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9月间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80例,旨在探讨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的手术技巧,以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1 临床资料 1995年1月至2000年9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总人数为1480例,剖宫产占310例。其中枕后位100例(32.2%),枕横位88例(28.4%),臀位20例(6.45%),头盆不称16例(5.16%),前不均倾位16例(5.16%),高直位14例(4.51%),余占18.12%(如胎儿窘迫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对11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行阴道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分析旋转时机、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的影响。结果 110例中89例成功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旋转成功率达80.91%;枕横位79例,成功68例,成功率86.08%;枕后位31例,成功21例,成功率67.74%。宫口扩张5~7 cm时的转位成功率最高,为57.30%(51/89);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方位不增加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立新 《中原医刊》2003,30(1):17-18
本文分析我院胎头方位异常86例临床资料,提示头方位异常占位难产93.48%,其中以枕横位和枕后位为最多占73.26%,除严重头方位异常必须采用剖宫产术以结束分娩外,临床产后进行试产是必要的,包括严密观察,给予静滴催产素,人工破膜及徒手旋转异常胎方位等。本资料观察示:采用取适当措施可使79.07%的异常胎头位方转为正常而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选择不同胎方位上钳对使用产钳助娩胎头的影响及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134例诊断胎头高浮、剖宫产时可能娩头困难的足月妊娠患者,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以枕横位第一次上钳,B组以枕前位第一次上钳,比较两组的剖宫产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对胎头高浮患者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时,A组的胎头娩出时间、第一次上钳滑脱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颜面损伤、产后出血、切口延裂等情况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胎头高浮患者、可能娩头困难时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枕横位更易上钳成功且节约胎头娩出时间,对新生儿、产后出血及切口延裂的影响与枕前位上钳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95-1096
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及时纠正持续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若在产程中适时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处理能降低剖宫产率,并可缩短产程。我们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358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产妇进行手法旋转胎头,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改变孕妇体位纠正异常胎头位置降低头位难产1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变孕妇体位,纠正异常胎头位置,降低头位难产。方法:选取2001年8月~2002年10月来我院分娩的2360例孕妇,其中头位难产240例,对其中的178例采取孕妇侧卧位,依胎儿脊柱侧行对侧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性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适时人工破膜,合理静滴缩宫素,降低头位难产率和剖宫产率。结果:有144例(80.9%)经纠正孕妇体位胎方位由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34例(19.1%)行剖宫产术。结论:在产程中指导孕妇侧位,可纠正异常胎头位置,是降低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许多医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麻醉效果、肌肉松弛程度要求较高。若麻醉效果不好,则影响胎头娩出。1资料及方法对我院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者39例进行分析。凡徒手取头一次未成功者均为娩头困难,以枕后位、高直位、前不均倾位、胎头深定、胎头高浮常见。手术方法参照马彦彦的手术方法及步骤犤1犦。2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6例,重度窒息1例,胎头娩出时间20~160秒,平均35秒。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麻醉效果不佳。我院剖宫产多采用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志君 《现代医学》2004,32(3):171-172
目的 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方法。方法 对 45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者采取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手法进行纠正 ,并对产妇损伤情况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横位纠正为枕前位后 ,41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 ,成功率达 91.1% ;1例产妇出现阴道水肿 ,1例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结论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明显降低了胎吸助产率 ,对母婴损伤低于胎吸助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产钳以枕横位助娩胎头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均以枕横位上剖宫产小产钳娩出胎儿。对照组使用延长切口、按压宫底或皮钳钳夹胎儿头皮牵引的方法娩出胎儿。比较两组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的时间间隔、术中出血、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时间间隔、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时以枕横位助娩胎头可明显减少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的时间间隔,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女性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临产头先露时胎头大多取枕横位或枕斜位入盆。产时绝大多数胎儿在有效产力作用下,在产妇骨盆腔内采取一系列适应性的动作而转成枕前位,最终以正常的枕前位分娩方式进行分娩。当头先露不能以枕前位分娩方式进行分娩者,称胎头位置异常。现将我院收治的胎头位置异常59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自2009年1—12月共住院分娩1 840例产妇,其中臀位38例,头位1 802例,胎头位置异常597例,占头位分娩总数的33.1%,其中持续性枕横位253例,占头位难产的43.6%,持续性枕后位311例,占头位难产的52.0%,横位1例,颜面位2例,高直位2例,前不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枕横位胎头吸引术的应用毛卫(葫芦岛市连山区妇幼保健院)持续性枕横位即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无内旋转动作,或枕后位的胎头枕部仅向前旋转45°成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横位虽能经阴道分娩,但大多需经阴道助产。我院对于持续性枕横位多采用胎头吸引术,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13.
125例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其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对125例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组),并随机抽取同期250例头位剖宫产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枕后位(48.8%)、胎头高浮(42.4%)和胎头深入骨盆(24.8%)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6%、28.4%和5.2%(P均>0.01),且前的切口撕裂(20.8%)、产后出血(21.6%)和新生儿窒息(23.2%)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后的3.2%、6.4%和7.6%(P均<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与切口撕裂、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有关。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范金蝉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194-1195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又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尽早采取体位改变,适时手法旋转胎头位置(也称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与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旋转胎头相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位难产即以头为先露的难产,超过难产总发生率的2/3以上,城市医院头位难产占的比例更高,而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则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适时的应用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使难产变为顺产,降低了剖宫产率,保障了母婴安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89例产妇经手法旋转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为84.2%(75/89),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13.5%(12/89);对照组72例,剖宫产率为65.2%(47/7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适时手法旋转胎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和最佳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308例头位难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头方位异常占头位难产总数的70.45%,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产道异常和严重胎头方位异常,须剖宫产结束分娩。大多数胎方位异常为枕横位和枕后位,需进行试产。经试产有88.61%能经阴道分娩。结论 试产在头位难产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难产转化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有利。  相似文献   

19.
胎头位置异常处理2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君 《浙江医学》2004,26(8):592-593
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的绝大多数,其中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的发生率最高,且有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对孕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的早期诊治是降低难产率的关键.笔者对1999年7月~2003年5月间选择在试产过程中出现产程异常[1]、经阴道检查或超声诊断为枕后(横)位的产妇应用改变体位法纠正胎方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头先露时胎头不以枕前位俯屈通过产道称为胎头位置异常。胎头位置异常包括胎头高直位、不均倾位、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面先露等。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降低胎头位置异常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对进入活跃期产程停滞的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头位置异常,使难产变为顺产,成功率达82.9%,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