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OSAS病人59例为A组,上呼吸道阻塞部位者35例为B组,正常人53人为对照组,CT扫描并测量各平面呼吸道横截面积等参数。结果 A组和对照组比较,4个平面左右径向悬雍垂区前后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4个测定平面咽侧壁软组织厚度,软腭后区和悬雍垂区的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测量指标差异更加明显,B组中超出各测量值正常范围的病人比率明显多于A组。结论 常规CT测量对OSAS病人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性别和年龄对正常成人上呼吸道形态和咽壁顺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年龄和性别对正常成人的上呼吸道形态和咽壁顺应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悬殊的原因.方法无明显睡眠呼吸疾病史的成年人,采用螺旋CT测量上呼吸道各平面气道横截面积、矢状径、冠状径、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等指标;以纤维内镜观察平静呼吸和上呼吸道内压为-40 cm水柱的Müller动作时上呼吸道各平面形态的变化并照相,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总的咽壁顺应性、咽侧壁顺应性和咽前后壁顺应性, 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年龄组间比较除悬雍垂后区冠状径外,四个测量平面的各形态测量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软腭后区总咽壁顺应性、咽侧壁顺应性、咽前后壁顺应性和舌后区顺应性均存在显著差别,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咽壁顺应性逐渐增加.性别间比较上呼吸道各平面和各方向咽壁顺应性差异均不显著;软腭后区的所有测量指标性别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男性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气道横截面积、矢状径均明显大于女性,男性舌后区冠状径明显大于女性,男性悬雍垂后区、会厌后区咽侧壁软组织厚度和会厌后区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也明显大于女性.结论性别间上呼吸道解剖形态的差异是OSAHS发病率悬殊的原因之一;而随年龄增加,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增加是中老年人易发生OSAHS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上呼吸道CT扫描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 ,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等指标 ,通过 2 2 5例健康人测量确立正常值范围。同样检测 5 4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确诊的OSAS患者 ,其中 14例测量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 ,与相应解剖区的正常值比较。结果  5 4例OSAS患者中 ,12例无明显的上呼吸道狭窄 ,4 2例中有6 7个平面存在狭窄。仅有 1个平面狭窄者 2 4例 ,表现为软腭后区狭窄者 14例 ,悬雍垂区狭窄者 2例 ,舌后区狭窄者 3例 ,会厌后区狭窄者 5例。 14例表现为相邻的两个解剖区域的共同狭窄 ,其中为软腭后区 +悬雍垂区者 4例 ,悬雍垂区 +舌后区者 5例 ,舌后区 +会厌后区者 5例。 1例表现为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的狭窄 ,有 3例表现为整个上呼吸道 4个解剖区域的狭窄。 14例OSAS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与常规CT扫描测量所提示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基本一致。结论 大部分OSA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 ,上呼吸道的CT扫描测量可以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CT测量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等指标,选取88例健康人测量数值确立正常值范围。测量82例OSAHS患者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并与相应解剖区的正常值比较。结果82例OSAHS患者中,仅有1个平面狭窄者17例,其中为软腭后区狭窄者5例,悬雍垂区狭窄者4例,舌后区狭窄者6例,会厌后区狭窄者2例。相邻的两个解剖区域共同狭窄45例,其中为软腭后区及悬雍垂区者26例,悬雍垂区及舌后区者15例,舌后区及会厌后区者4例。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3个解剖区域共同狭窄20例。同时对88例健康人清醒状态下上气道4个平面截面积做测量分析,结果显示截面积软腭后区最为狭小,其次为舌后区,而会厌后区截面积最大。OSAHS组软腭长度及厚度均大于正常组,提示软腭增长、增厚是咽腔狭窄的原因之一。结论大部分OSAH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上呼吸道的CT扫描测量可以较好的确定具体狭窄部位,针对性手术治疗便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上呼吸道CT扫描测量对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等指标,通过225例健康人测量确立正常值范围。同样检测54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确诊的OSAS患者,其中14例测量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与相应解剖区的正常值比较。结果 54例OSAS患者中,12例无明显的上呼吸道狭窄,42例中有67个平面存在狭窄。仅有1个平面狭窄者24例,表面为软腭后区狭窄者14例,悬雍垂区狭窄者2例,舌后区狭窄者3例,会厌后区狭窄者5例。14例表现为相邻的两个解剖区域的共同狭窄,其中为软腭后+悬雍垂区者4例,悬雍垂区+舌后区者5例,舌后区+会厌后区者5例。1例表现为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的狭窄,有3例表现为整个上呼吸道4个解剖区域的狭窄。14例OSAAS睡眠呼吸暂停发时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与常规CT扫描测量提示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基本一致。结论 大部分OSA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上呼吸道的CT扫描测量可以较好的确定具体狭窄部位,常规CT扫描测量提示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的阻塞部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的CT定量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的上呼吸道不同平面的咽壁 顺应性的差别。方法: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25例(OSAHS组)和正常成年人20例(对照组),平静呼吸时 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气道 内径;然后保持体位不变,做Muller动作的同时,再次对上呼吸道相同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相应平面的上呼 吸道横截面积和气道内径,计算上呼吸道各平面的总咽壁顺应性、咽侧壁顺应性和咽前后壁顺应性。结果: OSAHS组和对照组的总咽壁顺应性和咽侧壁顺应性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和舌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在会厌后区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呼吸道各平面的咽前后壁顺应性在软腭后区、 悬雍垂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舌后区、会厌后区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中,上呼吸道4个测量平面的咽侧壁顺应性均明显大于前后壁的顺应性(均P<0.01)。结论:利用CT 扫描测量可以实现上呼吸道各平面咽壁顺应性的定量评估,为临床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OSAHS患者和正常人 的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差别明显,咽壁顺应性增大是OSAH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SAH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平面的CT定量评估方法.方法 经PSG确诊的46例OSAHS患者,清醒平静呼吸状态下行上呼吸道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并与以往建立的南方正常人群上呼吸道CT测量正常值比较以确定狭窄平面,比较分析单平面狭窄量与AHI的相关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无明显上呼吸道狭窄5例;仅有1个平面狭窄者23例,其中软腭后区狭窄5例,悬雍垂后区狭窄17例,舌后区狭窄1例;11例表现两个平面狭窄,其中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狭窄6例,悬雍垂后区+舌后区狭窄2例,悬雍垂后区+会厌后区狭窄3例;6例为3个平面狭窄,其中悬雍垂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狭窄3例,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狭窄2例,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狭窄1例;所有4个平面均狭窄1例.单纯悬雍垂后区狭窄者中,其狭窄量在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AHI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上呼吸道CT测量能较好定位OSAHS解剖性狭窄部位,量化评估其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呼吸道多层螺旋CT表现,为手术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为OSAHS的5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及矢状径、冠状径,比较其与87例正常成人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及各径线的差别。结果 59例OSAHS患者中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有狭窄的计53例,共计8 5个平面存在狭窄。另有6例无法明确判断具体解剖层面狭窄。5 3例狭窄中34例患者仅存在1个狭窄平面,其中软腭后区狭窄者23例、悬雍垂区狭窄者4例、舌后区狭窄者3例、会厌后区狭窄者4例;9例患者相邻的两个平面共同狭窄,其中为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者4例、悬雍垂区+舌后区者3例、舌后区+会厌后区者2例;7例患者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3个平面同时狭窄。3例患者整个上呼吸道4个解剖层面狭窄。结论大部分OSAHS患者上呼吸道存在解剖性狭窄,其中最为常见的狭窄部位是软腭后区。多层螺旋CT能够精确测量上呼吸道各层面,并对狭窄部位和范围进行定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纤维喉镜与模拟内镜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作用和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上呼吸道在阻塞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对21例经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并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上呼吸道图像.检查在清醒和睡眠2种状态下进行.测量软腭平面、悬雍垂平面、舌后平面和会厌平面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结果:纤维喉镜与仿真上呼吸道图像在上呼吸道的4个平面的测量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前后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左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醒与睡眠状态下,上呼吸道的腔径有明显不同;腔径的变化以左右径变化为主;纤维喉镜在上呼吸道的动态观察中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仿真上呼吸道图像能够真实的显示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合原始的二维图像可提供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下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CT扫描,了解Müller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塌陷的具体部位、程度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经PSG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分别行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下64排VCT扫描,并经上气道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处理,比较2种状态下上气道各平面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软腭悬雍垂长厚度、软硬腭角度、舌骨硬腭距离等指标。结果:平静呼吸时吸气末和Müller′s动作吸气末各平面截面积和径线比较,舌根后区及会厌后区的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所有气道径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平面软组织厚度比较,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根后区左右侧壁软组织厚度及软腭后区的后壁厚度、悬雍垂软腭长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硬腭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的位置在Müller′s动作时有显著的下移。结论:通过64排CT上气道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可推测中重度OSAHS患者打鼾时上气道塌陷阻塞的具体部位、程度、累及范围,以及上气道各平面软组织的变化情况,其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舌牙悬雍垂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舌体与下齿牙合面、舌根和悬雍垂相互关系的变化在OSAS的发病意义。方法 :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 2 1例 ,单纯打鼾 2 5例 ,正常成年人 30例 ,观测舌体与下齿的关系和悬雍垂与舌根的关系 ,比较 3组间的差别。结果 :正常对照组舌体大多低于下齿牙合面 ,张口平静呼吸可见悬雍垂尖端 ;单纯打鼾组多数舌体与下齿牙合面平齐 ,需发音时才可见到悬雍垂尖端 ;OSAS组患者舌体多高出下齿牙合面 ,发音时亦难见到悬雍垂尖端。 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舌体增大、软腭组织增厚与悬雍垂延长导致咽部狭窄是OSAS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面罩内压力变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对35例正常对照者和46例OSAHS患者分别行面罩内压力为0 kPa和0.784 kPa状态下的CT扫描,比较正常对照者和OSAHS患者间在各种条件下上呼吸道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面罩内压力相同的条件下,OSAHS患者上呼吸道CT测量的多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和OSAHS患者上呼吸道多数测量指标在0.784 kPa正压条件下较0 kPa时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对照组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OSAHS组(P<0.05或P<0.01);以35例对照者确定面罩内压力由0 kPa增加到0.784 kPa时上呼吸道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横截面积增加的最小正常值为标准,将46例OSAHS患者分为上气道正常扩张的17例和扩张度低于正常的29例,在0 kPa下这2组患者上呼吸道CT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0.784 kPa条件下,前者的上呼吸道多项测量指标均大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面罩内压力的增加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导致OSAHS患者和对照者上呼吸道的扩张,其中OSAHS患者的扩张程度明显小于对照者;OSAHS患者上呼吸道扩张程度较小的原因与其上呼吸道存在解剖性狭窄和咽壁本身的可扩张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运动周期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正常人上呼吸道形态变化的差别,探讨OSAH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20例和均无睡眠疾病方面主诉的正常对照组16例。利用PSG中呼吸监测系统记录其呼吸周期曲线,同时采用纤维内镜观察受检者在平静呼吸的呼吸周期中咽腔形态学的改变,将纤维内镜观察过程同步录制于PSG同一计算机内。后期根据呼吸曲线,分别于呼吸周期各个不同时相所对应的咽腔录像利用图像软件剪接为照片,分别测量各解剖区不同呼吸周期下上呼吸道的横截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结果:对照组与OSAHS组均表现为上呼吸道形态随呼吸运动而变化。吸气时面积开始减小,吸气中期呼吸道面积减至最小,持续到吸气末期,呼气时面积开始增大,呼气中期面积增至最大,持续到呼气末期,吸气相再次开始。对照组与OSAHS组在腭咽区和舌咽区的前后径、左右径及横截面积在呼吸运动中有明显变化。OSAHS组在腭咽区及舌咽区左右径、前后径及横截面积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OSAHS组与对照组呼吸周期内腭咽区左右径及面积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舌咽区及喉咽区。OSAHS组腭咽区前后径变化幅度也大于舌咽区及喉咽区。结论: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存在周期性的变化,OSAHS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这种较大的变化幅度是OSAHS患者睡眠中发生上呼吸道阻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体位改变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方法 :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 31例 ,均为男性。以纤维内镜观察平静呼吸状态下 30°屈颈平卧位、平卧位和侧卧位时上呼吸道各平面形态的变化并照相 ,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不同体位时上呼吸道各平面的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 ,比较其差别。结果 :在OSAHS患者中 ,软腭后区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前后径 ,舌后区横截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的测量值在 3种体位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软腭后区左右径在 3种体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定体位对患者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是OSAHS症状加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üller状态下128排螺旋CT上气道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42例成人中重度OSAS患者,分别于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模拟睡眠憋气状态)下行128排螺旋CT薄层轴位扫描并行上气道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相同上气道平面各横截面积、各径线长度、软腭悬雍垂长度及厚度、舌骨至硬腭距离等参数。 结果 与平静呼吸状态相比,Müller状态下除会厌后区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7, P =0.073),其余各阻塞平面的前后径、左右径等径线测量值及横截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腭后区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的t分别为6.2146.9698.192, P<0.001;舌后区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的t分别为6.1702.5108.579, P分别<0.0010.016、<0.001;会厌后区左右径横截面积的t分别为4.2796.104, P<0.001);软腭厚度软腭及悬雍垂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4735.724, P<0.001);舌骨的位置下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2, P<0.001)。 结论 Müller状态下128排螺旋CT上气道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评估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和各平面软组织的顺应性,有助于阻塞平面的分类,为OSAS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常成人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内镜辅以计算机图像测量技术定量评估成人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的可能性。方法:正常男性成年30人,以纤维内镜观察平静呼吸和上呼吸道不同负压水平时上呼吸道各平面形态变化并照相。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其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计算总的咽壁顺应性、咽侧壁顺应性和咽前后壁顺应性。结果:软腭后区咽壁顺应性明显大于舌后区咽壁顺应性。随呼吸道内负压水平的增加,测算获得的咽壁顺应性值也明显增加。咽侧壁顺应性明显大于咽前后壁顺应性。结论:该技术可以实现上呼吸道各平面咽壁顺应性的定量评估,正常人的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在不同的呼吸道内负压状态下存在明显差别,临床评估OSAS病人咽壁顺应性时应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