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极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美煊 《地震》1991,(6):12-17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3.
地震时间序列的周期图分析方法和极大熵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相似文献   

4.
杨马陵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3,7(3):224-239
根据对本世纪以来北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最大熵谱分析的结果,给出了该带地震活动的6个主要周期,并用Householder变换最小二乘法对周期参数作了估计,建立了周期模型并进行外推预测。认为:自1990年起北天山带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时期。本文还讨论了外界因素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吴开统  刘杰 《山西地震》1992,(2):3-7,64
本文以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为依据,详细分析了山西带的地震活动资料,认为其具3个特点:①地震强度大频次高;②地震重复性强;③大震都发生在华北活跃期的后期。对目前山西带的地震危险性用应变能曲线进行了估计,认为当前山西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以分区而言在38°N以南为M7.2左右,38°N以北则为M6.7左右。  相似文献   

7.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序列特征与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献智 《华南地震》1994,14(3):57-60
研究了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的迁移规律和序列特征,以及与台湾地区Ms≥7.0级地震的关系。所得结果对该带的地震趋势估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最大熵谱分析的方法和最大熵原理的方法,对汾渭地震带1200年以来发生的Ms≥5.0级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历史上Ms≥5.0级的地震存在着250±10年的卓越周期以及今后50年内,发生5.0≦6.0和6.0≦Ms<7.0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79和0.604,发生Ms>7.0级地震的概率较低,仅为0.199。而5级、6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分别为12.9年和53.9年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发生5.0≤Ms〈6.0和6.0≤Ms〈7.0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9907和0.6916,发生7.0≤Ms〈8.0地震的概率较低,只有0.2564发生Ms≥8.0地震的概率最低。仅为0.0718。  相似文献   

10.
武烈  田勇 《山西地震》1993,(4):37-42
分段研究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破裂特征,表明:各个断陷盆地地震破裂随时间的非平稳过程特征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性质有关;在一个断陷盆地内,在地震破裂系统中强震的破裂起主导作用.这些认识,对研究确定各个断陷盆地内今后的地震危险地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最大熵方法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6,16(2):128-134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了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烈度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和各种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烈度的平均重现期公式。作为应用的实例计算了临汾周期4级以上地震在临汾造成的烈度,绘制了未来百年临汾的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并和我国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最大熵谱法在华北地震活动幕式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英 《地震》1996,16(2):121-127
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地区第三、第四活动期M3≥6地震进行幕式结构分析,发现两个活动期的时间进程、应变释放的图象方面比较相似,由此推断第四活动期应变能大释放阶段已过、目前处于调整阶段。估计第四活动期可能持续到202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动态的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最大熵谱方法,对我省及邻区几个井孔的地下水动态多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熵谱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动态变化除了1年及1年以内的短周期成分外,还存在着3年和10年左右的卓越周期成分。对这一周期结构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识别地震的中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4.
夏爱国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7,21(4):316-326
利用新疆伽师震区附近的喀什、乌什、巴楚3个数字台记录到的伽师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首先分析了伽师6.8级地震序列各台的地震波拐角频率及其比值的时序变化特征,然后从中选出对这3个台都有较好记录的66个地震事件,进行拐角频率比时序变化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台的拐角频率及其比值在伽师6.8级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尤以比值的变化更为明显,而且不同台站间的变化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最后讨论了这些差异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安庆4.8级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谱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徽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安庆4.8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求取了零频位移谱值、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震源参数。分析了纵、横波零频谱值比和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庆4.8级主震后,纵、横波零频位移谱值比和应力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主震—余震序列的最大余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发现震源参数与震级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把它引用到应力应变学科中 ,为该学科在地震预报中开辟一条新路 ,也是对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的推广。选用了徐州台、溧阳台近年来的体应变观测资料 ,着重研究了南黄海 6.1级地震、苍山 5 .2级地震和射阳4.6级地震。研究结果表明 ,地震前的短临阶段体应变谱结构第一主频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或增强 ,这种变化反映了地震前兆信息 ,因而可用于地震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