉瘤样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化疗可延缓肿瘤进展,TKIs、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对驱动基因阳性晚期PSC患者疗效确切,VEGF抑制剂恩度对晚期PSC疗效确切,阿帕替尼疗效可能欠佳。  相似文献   

18.
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其作为晚期NSCLC靶向治疗药物已进入美国NCCN和中国版指南.IPASS[1]研究是肺癌靶向治疗的里程碑,其研究结果显示,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吉非替尼优于化疗,对于优势人群(女性亚裔非吸烟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优于紫杉醇/卡铂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1内含子区CA-SSR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的方法对60例接受过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进行分析,确定CA-SSR多态的基因型,统计分析CA-SSR多态性与吉非替尼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在60例患者中短CA重复序列的患者(至少一条等位基因CA重复数≤16)吉非替尼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为85.7%,而长CA重复序列的患者(两条等位基因CA重复数均〉16)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为48.7%,CA-SSR多态性与近期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未显示出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DNA EGFR基因第1内含子中CA-SSR多态性可以用于临床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贾阳  张琳  彭昭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78-2079
目的 旨在分析吉非替尼与托瑞米芬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吉非替尼与托瑞米芬.结果 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有效率高于托瑞米芬,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能较托瑞米芬有效地治疗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