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晶体眼前房负镜片植入术角膜内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植入前房负镜片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内皮变化.方法14眼手术,13眼随访24月.术前及术后3月、6月、12月、24月检查角膜内皮密度,内皮形态及有否内皮黑区,对比观察内皮变化,另有3眼RK,4眼未手术眼同样作内皮检查对照.结果13眼术前内皮密度2544±227/mm3,术后3月2341/mm2,术后6月2365/mm2,术后12月2422/mm2,术后24月2358±152/mm2.分别比术前下降8.0%、7.4%、4.8%、7.3%.皮内形态和内皮黑区无变化.随访24月RK组内皮密度下降6.5%,未手术组内皮密度下降1.7%.结论有晶体眼前房镜片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内皮密度有所下降,下降幅度10%左右.但本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欠长,仅供参考.术后近期内皮密度下降主要与手术有关,而术后远期内皮密度下降可能与眼内慢性炎症、镜片及房水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前房深度(ACD)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已接受PPC-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0例(132眼)。根据患者术前ACD分为3组:A组:ACD<3.0 mm;B组:3.0≤ACD<3.5 mm;C组:ACD≥3.5 mm。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患者进行眼前节生物测量。检测指标包括中央ACD、0°与180°方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500)和巩膜突角(SSA)。使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AOD500(0°、180°)(r=0.51、0.47),TISA500(0°、180°)(r=0.55、0.52)和SSA(0°、180°)(r=0.46、0.58)测量值均与ACD呈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时,3组患者平均ACD、AOD500、TISA500以及SSA测量值较术前均下降(P<0.05)。3组患者的AOD500(F=7.00、5.08)、TISA500(F=6.42、3.06)以及SSA(F=7.20、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的3个指标值均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AOD500、TISA500和SSA在术后发生相同比例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5),A组和B组拱高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3个月时AOD500(0°、180°)(r=0.54、0.50),TISA500(0°、180°)(r=0.49、0.48)及SSA(0°、180°)(r=0.60、0.61)手术前后变化率均与拱高呈正相关(P<0.01)。3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房角关闭,手术前后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浅前房患者术后前房更浅、房角更窄,且拱高较高者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及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使用WASCA波阵面像差仪,在瞳孔直径5 mm时,测量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患者36例63眼(虹膜夹型33眼;房角支撑型30眼),并选择年龄匹配的近视患者21例30眼,排除眼病疾患作为对照组。获得整体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及Z6-Z14项系数。结果 ①实验组两亚组总高阶像差(RMSh)和3-7阶各阶均方根均比对照组大,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角支撑型RMS5、Z13大于虹膜夹型,而Z10、Z12项小于虹膜夹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术后整体高阶像差(RMSh)的均方根与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 R=0.754,P〈0.05)。结论 实验组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较自然晶状体眼差。二种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差异性不大,房角支撑型视网膜成像质量可能优于虹膜夹型。实验组术前近视度数越高的眼,术后视网膜成像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4.
This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after implantation of angle-fixed anterior chamber lenses in myopic phakic eyes. Twelve eyes (9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more than –14 diopters) were implanted with ZB5M lenses (Domilens, France).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was studied by fluorophotometry (endothelial transfer coefficient: kc.ca), specular microscopy and ultrasonic pachimetry. Tests were performed prior to and 3 and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Wilcoxon rank test was us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kc.ca (4.15 ± 0.72 × 10–3 min–1) and the kc.ca three months after the implantation (4.43 ± 0.87 × 10–3 min–1).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was also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and six months postoperative kc.ca (5.31 ± 0.81 × 10–3 min–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centr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2533 ± 219 cells/mm2) and the six months postoperative centr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2385 ± 191 cells/mm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elation to the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In conclusion, three months after the implantation of ZB5M lenses to correct high myopia in phakic eyes,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function was altered and continued to be so six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Partially presented at the Association for Eye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Meeting, Sarasota, May 1993. The authors have no commercial or proprietary interest in the lens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活体显微镜(UBM)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前房及前房角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5例(3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ICL植入术后1周、1、3、6个月及1年的眼压变化;末次随访(术后1年)时行UBM检查,测最中央前房深度(ACD)、ICL后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小梁虹膜夹角,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小梁虹膜夹角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中央ACD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眼压为(13.75±2.27)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眼压分别为(14.27±1.70)mm Hg、(14.70±2.07)mm Hg、(14.07±2.24)mm Hg、(14.00±2.69)mm Hg和(13.97±2.95)mm Hg,术前及术后各次眼压间进行比较,发现仅术后1个月时眼压与术前、术后3个月时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3.898,P<0.05).UBM检查发现中央角膜内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2.97±0.11)mm,中央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为(2.24±0.21)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1).小梁虹膜夹角在钟表位12:00、3:00、6:00、9:00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55.8%手术眼的小梁虹膜夹角>30°,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在钟表位12:00、3:00、6:00、9:00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L后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63±0.16)mm,ICL与晶状体无接触.结论 ICL植入术后ICL位于晶状体前,致使术后中央ACD变浅、部分手术眼前房角宽度变窄.ICL与晶状体无接触,与虹膜后表面接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nterior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和A型超声波生物测量技术(A超)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异同.方法 分别采用AS-OCT和A超测量33名(54只眼)正常人的CCT和ACD,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方法,分析两种仪器的测量值的差异、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A超与AS-OCT的CCT值分别为(524.41±23.24)μm、(513.37±22.71)μm,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6,P=0.000),差值均数为(11.04±5.10)μm.两种仪器的CCT值正相关(r=0.976,P=0.000).95%LoA(95% Limts of Agreement)为(-21.03,-1.04)μm,95%LoA的区间范围为19.99μm,为A超CCT平均值的3.81%.A超与AS-OCT的ACD值分别为(2.89±0.29)mm、(3.18±0.26)mm,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2,P=0.000),差值的均数为(-0.29±0.17)mm.两种仪器的ACD值相关(r=0.803,P=0.000).95%LoA为(-0.63,-0.06)mm,95%LoA的区间范围为0.57mm,为A超ACD平均值的19.72%.结论 AS-OCT的CCT值和ACD值与A超的测量值相关.与A超相比,AS-OCT的CCT测量值更小,而ACD值更大.两种仪器测量CCT的一致性比ACD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前节OCT分析高度近视植入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后眼内的结构变化。方法:植入前房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6眼(11.5D至22.0D),使用前节OCT采集前节图像测量术前前房深度,术后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间距离(内皮—晶状体距离),人工晶状体与正常晶状体间距离。结果:术前前房深度为3.27~3.91mm,术后内皮—晶状体距离为2.07~2.24mm。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正常晶状体间的距离为0.82~1.32mm。图像显示虹膜色素层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前房深度较术前减少36.1%~44.6%。前节OCT对于检测虹膜夹型前房晶状体的位置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26例(40只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天、1周及1、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Pentaca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40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5+0.02,0.61+0.28;术后分别提高为0.62±0.17,0.62±0.31,术后裸眼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8.95±4.73)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0.76±0.7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2917.42+208.36)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2797.03+ 210.25)个/mm2.术前平均眼压为(16.65±4.75) mm 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5.47±4.36) mm Hg.通过Pentaca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5+0.27) mm,而术后1月复查减少到(2.97+0.19) 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40只眼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及矫正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有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们应用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测量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手术前后前节形态指标,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mo。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测量各时间点的中央前房深度(ACD)、3:00位前房角(ICA)、角膜像差(CA)、角膜曲率(K)和角膜厚度(CCT)等指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

结果:所有观察指标各时间点均呈正态分布。ACD、3:00位ICA较术前降低(P<0.05)。CA中,总像差(CTA)及低阶像差(CLOA)较术前无统计差异(P>0.05),高阶像差(CHOA)则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 K略有减小(P<0.05)。CCT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的指标,均在术后1mo时即达到稳定状态。

结论:应用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前节形态的变化主要有ICA变窄,ACD变小,CHOA增加,K减小,尚在安全范围内,6mo随访中各值均保持稳定,未出现并发症,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前房内植入房角支撑型硬性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眼的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76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前屈光度数为-9.50~-26.25 D,平均(-15.89±3.78)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1.0,植入房角支撑型硬性人工晶状体(Phakic 6H型)矫正高度近视眼,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术前术后观察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届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和眼前节的变化等。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为0.3~1.5,最佳矫正视力0.5~1.5,残余屈光度数为-2.00~+0.50 D,平均(-0.40±0.64)D,屈光度数在≤±1.00 D以内占96.1%。术前和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3174±248)个/mm2和(3067±320)个/m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术后1年眼压分别为(16.12±2.32)mm Hg(1mm Hg=0.133 kPa)和(15.29±3.38)mm 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只眼主诉有眩光。2只眼瞳孔呈竖椭圆形,2只眼晶状体下偏约1.0 mm。1例患者双眼在术后8个月时曾出现黄斑区出血。结论有晶状体眼房角支撑型硬性人工晶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且预测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比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前后的多项眼前节指标变化,旨在评价IC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实施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患者30例(30只眼),利用UBM观察并测量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与虹膜夹角(TIA)、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与睫状体距离(TCPD)和虹膜与睫状体距离(ICPD),同时记录术后IC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ICL周边部距晶状体的距离及眼压等数据,并用裂隙灯显微镜随访检查。ICL周边部距晶状体的距离采用One-way ANOVA处理,余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处理。结果 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ACD分别为(3.16±0.08) mm、(2.76±0.13) mm、(2.74±0.14) mm;AOD500分别为(0.45±0.04) mm、(0.41±0.04) mm、(0.41±0.03) mm;TIA(12点位)分别为35.0°±3.24°、32.47°±3.56°、32.40°±3.23°,三者术前与术后两时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D、ICPD 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9,F=0.57;P>0.05)。结论 应用UBM观察到的ICL手术前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CD变浅、TIA及AOD的变窄,但尚在安全范围内,且经过1年多随访观察显示ICL术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变化稳定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3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7.00- -23.00 D,平均(-11.48±3.70)D。术前裸眼视力(UCVA)0.02-0.3,平均0.05±0.0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8-1.2,平均0.90±0.27;角膜内皮密度2000-3961个/mm^2,平均(2735.13±464.50)个/mm^2;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d,1周11、3、6和12个月的裸眼视力较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确切,特别适宜于无法选择角膜屈光手术者,其远期并发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Orbscan生物测量系统在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0人共500眼,采用Orbscan生物测量系统进行检查,通过计算机分析建立眼前部的三维立体图像,分别计算中央、距中心1.5mm,2.5mm,3.5mm,4.5mm处的平均角膜厚度值及前房深度值。并对各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各处平均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之间,中央、距中心1.5mm,2.5mm,3.5mm,4.5mm处的前房深度值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各年龄组角膜同一部位的厚度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显著性意义。结论:Orbscan生物测量系统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眼前部生物测量仪器,它测量结果覆盖范围广,精确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i HS  Ma XH  Cai WT  Liu DM  Ji P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2):145-149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AC-IO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15例(2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植入Phakic 6H2型PAC—IO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位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0.5者占79.3%(23/29),6个月时占82.6%(24/29);术后3个月时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8者占69.0%(20/29),6个月时占69.0%(20/29),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及两行以上者占70.0%(20/29),6个月时占72.4%(21/29)。术后3、6个月时屈光度中位数均为-1.00D,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6个月时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3个月与6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IOL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均保持了有效的安全距离,且弹性襻均位于前房角。术后6个月时,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3只眼,6个月时2只眼均可见PAC—IO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只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8只眼发生PAC-IOL旋转。3例(5只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PAC—IO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是补充角膜屈光手术不足的有效眼内屈光手术,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王勤美 《眼科研究》2006,24(4):445-448
有晶状体眼前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随着晶状体材料的改良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这种屈光手术逐渐显示出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和对角膜内皮损伤小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前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手术将会扩大它的临床应用范围。就该手术的历史、人工晶状体的设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前房与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前房及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调查无后囊支撑的Ⅰ期及Ⅱ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共 3 4眼 ,随访期为 6~ 3 6月 ,随访视力、眼压、眼底。结果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中 :术后视力 0 1~ 0 .4者 8眼 ( 4 4 4%) ,≥ 0 .5者 9眼 ( 5 0 0 %)。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6眼中 :术后视力 0 1~0 .4者 8眼 ( 5 6 0 %) ,≥ 0 .5者 4眼 ( 2 5 0 %)。 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 ,1眼继发青光眼 ;1例 ( 1眼 )老年人因高血压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 2例 ( 2眼 )脉络膜少量出血 ,术后 5天吸收。眼压术后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两组术后均获得较理想的视力。可根据年龄和眼部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病情发展,皮质性白内障患眼的晶状体厚度及前房结构将发生变化,可能对眼部结构及功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一种可直接测量晶状体前后表面及房角结构的检查方法,以量化不同分期白内障的上述指标变化. 目的 采用CASIA SS-1000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并比较初发期和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厚度及房角相关指标. 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0月16-30日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初发期和膨胀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50例87眼,其中男21例,女29例;初发期白内障患者28例44眼,平均年龄(56.46±12.90)岁,膨胀期白内障患者22例43眼,平均年龄(70.95±8.81)岁.利用CASIA SS-1000 AS-OCT测量患眼晶状体厚度、房角开放距离(AOD)、前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小梁网虹膜角(TIA)及前房深度(ACD),比较2个组患眼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初发期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4.438±0.487)mm,膨胀期白内障晶状体厚度平均为(5.094±0.451) mm,膨胀期白内障患眼晶状体明显增厚,平均增加(0.656±0.10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3,P=0.000);初发期白内障患眼ACD平均为(2.966±0.326)mm,膨胀期患眼ACD平均为(2.534±0.376) mm,随着白内障发展,ACD平均减少(0.432±0.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0,P=0.000).在房角相关测量指标中,膨胀期白内障患眼AOD500、AOD750、ARA500、ARA750、TISA500、TISA750、TIA500和TIA750明显低于初发期白内障患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厚度明显增加,前房变浅,房角明显变窄.CASIA SS-1000 AS-OCT测量房角扫描时间短,清晰度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 眼前节解剖结构的生物学测量参数对于青光眼、眼外伤的诊治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比较Sirius与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及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并对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在校学生38名,其中男20人,女18人;年龄23 ~ 32岁.每位受检者右眼分别用Pentacam和Sirius对前房深度和CCT进行测量,每种仪器对每眼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各种仪器的重复性和一致性评价,并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和一致性评价.结果 Pentacam测量的前房深度为(3.18±0.21) mm,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5,变异系数(CV)为0.066;Sirius测量的前房深度为(3.22±0.21 )mm,ICC为0.996,CV为0.065.两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的差值为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5,P<0.05);两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的相关系数r=0.977;95%一致性区间为(-0.04 ~0.13)mm,位于均值的1个标准差区间±0.21 mm内,此结果临床上可以接受.Pentacam测量的CCT为(535±33) μm,ICC为0.994,CV为0.062;Sirius测量的CCT为(537±36) μm,ICC为0.999,CV为0.067.两种仪器测量的CCT相差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5);两种仪器测量CCT的相关系数r=0.985;95%一致性区间为(-11.64 ~15.65)μm,位于均值的1个标准差区间±34.27 μm内,此结果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 Sirius与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及CCT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在对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时可相互替代,为临床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的差异,以评价Pentacam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82例164眼近视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眼压及眼轴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分别为524±0.037μm,3.26±0.25mm。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值分别为521±0.036μm,3.36±0.53mm。两种测量结果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光学法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较超声法平均大3μm。超声法所测前房深度值较光学法平均大0.1mm。两种方法测量的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屈光不正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