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外阴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占女性生殖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外阴癌的治疗强调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预后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有局部转移风险的外阴癌患者,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IFL)是治疗的标准方式。传统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近几年不断有学者提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改良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及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EIL),其中改良式的效果不确定,SLNB和VEIL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安全性有待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early stage vulvar cancer and to assess recurrenc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sentinel node identification or surgical treatment without sentinel nod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55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vulvar cancer operated on between 1995 and 2005. A prospective series of 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ulvectomy and lymphadenectomy with intraoperative sentinel lymph node identification between 2000 and 2005 (SLN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a retrospective series of 2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ulvectomy and lymphadenectomy without sentinel node procedure between 1995 and 2000 (non-SLN group). Patients in the sentinel node identification group underwent preoperative lymphoscintigraphy (technetium-99 colloid albumin injection around the tumor) and intraoperative mapping with isosulfan blue dye. RESULTS: In the SLN group, 9 tumors were T1 and 19 were T2, with a total of 40 groins dissected and 9 positive nodes in 7 patients. Sixty-two sentinel lymph nodes were detected with a mean of 2.2 sentinel nodes per patient (range 0-4). A false negative case was found. In the non-SLN group, 7 tumors were T1 and 20 were T2, with a total of 49 groins dissected and 9 positive nodes in 6 patients. Recurrence occurred in 8 patients (28.6%) in the SLN group and in 6 (26.9%) in the non-SLN group (P=0.8). CONCLUSIONS: Sentinel lymph node identification in early stage vulvar cancer is a feasible. Analysis of recurrence may allow considering this procedure as a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inguino-femoral lymphadenect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