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系列方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褐斑在祖国医学中称为“黧黑斑”、“肝斑”,主要是发生在颜面部位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导师李秀敏教授通过对黄褐斑长期、大量的研究,认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是黄褐斑的一个基本病理特点,其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拟定了清肝丸、实脾  相似文献   

2.
梁发胜 《光明中医》2007,22(5):85-86
黄褐斑多发生在面部,呈对称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为颜面局限性皮肤色素改变.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有关,中医文献记载有"黧黑斑"、"肝斑"之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自拟"消斑汤"治疗黄褐斑,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5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季叔 《河北中医》2006,28(12):954-956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对称分布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为特征,多分布于颧颊部、额部、眼眶周围、上唇及鼻部,一般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本病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多见,尤其育龄期妇女最多,与日晒、季节、妊娠、长期服避孕药以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目前对黄褐斑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对黄褐斑的诊治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黄褐斑在古代文献中有面尘、黧黑斑、肝斑、面上杂病之称。“有诸内必形诸外”,其病位在皮肤,病因在内。《医宗金鉴》总结为:“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  相似文献   

4.
许多西方小女孩脸上,长满细细的斑点,但是,笑起来甜甜的,十分可爱迷人。可是,东方人却多数无法接受自己脸上长满斑点。常出现在脸上的斑点,包括:肝斑、雀斑、黑斑及老人斑等。这里,我们要谈的就是脸部最常见的斑点“肝斑”(或称“黄褐斑”,chloasma)。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性皮肤病,患者脸部皮肤会出现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斑。黄褐斑多发生在脸颊与额头,大小形状不一,呈淡茶褐色的斑。患者皮肤表面光滑,没有其他症状(即不痛不痒)。男女都有可能患上黄褐斑,但是,较多发生在孕妇或月经不调的妇女以及某些慢性病人(如:结核、癌症、慢性酒精中毒或肝…  相似文献   

5.
黄褐斑是女性常见损容性疾病,易诊断难治愈,慢性病程且复发率高。笔者通过古籍文献梳理及长期临床实践,提出黄褐斑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郁(瘀),强调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的同时,应将“补法”贯穿于黄褐斑治疗始终。《本草纲目·虚损》将虚分为“气虚,血虚,精虚,五脏虚,虚热,虚寒”六类。本文以此为纲,根据黄褐斑的颜色、在面部分布的特点以及伴随症状等,将其分为不同证型:五脏虚而生斑包括心气虚而生斑、心神虚而生斑、肺气虚而生斑、脾气虚而生斑、肝血虚而生斑、肝阴虚而生斑、肝气虚而生斑、肾阴虚而生斑、肾阳虚而生斑、肾精虚而生斑;因气血为生命活动之根本,故特分出气虚生斑和血虚生斑之证;又因临床阳虚和阴虚褐斑患者众多,故不能遗漏虚热生斑和虚寒生斑的病机探讨。笔者分别论述了因虚生斑的具体病机和相应的治法方药,旨在丰富黄褐斑的中医辨证体系,拓宽本病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与祖国医学“的面尘”、“黧黑斑”相类似。黄褐斑之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因为肝郁气滞、脾虚血亏、肾阴亏损,但以气血瘀滞、肝郁肾虚为多见。笔者运用活血化瘀、疏肝补肾法治疗黄褐斑45例,并与口服西药维生素25例相对照,取...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黄褐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凌娜 《河南中医》2004,24(7):78-79
黄褐斑祖国医学又称“黧黑斑”、“肝斑”,是一种由内分泌紊乱所致的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西医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女性体内雌激素、黄体酮过高有关,性激素兴奋,孕酮和黑色素细胞致黑色素增加而产生黄褐斑。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方法根治黄褐斑,而从中医的角度去探求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则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外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彭芝配,朱传湘主题词黄褐斑/中医药疗法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妊娠斑”等。临床表现为:前额、颧、颊、鼻部和嘴周围呈黄褐色、咖啡色、淡黑色及棕褐色等块状云斑,边界模糊不清。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属于中医“面尘”、“黧黑斑”、“肝斑”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笔者采用滋阴养血消斑汤配合消斑面膜外敷治疗肾阴不足型黄褐斑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黄褐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生,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出现局限性褐色或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常呈对称分布,常不伴有其他自觉症状。本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关于黄褐斑的一项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该病对情绪、社交及日常生活均有较严重负面影响[1]。祖国传统医学将黄褐斑归属于“肝斑”、“黧黑斑”、“黑皯”、“面尘”等范畴。因生活作息不规律、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部性褐色斑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因其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西医认为主要与内分泌,慢性肝肾疾病,结核,慢性酒精中毒,口服避孕药及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维生素及外用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2.
皮肤褐斑是指皮肤出现点状或片状的褐斑,不高出表皮,抚之不碍手之证。在《外科正宗》中称“黑黧斑”,《医宗金鉴》称“黧黑皯?”。现代称“黄褐斑”、“妊娠斑”、“蝴蝶斑”等。多生于颜面前额两颧等处。  相似文献   

13.
张志荣 《中医研究》2011,24(10):58-60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3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与美容美形(4)--色素代谢障碍类损容性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璟玲 《中国针灸》2003,23(6):371-373
1 黄褐斑黄褐斑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面尘”“面黑”“黧黑斑”“黧黑黯”等相似。本病之病因、病机较复杂 ,情志不遂、暴怒伤肝造成肝郁气滞 ,气血瘀阻于面则生斑 ;病久体弱、水湿久留、思虑伤脾导致脾虚不能化生精微 ,气血两亏 ,面部肌肤失养而生斑 ;房劳过度、惊恐伤肾使肾气亏虚 ,水邪上泛于面则生斑。说明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而气血瘀阻、气血不足、水湿上泛为主要病机。1 1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 :面部黄褐斑分布广泛 ,呈紫褐色 ,或伴有两胁胀满 ,心烦易怒 ,经前乳房胀痛或临经腹痛 ,经行不畅 ,经血中有黑褐色血块 ,舌…  相似文献   

15.
杜悦  闫英 《江苏中医药》2022,54(4):15-17
黄褐斑的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部气血不畅,郁结于肌肤。《黄帝内经》提出“木郁达之”,即以条达木性,恢复肝之气血阴阳之法来治疗肝气郁结。从“木郁达之”出发辨治黄褐斑,针对肝气郁结所致黄褐斑之两实两虚证,即肝郁血瘀、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分别治以理气活血、疏肝利胆、疏肝健脾、滋补肝肾,从而“达”其肝郁,方可消斑。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为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黧黑斑”、“肝斑”,多见于女性。笔者自1992年10月运用自拟化斑汤并配合外搽霜剂治疗黄褐斑20例取得较好效果,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黄褐斑为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滞涩所致。黄褐斑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外风、内风皆会夹杂其他病理因素而致病,不同的病因在面部的色素斑表现也会有差异。从“风”论治黄褐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围绕“祛风理气”进行拟方,以“风”药引经,走皮肤肌理,调理脏腑气机,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秉新 《河北中医》2013,(11):1637-163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面部对称性呈蝴蝶状黄褐色斑片,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黧黑皯”,民间俗称妊娠斑、蝴蝶斑。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2008-2012年,笔者应用中药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黄褐斑54例,并与维生素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4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分阶段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河南中医》2007,27(2):35-36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最常见的皮肤色素斑。其基本特征是在人的面颊、额、鼻、口周围发生的黄褐色甚至黑褐色斑块,不隆起,皮肤枯暗无泽,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大小不一[1]。初起为点状、小片状,以后逐渐扩大,甚至融合成不规则的斑片。发生在面颊两侧者呈“蝶形”,故叫蝴蝶斑;有的黄褐斑长在口周围,就像长了一圈胡子一样。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情志不畅、劳伤脾土、肾精亏损、外感风邪等有关。特别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1]。如《诸病源候论》说:“面黑皮干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古谓“面尘”,俗称“妊娠斑”、“蝴蝶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且多发于中青年女性。2006—07—2008—12笔者自拟消斑针法结合中药面膜,内外兼治黄褐斑3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