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械瓣膜是人工心脏瓣膜的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病人接受这种手术,我国每年也有上万名机械换瓣的新成员,这些病人都将持续终身抗凝。然而.抗凝治疗有如双刃剑,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若过度则会造成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影响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提高患者遵医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现将机械瓣甓换术后的抗凝护理指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琼  朱纪荣  葛建军 《安徽医学》2018,39(3):288-290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择期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30例,根据镇静深度分为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过程中镇静药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丙泊酚剂量、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浅镇静组患者丙泊酚剂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深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镇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变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患者行术后基础护理,加强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的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和术后华法令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机械通气的护理。结果:本组除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于术后9小时发生顽固性室早、室速死亡外,余67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改良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超滤(MUF)组(n=10)和无超滤对照组(n=12),动态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时及MUF结束时(对照组CPB停后15min)3个时间点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每搏做功指数(IVSW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MUF组超滤后CO、CI、SV、SVI、LVSWI均较CPB停时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停CPB时与CPB停后15min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MUF组超滤后与对照组CPB停后15min相比,CI和LVSWI升高显著(P<0.05)。结论:在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可以减轻心肌水肿,提高心脏指数,改善术后早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可无创地提供大量的心脏人工瓣膜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判定人工瓣膜功能时除作定性诊断外,尚可作半定量诊断。本研究是用PDE对国人功能正常的人工瓣膜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为判定人工瓣膜功能时提供基础参数。材料与方法本组为连续性的心脏换瓣术后随诊的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的病人91例次。男49例,女42例,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金属瓣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李红英,刘秀丽,李爱香心脏瓣膜置换金属瓣术后,因人造瓣膜作为异物置人心脏,易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掌握适当的抗凝治疗是巩固术后疗效与病人安全的保证。现介绍我们对25例金属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自1...  相似文献   

8.
孙乐波  邵国丰  汪朝阳 《浙江医学》2013,35(20):1841-184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或除原置换瓣膜以外其他瓣膜功能障碍,导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唯一治疗方法,但其存在很多影响术后效果的不利因素:患者术前心功能和全身状况较差,组织粘连严重,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出血危险性高等,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因此病死率较高。我院对5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尹路  孙昀  曹利军  李惠  华天凤 《安徽医学》2016,37(9):1084-1086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心脏术后患者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行CRRT治疗的13例患者,分别记录患者术后入住ICU时、开始CRRT时、CRRT 24小时、48小时的左心射血分数(EF)、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剂量及白细胞计数(WBC)、血乳酸(LAC)水平。结果 CRRT开始后,EF、MAP均呈上升趋势,且48小时水平显著高于CRRT开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水平逐渐降低,且48小时的LAC水平显著低于CRRT开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对稳定心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晓梅  林春楠  杜宇 《吉林医学》2010,31(20):3314-3314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MazeⅢ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MazeⅢ术的64例患者。结果: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宣教,术后给予维持血液动力学和循环的稳定,密切观察有无右心功能的改变,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呼吸系统的护理,出血的观察和术后抗凝,术后健康宣教与随访。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术治疗直观、时间短、创伤小,疗效佳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解除了广大房颤患者的痛苦,明显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及预期寿命,护理上心率的变化、心电图的改变、呼吸系统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麻醉)23例和实验组(使用瑞芬太尼麻醉)22例,测定术中各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手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间比较,各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加快(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王芯  陶杰 《广西医学》2022,(8):820-82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POAF)的预防作用,及心脏瓣膜术POAF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88例需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20 mg/d,n=31)、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80 mg/d,n=30)和空白对照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n=27)。除常规治疗外,各组患者在术前至少3 d、手术当天至术后第7天每晚睡前口服(如未脱机拔管则采用鼻饲)相应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记录3组患者的POAF发生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剂量组的POAF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小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的POA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OAF者与未发生POAF者的年龄、左心房内径(LA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80 mg/d)、年龄、LAD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80 mg...  相似文献   

13.
模拟心输出量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 YP  Cheng JL  Chen RK  Fan YB  Pu 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896-897
机械瓣植入人体后,纠正了患者原有的病理生理学状态,但与其血流动力学性能有关的溶血和血栓栓塞等问题,仍然是当今机械瓣替换术后最常见、最严重,也最难预防的并发症。因此,在设定条件下对影响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进行检测,可为临床医师选择符合患者个体特性的人造心脏瓣膜及瓣膜替换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79例心脏瓣膜替换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经验进行总结,提出除应用强心、利尿和极化液治疗外,可加用血管扩张剂,少数给予多巴胺药物,对改善心功能有益。其中22例术后应用Swan-Ganz导管,24例利用保留左房导管的方法进行了血液动力学监测和Forester心功能分类,表明该方法对准确判断病情和合理应用药物,从而提高危重患者治愈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18例。术后因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作者认为: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但在新开展心脏瓣膜替换术的单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单瓣替换术为首选,严重多瓣膜病变,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经验,以期改进和提高。方法:2000年~2009年4月,对6例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抗凝治疗方法有待改进。结论:华法林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一般应在术后第1 d开始,PT-INR控制在1.5~2.5为宜,最初3~5 d应与低分子肝素重叠。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连新 《医学综述》2013,19(5):864-867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现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手术病死率较前已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而围术期的患者处理对于患者的存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患者术前心功能及各项生理指标的调节、术中监护及手术方式、术后各项监护及积极对症处理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147例死亡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死亡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147例死亡患者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体重评价提示约80.0%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前有营养不良。入院后大部分患者体重降低,入院时平均体重为49.2kg,术前为45.8kg,119例体重下降。多数患者Hb低于正常值,总蛋白和白蛋白在入院之后有所改善。有些患者有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障碍。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死亡患者在手术前后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这可能是影响术后机体恢复、促使术后多种并发症和器官衰竭发生,从而引起死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连续监测ECG、BP、CVP、SpO2、体温、尿量、电解质、血气。心肌保护采用4℃高钾晶体停搏液、持续温氧合血灌注。结果 365例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274例,自动复跳率达75%。无麻醉死亡。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宜选用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心肌抑制轻的药物,芬太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是其主要用药。诱导和CPB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围术期应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常见原因及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对56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32例进行分析,找出对策。结果 32例中原因明确29例,其中多种因素影响6例;原因不明3例。29例经治疗后好转,3例死亡。结论 低钾血症、心脏功能低下、体外循环后心肌缺血及水肿、替换瓣膜支架过大、异物刺激、二次手术、缺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因素等是造成室性心律失常常见原因,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