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酮饮食联合丙戊酸钠引起的血氨升高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使用丙戊酸钠患者,应用生酮饮食治疗癫痫,引起高血氨血症治疗过程,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用药干预措施。结果:给予更换抗癫痫药物,血氨由162μg·d L-1降至116μg·d L-1。结论: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药学监护,在药物剂量、药物服用方法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8岁,因患癫痫用卡马西平治疗3个月疗效欠佳,改用丙戊酸钠0.2 g/d治疗40余天.之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收入院.经抢救意识恢复,患者述眩晕、复视、恶心、呕吐、耳鸣.检查: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入院第4天,患者血氨为117.6 μ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丙戊酸钠后症状好转,再次服用该药,再次出现头晕.立即停用丙戊酸钠,改用氯硝西泮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氨降至66 μmol/L.  相似文献   

3.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血药浓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稳态期血药浓度。方法 :30例患各种类型癫痫的儿童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8.2±s 2 .4a)服丙戊酸钠缓释片 ,剂量为 2 3.8± 2 .9mg/(kg·d) ,qn。治疗d 10 ,服药后 12h和 2 4h(下次服药前 )采血标本 ,用TDx方法测定血清丙戊酸浓度。疗效随访期为 11± 3mo。结果 :稳态期 ,服药后 12h和 2 4h血丙戊酸浓度分别为 10 5± 16mg/L及 68± 13mg/L ,波动指数 (FI)为 0 .4 1。发作控制率为77% ,显效率为 2 0 %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服用 1次治疗儿童癫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服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后血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以便减少其潜在风险及不利影响.方法:选取67例癫痫患儿,按使用药物分为卡马西平组与丙戊酸钠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剂量分别为10 ~20 mg/(kg·d)和10~40 mg/(kg·d),并依据血药浓度适度调整剂量,疗程2~5年.在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用药后1年监测hcy水平,比较各组hcy水平变化.结果:共有67例患儿完成本研究,丙戊酸钠组36例,卡马西平组31例.丙戊酸钠组和卡马西平组hcy在用药前分别为(6.94±2.47)μmoL/L、(8.11±3.0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7.42±2.51) μmol/L、( 8.39±2.75)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分别为(8.92±2.81) μmol/L、(10.45±3.98) μmol/L,两组hcy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未发现癫痫发作及抗癫痫药物浓度与hcy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引起hcy水平升高,6月以后更明显,临床需注意定期监测癫痫患儿的hcy水平并适当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5.
1例22岁女性患者,因病毒性脑炎伴症状性癫痫入院,予阿昔洛韦0.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8h;奋乃静4mg,1次/8h口服;奥氮平每早2.5mg、每晚5mg口服;丙戊酸钠0.5g,1次/12h口服。入院前曾因病毒性脑炎,已连续口服奋乃静(4mg,1次/8h)和奥氮平(5mg,每晚1次)7d。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泌乳,第6天催乳激素(PRL)水平为5.93nmoL/L,当日开始逐日递减奋乃静2mg,至入院第12天停用,阿昔洛韦、奥氮平和丙戊酸钠继续应用。停药当日PRL为4.11nmol/L。停用奋乃静第8天患者泌乳症状消失,PRL水平恢膏正常(1.28nmol/L).  相似文献   

6.
1例6岁男性癫痫患儿,曾先后口服苯妥英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治疗,因不能规律服药致使癫痫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家属自行给予其口服奥卡西平300 mg、3次/d,上述症状未再发作。但40 d后出现行走不稳、反应迟钝,且癫痫症状也加重。入院诊断为癫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奥卡西平致定向力障碍及共济失调。停用奥卡西平,给予丙戊酸钠、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次日癫痫得到控制。第8天定向力障碍及共济失调消失,癫痫未再发作,遂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丙戊酸钠和氯硝西泮。随访1个月,未再出现癫痫发作、定向力障碍和共济失调。  相似文献   

7.
1例48岁女性因继发性癫痫给予丙戊酸钠400mg,1次/12h静脉微泵泵入,同时给予莫西沙星、普罗帕酮、硝苯地平。第3天加用丙戊酸钠200mg,3次/d口服。应用丙戊酸钠第-7天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1.0、12.9、12.9、14.7、18.5、23.3、37.7(此数值为第6天第2次检查结果)、41.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0.0、44.7、50.9、43.3、66.8、52.6、65.0(此数值为第6天第2次检查结果)、69.0s,立即停用丙戊酸钠,其他3种药物继续应用。停药后2d,PT为12.9S,APTT为41.2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联合维生素B12 、叶酸对癫痫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 北省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癫痫患儿270 例,根据不同口服抗癫痫药物(AEDs)分为单纯奥卡西平组65 例,单 纯丙戊酸钠组65 例,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70 例,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70 例。干预3 个月后,检测患儿 血清Hcy、血氨、维生素B12 、叶酸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等改善效果,随访1 年统计复发率和 复发时间。结果:治疗后,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和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 和 92.9%,高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和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治疗后,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 B12 / 叶酸组高血清Hcy、高血氨的比例低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和丙 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以及单纯奥卡西平组和单纯丙戊酸钠组组间Hcy、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治疗前后脑电图δ波、θ波、ɑ波、β波各频段占比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分高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低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复发率、复发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抗癫痫药物联合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癫痫患儿可降低患儿血清Hcy、血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电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理不良情绪,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钠为第一线广谱抗癫痫药,但药物半衰期较短,特别是儿童半衰期更短(6~9h),需每日多次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只需服用1次,其在健康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丙戊酸钠缓释片单剂服用后达峰时间为6.6h,长期服用时达峰为7~9h,稳态期(服药后10天)服药后12h内血药浓度相对稳定,以后缓慢下降。我们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30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1例44岁男性患者因癫痫长期给予丙戊酸钠片0.2 g口服、2次/d联合卡马西平0.1 g口服、2次/d;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长期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1次/d。因疗效不佳抗癫痫药调整为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口服、2次/d联合左乙拉西坦0.25 g口服、2次/d, 同时因抑郁状态给予帕罗西汀20 mg口服、1次/d。用药约3个月后, 患者反复出现肢体抽搐, 实验室检查示血钠128 mmol/L。给予口服及静脉补钠治疗16 d, 但血钠水平始终低于130 mmol/L, 考虑患者的低钠血症可能为药物引起。停用帕罗西汀, 2 d后患者血钠140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