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护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护理有效率与参照组数据比较,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护理中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均伴有记忆障碍,其中男性32人,女性48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观察组4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BMT-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治疗,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状态及术后疗效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60例,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和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应激状态(血浆皮质醇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术后疗效(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结果: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状态,促进术后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本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吞咽功能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疗效,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咽部冷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科学的心理护理程序,对病重期、清醒期、恢复期患者及家属出现的身心、社会、心理问题,实施了心理护理,对促进其康复、预防并发征、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31-1132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任永红  杜丹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72-257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应用的意义及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由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该56例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减少既往治疗过程中多项并发症。结论加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明显提高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有效防止因营养不足、肠道屏障损害引起的细胞代谢紊乱、免疫紊乱、细菌异位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救治原发性高血压出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致残、致死率很高.外科手术清除可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并预防其他继发性损害,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入院并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4例,其中74例行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地区3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肺部感染进行跟踪随访,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情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 104例,年龄41~87岁,男性占56.27%。出血部位以脑叶所占比例较高,占69.06%,高血压分组以1级所占比例较高,占5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87岁(OR=1.6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4.72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4.726)、GCS<8分(OR=3.819)、鼻饲管留置时间≥7 d(OR=2.389)、吸烟史(OR=1.677)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GCS、低蛋白血症、鼻饲管留置时间、吸烟史特征患者的监控,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56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开发的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372.93±16.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68±2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躯体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躯体角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生活质量总得分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明显下降,二者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及病死率也较高.幸存的患者大部分均不同程度地失去劳动能力,甚至有部分患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为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巨大压力.本研究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入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改进、完善护理管理模式,针对性规避风险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牧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以及常见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总结防治和护理措施。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都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内源性心理因素,外源性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而一般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手术去除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内源性患者血管老化,弹性减小,以及外源性手术造成患者颅内压升高,都可能导致患者血管破裂,引起再出血。针对以上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是牧区常见疾病,而对于此病的预防仍没有好的措施,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此病的相关信息,搜集资料,对其防治与护理措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1年1月~2008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高血压年数、脑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24h最高体温、入院时意识状态、血压、发病季节、术前GCS评分、临床分级、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等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328例患者中死亡63例,病死率为19.2%(63/3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GCS评分、脑出血量、入院时最高体温、入院意识状态及高血压年数为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预防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GCS评分、脑出血量、入院24h内最高体温与入院时意识状态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加快康复速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晖 《现代养生》2014,(6):136-137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死亡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内科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方面效果较好,今后可将其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果46例病人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死亡1例。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rrjk》2017,(8)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随机选择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标号和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天和治疗后7天,观察组患者血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血肿量降低程度更加显著,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09%,明显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能够充分减少患者血肿量,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果46例病人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死亡1例。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东医 《现代保健》2010,(4):195-196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开展,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且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