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福建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及外来植物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志勇 《广西植物》2017,37(3):280-293
通过对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的调查,初步统计出平潭岛共有种子植物127科369属541种,其中,原生植物330种,隶属于91科234属,外来植物211种,隶属于79科160属。与邻近大陆区域、东南沿海岛屿的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类型具有以下特点:(1)较大陆地区原生种子植物,平潭岛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单种科数量多,优势科少。与大陆植物种类相似性小,平潭岛原生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种和属)与鹫峰山有最高的相似性,与虎伯寮区系的属区系分布类型关系最近。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种和属)与上海崇明岛有最高的相似性,而平潭岛大金山岛区系的属区系分布类型关系最近;(2)127科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个类型和7个变型,369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4个类型和12个变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其次,缺乏起源古老的区系成分;(3)平潭岛原生种子植物与大陆地区的植物种类相似性相对较低,具有典型的海滨特色海岛乡土植物;(4)外来植物与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及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极显著相关(P0.01),并对原生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构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西沿海西部山心、巫头和澫尾岛植被类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世江  蒋运生  邓泽龙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96,(1):35-40+4+42
本文概述了在广西沿海西部山心、巫头和尾岛特殊环境条件下植被的性质及主要类型,初步分析了岛屿上主要森林植被群落的基本特点,并根据岛屿上主要植被类型组合、分布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上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在广西沿海西部山心,巫头和Wan尾岛特殊环境条件下植被的性质及主要类型,初步分析了岛屿上主要森林植被群落的基本特点,并根据岛屿上主要植被类型组合,分布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上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潭岛植被景观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XF  Huang YX  Ye GF  Chen L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098-2104
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Matlab7.0,选用2km×2km网格图对平潭岛植被景观进行切割,得到50个样方数据,其中,44个用于模型训练,6个用于模型检验,在此基础上,选取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作为模型输出数据,选取居民点个数、风速和距海边距离作为影响因素,建立平潭岛植被景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平潭岛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和植被多样性状况的主要因素为风速、距海岸距离,人为因素对研究区植被景观的空间连接程度造成较大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景观与环境及人为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拟合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7.4%,最小误差仅0.2%,模型模拟误差较小,拟合度较高,可用于对研究区植被景观的定量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5.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10个植被因子和14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5个海岛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不完全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不同岛屿中也不完全一致,甘蔗岛的植被效应和大汉三墩岛的土壤效应最佳。中国南海北部5个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较好,均处于初、中级协调发展状态,且除甘蔗岛外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总的来说,由于岛屿远离内陆,人类干扰相对较小,在植被土壤长期的演替过程中,中国南海北部岛屿植被土壤耦合协调较好,在其恢复与生态重建时要注重提高植物多样性、抚育水平和土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平潭岛于2010年被正式确立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由此引发了新兴海岛型城市的建设高潮.本研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于2007年Landsat-5影像和2013年Landsat-8影像,分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初期的生态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作为生态脆弱的海岛,平潭岛的生态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综合实验区建设初期(2007—2013年)有进一步下降的态势,RSEI值从2007年的0.511下降至2013年的0.450,降幅达14%;占全岛面积约36.5%区域的生态状况趋于退化,且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综合实验区建设带来的大面积成片开发,使得岛内原本不多的植被遭到进一步破坏.平潭岛在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应及时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以遏制其生态质量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平潭岛于2010年被正式确立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由此引发了新兴海岛型城市的建设高潮.本研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于2007年Landsat-5影像和2013年Landsat-8影像,分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初期的生态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作为生态脆弱的海岛,平潭岛的生态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综合实验区建设初期(2007-2013年)有进一步下降的态势,RSEI值从2007年的0.511下降至2013年的0.450,降幅达14%;占全岛面积约36.5%区域的生态状况趋于退化,且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综合实验区建设带来的大面积成片开发,使得岛内原本不多的植被遭到进一步破坏.平潭岛在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应及时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以遏制其生态质量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中国浙江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至今缺乏系统的植被调查数据,对该区域内植被了解不足。该研究利用样方调查法,在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内选择16个岛屿共设置90个植物群落调查样方,记录样方中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生境信息等,并参考《中国植被志》进行植被类型划分和命名。结果表明:在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中共发现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34个群系和80个群丛,广泛分布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林、滨柃(Eurya emarginata)灌丛、柃木(Eurya japonica)灌丛等,为了解中国东部海岛的植被类型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刘利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8):1676-1682
通过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主坐标排序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沿海主要岛屿(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域,选取不同纬度所在地的岛屿)的植物区系性质、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为沿海岛屿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主要岛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表现出纬向分异性,温带成分比例随着纬度降低呈递减趋势,而各种热带成分比例呈递增的分布格局,这与不同海岛所处位置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基本一致;(2)不同沿海岛屿植物区系的Shannon指数(1.887~2.197)和Simpson指数(0.780~0.865)均无显著差异,而区系间Pearson相关系数(0.199~0.997)则有明显的差异;(3)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生成的树状图和最小生成树,可将22个岛屿划分为5个集合,揭示了沿海岛屿植物区系属的类似性和南北纬度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瓣鳃纲贝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 言 福建东南临海,沿海表层平均水温周年变化幅度为11—28℃,属于亚热带区。 本省海岸线迂曲,港湾、岛屿极多,闽江、九龙江和晋江等河流由本省西北向东南流入东海。 对福建省沿海瓣鳃纲贝类的资源分布,叶希珠(1954)、李复雪(1959)、蔡如星(1962)、蔡英亚(1960,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