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该地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解译数据为原始数据源,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结构、破碎化程度及形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指标计算,分析了其特征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成矿预测研究对成矿潜力和勘查工作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三江”成矿带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世界,云南中甸地区是我国近年来寻找斑岩铜矿取得重大突破的铜矿富集区之一。本文通过模糊逻辑法在中甸地区铜矿潜力预测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模糊逻辑的基本原理,并简略阐述应用模糊逻辑法分析云南中甸铜成矿规律和铜矿潜力的步骤与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预测云南中句地区铜矿潜力提供技术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语“指鹿为马”,源于秦二世时的丞相赵高借权势有意混淆黑白的故事。但本文引用这个典故则是指因为不了解动物名称的命名规则而发生错误,而这种情况在各种媒体中时有发生。动物名称容易混淆的原因是“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各种语言和方言中具有大量的动物俗名和地方名,同一名称在不同地区常常用来称呼不同种的动物,而同一种动物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西方文学译本中常见的知更鸟(robin)一名,在欧洲指的是旧大陆的歌鸲属(Luscinia)及与之相似的鸣禽;在美  相似文献   

4.
从科斯定理入手,利用“流域发展权”概念和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退耕还林中的地区利益分配问题.认为退耕还林成本应该更多的由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指东部地区)承担,而不是如目前,实际上主要由中上游地区(主要指中西部地区)承担。  相似文献   

5.
论朱彝尊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是清代初年重要作家之一,诗、词、散文的创作都有很高成就。朱庭珍《筱园诗话》指出:“竹坨诗、古文皆成一家,兼精填词。诗尤雄视一代,品在渔洋(王士祯)、荔裳(宋琬)、愚山(施闰章)之上。”赵翼《瓯北诗话》也说:“竹坨负海内重名,至今犹朱、王并称,莫敢轩轾。”在康熙年间,他的地位与当时主盟诗坛的王士祯仿佛,有“南朱北王”之称。又有人以“朱、王”合顺冶中的施闰章和宋琬,以及行辈稍后的查慎行和赵执信,号为“清初六大家”。不过长期以来,朱彝尊的诗名似乎被词名所掩盖,对他诗歌创作的成就与影响,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緬甸朋友們說:我們不应当称呼刘少奇主席和中国其他貴宾为“客人”,他們是我們的“瑞苗胞波”。我們应以“瑞苗胞波”的心情,热烈欢迎他們。按着緬文的意思,“瑞苗”就是“挚亲”,“胞波”是“亲兄弟”。“瑞苗胞波”是緬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独特的亲切的称呼,意思就是“摯亲和兄弟”。中緬两国山水相連,两国人民之間有着历史悠久的傳統友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最重要的储集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胜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群体,在平面上沿胜坨北部陡坡带呈裙带状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中.胜坨地区各类砂砾岩扇体油藏受断裂活动和生烃系统的双重控制,形成了在平面上由下降盘、断裂带到上升盘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型油气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深层沙四段岩性油气藏和部分沙三中-上构造-岩性油气藏中的原油来自于沙四段成熟烃源岩.胜北断层上升盘的地层油藏中,以低成熟稠油为主,生物标志物体现出沙三上烃源岩特征;在下降盘沙三段储层中的原油来自沙三下烃源岩,中-浅层(沙三中-沙二)有大量原油来自于沙三和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混源油.油气主要的运移通道是储集性砂体和断层.  相似文献   

8.
满破     
“一件九凤甸儿,满破使了三两五六钱金(银)子勾了.”魏子云先生注释“潘金莲说这九两重的金丝发髻,改打成九凤甸儿,够用的有余了.”此语不是改制的够用而有余,指的是改制的手工费,即加工的使费.此其一.其二,象对“三停”的理解一样,满破也是数量的关系:满破即整与零,包括着所有使费全部开销,即额内与额外一包在内.《词话》“就使一百两也罢,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4个地区。人们之所以称这一地区为“拉丁美洲”,是有着深远历史背景的。关于美洲土著居民的起源,在人类学家中一直存在着争论,一般认为,他们属于蒙古利亚人种,于远古由亚洲东北部通过白令海峡,逐渐分布在美洲广大地区。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远航到美洲时,误认为是到了东方的印度,故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意为“印度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宽行少耕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的生产实际,在总结农民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畦灌玉米宽行少耕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出了关键技术的具体指标,分析了增产增效的主要机理,并对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该模式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西辽河平原及其相似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缅甸     
(上) 緬甸联邦首都仰光,是緬甸政治、經济、文化的中心。 (右) 仰光的緬甸独立紀念碑,是紀念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爭而建立的,碑高一百五十英尺。 (下) 伊洛瓦底江畔。沿岸风景綺丽,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棉花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流域春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辽河流域在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紧缺,作物需水量可为该区作物灌溉和区域灌溉需水量提供定量依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春玉米5~9月的作物系数计算了西辽河流域10个气象台站1951年~2005年春玉米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法对全生育期需水量、生育期各月需水量和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春玉米需水量和各气象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全生育期需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各占1半,5月份需水量的增减对全生育期需水量的增减有重要影响;(2)最高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或者平均气温与春玉米需水量的关联程度最高,风速和日照时数对西辽河流域春玉米需水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北方,指包括我国东北、北部、西方及西南偏北的一部分,地垮西藏至黑龙江的辽阔地区,基本与通常所说的“草原”或古代“游牧”部落地域相当。狭义的北方,指辽宁省辽河以东至内蒙古西境及陇西,即考古界称的“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相比而言,黄河中游、下游的农耕氏族部落先民,迁入“狭义”北方与中原交界地带者较多(尤其是耕牧交错地区),迁入其它的北方地域者较少。按传统说法,父系氏族社会(即“五帝”时代)形成的“五大民族集团”中,“西戎”与“北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而广义北方区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却反映出绝大部分地区的氏族或部落还处在渔猎、农业或农牧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研究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进行了系统解译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以空间叠加法得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和推测了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内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东营凹陷胜坨和牛庄油田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分析 ,结合其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东营凹陷油气成藏充注过程中油气运移的相态、运移通道及其成藏过程的脉动性和成藏的时间。首次在东营凹陷发现的沸腾包裹体说明了胜坨油田呈现“突发式”成藏的可能性和牛庄油田砂岩体油气充注“间歇性”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坨 76砂体油气充注的时间是东营末期至馆陶期 ,牛庄油田牛 2 1井区的油气充注时间是东营末期至现今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潜山区域构造、断层活动期、油气生成期、成藏期的配置关系及断层封闭性特点,对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茨榆坨潜山为一典型的低位潜山构造带,其构造形态是一平行型背向传递带;储集层为太古界花岗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及溶蚀孔隙,其发育程度受断层控制。采用原油族组成、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等地化参数,对牛居-长滩洼陷和茨榆坨地区的油气进行了油源对比,并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ω(甾烷C29口aααα20S)/ω(20S 20R)和ω(C29ββ)/ω(ββ αα)、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原油物性等指标,对油气运移过程中的运移效应进行了分析,确定潜山的油气来自牛居-长滩洼陷。对油气运移通道条件与运移过程分析认为,茨东、茨西断层控制了油气在潜山内的运移和聚集,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油气向茨榆坨潜山的运聚具有氧化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的利用潜力和开采潜力,并利用MAPGIS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模块,计算出各个地下水子系统的潜力系数和综合潜力模数,结果表明除西辽河干流四级地下水子系统区为潜力一般区外,其他地区均为潜力大区.  相似文献   

18.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最重要的储集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胜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群体,在平面上沿胜坨北部陡坡带呈裙带状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中。胜坨地区各类砂砾岩扇体油藏受断裂活动和生烃系统的双重控制,形成了在平面上由下降盘、断裂带到上升盘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型油气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深层沙四段岩性油气藏和部分沙三中-上构造-岩性油气藏中的原油来自于沙四段成熟烃源岩。胜北断层上升盘的地层油藏中,以低成熟稠油为主,生物标志物体现出沙三上烃源岩特征;在下降盘沙三段储层中的原油来自沙三下烃源岩,中-浅层(沙三中-沙二)有大量原油来自于沙三和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混源油。油气主要的运移通道是储集性砂体和断层。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甸杜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甸杜(Chamaedaphne calyculata)是常绿小灌木,为无性系植物,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应用计数芽鳞痕的方法划分了甸杜分株的年龄结构.在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生长季中期,沼泽中心与沼泽边缘的甸杜种群分株均由8个龄级组成,呈现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平均高度和生物量沼泽中心低于沼泽边缘.不同养分条件是两种生境甸杜种群分株间的年龄结构、生物量和高度生长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等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生境的环境异质性决定了甸杜种群分株的生物量和高度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20.
“娭毑”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ηai33①的词音;“”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毑”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毑”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毑”和“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毑”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