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气田水回注及注入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田水回注是解决气田水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四川气田水回注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气田水的水质特点、回注水质指标以及处理工艺流程方面。在对四川气田回注层地质情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回注层注入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回注井井底注入压力和回注层渗透率是影响注入能力的主要因素,回注层渗透率越高,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回注量增加的越快。对于四川气田特低渗储层,可以采用高压注水方式,以提高注水压差,使得地层产生微小裂缝,以提高吸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四川气田水回注的储层筛选原则,为选择回注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ѭ��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注干气受气源及天然气价格因素影响较大;注氮气则可以节省宝贵的天然气资源,但会引起凝析气藏露点压力升高而造成一定量的凝析油损失。文章以实际凝析气藏为例,提出干气—氮气交替注入方法开发凝析气藏的方法,可发挥干气对析出凝析油的反蒸发作用,而将氮气作为一种单纯的驱替介质,减小因氮气与凝析气接触后导致露点压力升高而引起的凝析油损失。文章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气时机、储层非均质、段塞尺寸等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干气—氮气交替注入开发凝析气藏,其凝析油采收率分别比枯竭式和注氮气高31.8%和2.8%,同时可以减少50%的干气回注量,极大地提高了凝析气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苏1潜山凝析气藏的开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地层油气体系的相态特征为研究基础,确定苏1潜山是有高含量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并且,针对苏1潜山的地质特征,研究了不同开采方式、不同注入方式、不同循环回注干气量的开发方案。经三维三相多组分数值模拟开发技术指标预测对比,认为循环回注70%干气的顶部注气开发方案最佳,既能达到长期供给一定天然气量需要,又能提高较多的凝析油采收率,与衰竭开发相比可增加20%以上的凝析油采收率、增加15%以上的丙丁烷及轻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储气库与气藏开采方式和运行过程的差异性,建立了凝析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过程相平衡测试实验流程和多周期注采相平衡理论模拟模型,研究凝析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过程采出流体和剩余流体相态特征。以实例凝析气藏型储气库为对象,通过多周期注采实验和相平衡理论模拟,开展多周期注采过程中采出流体和剩余流体组分、剩余流体相态、反凝析油饱和度和凝析油采出程度变化规律研究。研究表明,注入气可大幅度提高储气库凝析油采出程度,经过5个周期的注采凝析油采收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注入气对储气库中凝析油的蒸发抽提作用明显,前两个周期作用最为显著;地层凝析油饱和度随注采周期数增加而减小,多周期注采后剩余凝析油饱和度几乎为0;多周期注采后库容增加约7.5%,第5周期累计注气量较第1周期增加约25%。图15表4参29  相似文献   

5.
丰深1 低渗透凝析气藏具有低渗透、易出砂、特高含凝析油等复杂地质和相态特征,开发过程中反凝析污染不可避免,明确反凝析污染特征和建立污染解除措施十分重要。为此,开展了反凝析污染特征及解除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当最大反凝析压力为19 MPa 时,长岩心气相有效渗透率降幅为90%以上,压裂能提高长岩心气相有效渗透率,但反凝析污染程度尚未明显改善。对于单一注入介质,注CO2 解除反凝析污染效果明显优于注甲醇和伴生气;甲醇与CO2 等比例混合介质解除反凝析污染效果好于单一注入介质,是最优注入介质。对于注入时机,在19 MPa 时注CO2 后裂缝长岩心渗透率恢复程度最高达61.18%,进一步衰竭至废弃压力时凝析油最终采收率可达36.2%,较5 MPa 时提高4.9%,较衰竭过程提高7.8%,是相对最优注入时机。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对高凝析油含量的牙哈23凝析气藏采用了回注干气的开发方式。目前气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部分生产井气油比升高加快,导致凝析油产量急剧下降,回注干气效果变差。从气藏地质特征分析出发,描述了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通过对生产剖面测试、示踪剂监测和单井生产动态的研究,认为气油比上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干气突破。研究了回注干气的推进规律,根据动态分析结果对全气藏气、水相态特征及饱和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开发动态数值模拟,最终确定出剩余高凝析油含量的富集区,为气藏的开发调整、改善回注干气的开发效果、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渤海注聚油田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是在油田早期注水时计算得到的,开始注聚后,由于注入流体的性质发生改变,原有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已不适用当前的注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注。采用压力节点分析方法,优化计算参数,对注聚井井口注入压力界限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油田注聚井井口注入压力界限较原给定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10 MPa)提高幅度可达23.2%~52.3%。研究成果为适时调整注聚阶段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提高配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注聚工作中常采取恒速注入与恒压注入结合的方式。为明确不同注聚方式对于聚合物驱生产开发的影响,通过系统的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恒速及恒压驱替条件下,不同含水率时机注聚的驱替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恒压驱替方式比恒速驱替方式能大幅度的提高采出程度;通过综合对比两种注入方式,提出应在不同含水率时期选择注聚的合理注入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注聚井欠注和注入压力过高的状况,开展了聚合物注入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聚驱过程中的注入速度、浓度、压力梯度、岩心渗透率和溶液黏度对注入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注聚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大,注入速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小。渗透率对聚合物的注入性以及在储层中的传播能力均会产生影响,当岩心渗透率0.8μm~2时,机械捕集和吸附共同作用,岩心后部堵塞程度大于前部;当岩心渗透率0.8μm~2,聚合物溶液会进入到岩心深部,只有吸附发生作用,导致孔喉轻微堵塞。同时在注聚实验中岩样后部的压力梯度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在后部产生了堵塞。在现场实施聚合物浓度调节后,发现油田现场欠注下降率最大达到35%,说明可以有效改善注聚井注入性,是实现提压增注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岩屑等废弃物,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需要较高的成本.岩屑回注技术应用地下灌注方法处理钻井废弃物,是一种环保有效的处理方法.在厄瓜多尔ITT区块生产实际中,根据回注层位裂缝的延展性能,优选回注层位;分析了研磨对颗粒细度的影响,优化了岩屑浆料的各种参数;通过注入压力、排量等参数优化,酸化解堵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油田开展了注凝析油开发稠油的研究,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注入25%的凝析油,可使其混合液粘度达到原高粘油粘度的1/60,以俄罗斯油田为例,探讨了注凝析油矿场试验的可行性,预测了凝析油的用量和可能产出的油量,并对原油外输提出了一系列更换工艺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含凝析油的气井流体相态变化复杂,导致试油难度增大,提高凝析气藏中凝析油采收率是开发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采取适当的试油方法,搞清地层是否存在凝析油尤为重要。通过对含凝析油的气井试油方法探讨,认为此类井应该放大油嘴降低流压求产,确保凝析油产出。经过实际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柯克亚凝析气藏注气前缘突破判断、调整及注气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克亚凝析气田西五一(3)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先导试验区从1994年9月开始注气,至1999年8月结束,因所用注采井网多是利用现有老井组成,各单井注采井距、储层物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各采气井气窜时间也不同。为提高循环注气的整体开发效果,如何判断注气前缘是否突破并对采气井进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在西五一(3)先导试验区注气实践中,通过对井口油压、气油比、井流物中C5的变化进行规律性总结,结合干气波及系数归纳出了4种方法,并对单井、井组气窜进行综合了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进行注气量、采气量和井网调整,地层中的反凝析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气油比上升减缓甚至下降。试验区注气期间累积采凝析油7.0183×104t,凝析油采出程度达39.2%,比衰竭式开采的采收率21%提高了18.2个百分点,采收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和注CO_2开发研究中均忽略了地层水的影响,这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加大。为此,基于CO_2—烃—水相平衡热力学模型,以一个实际近临界凝析气藏为例,通过相态模拟研究了地层水存在对凝析气藏反凝析相态特征和注CO_2相态的影响规律;计算了考虑地层水存在的凝析气定容衰竭反凝析液饱和度和剩余流体组成,以及注CO_2过程中凝析油气相体积分数和CO_2在凝析油气相中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考虑地层水时定容衰竭的反凝析油饱和度更大,剩余流体重组分含量更高;2近临界凝析气藏压力衰竭过程中,由凝析气转变为挥发油的相变发生得更早;3在注CO_2过程中,地层水的存在使得CO_2对凝析油的反蒸发作用降低;4考虑地层水存在时凝析油相体积分数高约14%,CO_2在凝析油中溶解量比不考虑地层水大6%,CO_2含量高和压力较高时差异更明显,同时,地层水的存在也增强了CO_2的溶解封存能力。该研究成果对凝析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和温室气体CO_2埋存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凝析气藏合理注气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主要分为压力衰竭式和注气保压式,而目前对于后者合理注气时机的研究甚少,不清楚什么时候注气最有利于凝析气藏的开发:若过早注气,注气量较大,经济效益较低;而过晚注气,则有可能导致凝析油污染严重,产能及采收率均较低。为此,选取某凝析气井的真实岩心,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其合理的注气时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综合评价合理的注气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应在地层压力降低至露点压力附近时进行注气,即可避免析出大量凝析油而导致气井产能和采收率大幅降低;②对于凝析油含量较低的凝析气藏,合理的注气时机为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且高于最大反凝析压力区域,这样既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对于凝析气藏的开发,注气越早开发效果越好,但不一定都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水气交替注入(WAG)是两种传统采油方法的综合,是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中颇具潜力的一种方法。由于高粘度的水趋向于在高渗层形成屏蔽,而使气体进入油气藏基岩层或低渗层,提高了气体的驱扫效率。通过层状二维剖面模型的模拟研究,证明了在层状凝析气藏中水气交替注入的采收率比循环注气的采收率高,根据全组分模拟器模拟结果可知:水气比、不同的注入采塞、渗透率和残余气饱和度对凝析渍打收率的影响非常明显;崦注入次序、注入  相似文献   

17.
牙哈凝析气藏二次注气抑制反凝析机理及相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凝析气藏天然气回注率不足,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而出现的反凝析损失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藏反凝析损失监测井地层流体取样器(MDT)取样为基础,运用高温高压PVT相态实验测试和模拟技术,建立了牙哈凝析气藏二次循环注气抑制反凝析损失机理的相态特征研究方法,对提高牙哈凝析气藏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了评价。通过目前地层压力下反凝析油和剩余凝析气体系的实验室再现,分别测定了其色谱组成、相态特征和p-丁相态图;分别针对反凝析油和地层剩余凝析气,开展了注气增溶膨胀实验、多次接触抽提实验和注气抽提实验,对地层剩余平衡凝析气还开展了加注干气传质扩散过程非平衡相态行为实验;分析了二次循环注气抑制反凝析损失、降低其反凝析油饱和度、使凝析油产生相态反转的相行为机理;给出了二次循环注气开发时应尽量使其注气压力高于露点压力的建议,当注入0.82 PV时,凝析油累积采出程度将提高13.55%。该研究成果为牙哈凝析气藏的增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凝析油存在的脱盐温度低、注水量大、混合强度大和油水易乳化的特点,通过实验室凝析油电脱盐的工艺研究,确定了凝析油合适的工艺条件,并开发了新型鼠茏式电脱盐成套设备,通过增大凝析油在强电场的停留时间和加大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来保证脱盐效率。新型鼠茏式凝析油电脱盐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脱后含盐基本在3mg/L以下,脱后平均含盐为2.3mg/L,含水为痕量,脱盐达标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Condensate loss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he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s. It results in a reduction of gas permeability and gas productivity.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mitigate the condensate dropout and increase gas and condensate productivity. One of these techniques is gas recycling. Moreover, dry gases such as methane, nit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this purpos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as recycling and gas injection on an Iranian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First,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was carried out,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eld. Afterward, steps performed for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model were described. Then, specified production scenario for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field was presente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number of additional wells to meet the target rate of the field. Consequently, injection scenarios including gas recycling, methane injection, nitrogen injection, and CO2 injection at different injection rates were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itrogen injection and gas recycling can improve recovery factor and plateau time rather than other cases. At high injection rates, gas recycling showed the highest condensate recovery (47%) among thes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