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滕世秀  鞠昌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43-274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检测其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另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在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口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5),患儿恢复期血清IL-6、IL一8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6、IL-8与TNF-α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成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和IL-8水平改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非呼吸衰竭组,实验组为呼吸衰竭组。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其血清TNF-α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并检测其呼吸功能,探究其中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TNF-α和IL-8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FEV1%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NF-α和IL-8水平和患者的FEV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65(P<0.05)。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未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相比血清TNF-α和IL-8较高,TNF-α和IL-8的升高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TNF-α和IL-8可以协助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TNF-α与缓解期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缓解期IL-8、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及痰液中IL-1-β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61,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1)。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结论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TNF α及IL-6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NFα及IL-6的变化.方法抽取34例慢性支气管患者治疗前后及27例健康人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及IL-6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及对照组(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球菌感染者TNFα及IL-6含量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者(P<0.01).结论 TNFα及IL-6的可作为判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感染程度及感染细菌类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非呼吸衰竭组,实验组为呼吸衰竭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TNF-α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并检测其呼吸功能,探究其中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TNF-α和IL08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FEV1%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α和IL-8水平和患者的FEV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65(P〈0.05)。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未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相比血清TNF-α和IL-8较高,TNF-α和IL-8的升高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TNF-α和IL-8可以协助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3,11.09,7.09,7.70,均P<0.01).结论 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气道炎性反应,有望为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况琦  陈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0):33-33,35
目的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免疫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例MPP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2及TNF-α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12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2和TNF-α含量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 IL-12和TNF-12等细胞因子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其中轻症组50例,重症组40例;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的各因子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及IL-8浓度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MPP病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大叶性肺炎急性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采集、离心、冻存,观察两组TNF-α、IL-6、IL-10浓度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IL-10浓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降低, IL-10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治疗前血清中的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治疗前血清中IL-10的浓度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水平变化是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紧张素-Ⅱ(AGT-Ⅱ)的水平变化。方法60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PAF、AGT-Ⅱ比较观察三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SAP组(急性期,恢复期)和MAP组(急性期,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SAP组急性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均P〈0.05);SAP组和MAP组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SAP组死亡者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者(均P〈0.05~0.01)。结论TNF-α、IL-6、IL-8、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SAP组AGT-Ⅱ水平升高较MAP组明显。  相似文献   

15.
TNF-α和IL-6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双庆  杨震 《江苏医药》2007,33(10):1032-1033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49例基础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查者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TNF-α和IL-6升高越明显.结论 CHF时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并与CHF严重程度相关.TNF-α和IL-6可作为CHF患者临床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编为病例组。另抽取60例正常儿童,编为对照组。对比检测病例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间相比,病例组患儿急性期的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和TNF-α水平在急性期增高,在恢复期下降,接近正常,表明IL-6、IL-8和TNF-α与患儿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92例ICVD患者进行血清TNF-α和IL-6检测,同时与33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后遗症(SCI)、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和脑动脉硬化(CA)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急性脑梗死组,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NF-α和IL-6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并且TNF-α和IL-6的含量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伟  赵晓霞  郭绪晓 《河北医药》2012,34(4):487-488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5例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做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结论 IL-6、IL-8及TNF-α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血清含量对了解肺癌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FEV1/FVC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刘静 《安徽医药》2018,22(9):1686-1688
目的 观察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对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PROM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炎症组(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0例和PROM组(PROM未合并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0例;炎症组产后经胎膜组织病理检查,其中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病变产妇26例,重度绒毛膜羊膜炎病变产妇24例;另选取同期胎头位妊娠正常分娩产妇5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产妇出现宫缩前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对比炎症组、PROM组和对照组产妇血清IL-6、IL-8、IL-10及TNF-α含量,并对炎症组不同绒毛膜羊膜炎病变程度产妇血清IL-6、IL-8、IL-10及TNF-α含量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对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炎症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分别为(243.55±83.42)、(1156.88±126.65)、(1389.29±367.43)ng·L-1明显高于PROM组和对照组(F=91.489,P<0.01;F=477.975,P<0.01;F=18.002,P<0.01),IL-10含量为(301.93±27.61)ng·L-1明显低于PROM组和对照组(F=46.084,P<0.0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6、IL-8、TNF-α含量分别为(297.49±88.79)、(1342.75±189.44)、(1983.82±389.06)ng·L-1,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分别为(191.75±66.55)、(898.64±113.20)、(1147.78±311.56)ng·L-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t=4.789,P<0.01;t=9.960,P<0.01;t=8.418,P<0.0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为(213.33±24.45)ng·L-1,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为(317.89±43.51)ng·L-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t=10.577,P<0.01).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可作为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及筛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