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个经济过渡地带,伴随着我国城市郊区化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从城乡结合部的范围界定与特征入手,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部是不同所有制土地、不同行政管理体制交汇的区域,是流动性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区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最普遍的区域。深入分析城乡结合部治理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借鉴国外城乡结合部的法律治理措施,提出了城乡结合部治理法律对策。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基本原则的指导引出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的三位一体,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着城市规模扩大过快、耕地减少迅速、用地结构复杂、权属混乱、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率较低等主要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区过多过泛、人口增长无序三方面。针对当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人口预测、基础数据采集、城镇用地规模确定等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地研究法中的问卷法、观察法与访问法,对湖南省湘潭市城乡结合部治理中社会协同保障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指出城乡结合部治理中社会协同保障机制缺乏长效性、能动性、衔接性等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人、财、物、技术、信息、组织、制度等方面提出改善城乡结合部治理中社会协同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浪潮中,城乡结合部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公共产品的供给长久以来存在着不少困境。在对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管理机构混乱、供给主体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监管机制这四个薄弱点入手,探究加强城乡结合部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变模型的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乡结合部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又是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为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把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可管理的整体系统,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剖析了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途径与策略。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是一个总熵变逐步减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增加负熵流、减少正熵流,以提高发展能力、增加发展机会、弱化外部威胁。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有序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城乡结合部既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城乡结合部有序协调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针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初期的无序不协调性,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关系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有序协调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天津华明镇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城市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对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土地利用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问题.通过探讨天津市华明镇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流程及实施效果,说明宅基地换房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推动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医疗保障事业的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结合部处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医疗保障事业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医疗问题的日益凸显,本文基于荆州市荆州区的研究,对进一步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医疗卫生状况,满足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医疗卫生要求,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变异系数及属性识别理论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影响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城乡结合部交通属性识别安全评价模型。根据单指标属性测度值和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值,利用置信度准则识别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安全水平。应用此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以为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规划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环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描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和特征,包括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辩证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开放性和负荷能力等。揭示了城市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生态位,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及其净化过程,评价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城乡统筹思想包含着三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一是对城乡关系一系列前瞻性的具体论述,即城乡分离与对立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二是研究城乡关系的方法论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三是城乡关系的发展目标和价值指向,即消除城乡对立和差别的共产主义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目标.这三个要素又是浑然一体的.深入学习、系统梳理、准确理解马克思城乡统筹思想的三个要素,对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解说城、镇、乡三类地理单元的公平发展,分别阐述城、镇、乡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条件现代化问题;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原则与生态原则、城乡一体化问题;城市建设中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与顾及整个国土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人口聚居点中物质能量良性循环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全国普遍性,即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同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X”走势,即:1978~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1986~1991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2~1998年城乡差距缩减;1999年至今城乡收入差距重新加强。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和避免形成新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顺应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美丽中国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如何持续推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高起点的发展基础,具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烟台市不断追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在提出“美丽烟台”理念、制定城市生态发展规划、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城市综合治理的投入、培育生态共识、健全生态机制等方面探索有益做法,力图使烟台市成为“经济美、环境美、社会美、生活美”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高密度、高复杂度的城市环境特性,城市防灾规划之间的矛盾以及开放空间对高密度城区的疏解改善作用,提出了高密度城区的开放空间生态防灾层级,并从用地管理、环境改善、生态补偿及立体化防灾4个方面提出了高密度城区开放空间的生态防灾策略,探索了绿色生态理念在高密度城区的实现途径,以期促进高密度城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建设沈阳绿色生态城市的意义及产业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定义及特征,分析了沈阳目前的环境状况,指出近年来沈阳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包括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及食品污染,与沈阳的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探讨了建设沈阳绿色生态城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建设沈阳绿色生态城市的四个产业策略,即大力发展纸浆模塑产业,开发环保型的轿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环保能源装备产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空间面临着巨大威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文明观有其独特的视角,对生态城市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他们主张实现绿色循环经济模式,要求科技创新,推崇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和规划,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等。在世界各界呼吁环境友好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尊重环境的价值,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新城,实现城市发展与人类的未来发展并行不悖,和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乡关系是在政府行政力量干预下演进的,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科学发展观改变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安排,有助于扭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