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神经元抗体谱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神经元抗原谱抗体Ig G试剂盒(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对68份血清样本的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抗Ma2/ta抗体、抗CV2抗体、抗Am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48例PNSNS中阳性6例(6/48,12.5%),其中A组中枢神经脱髓鞘病阳性率为23.5%(4/17)、B组运动神经元病阳性率为0%(0/11)、C组格林巴利综合征阳性率为10.0%(2/20);健康体检者阳性率为0(0/20)。PNSNS疾病组中中枢神经脱髓鞘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疾病的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NSNS疾病组抗神经元抗体的阳性率有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趋势。结论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抗体谱的测定有助于神经系统副肿瘤性综合征中的一些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出现副肿瘤症状后才发现肿瘤,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类型有周围神经损害占7例(58.3%),肌无力综合征2例(16.7%),亚急性小脑变性1例(8.3%),边缘叶脑炎1例(8.3%),皮肌炎1例(8.3%).结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容易误诊,临床早期确诊对于隐匿肿瘤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临床确诊的PNSNS肿瘤患者组(n=31)、非PNSNS肿瘤患者组(n=30)和非肿瘤对照组(n=40)血清中的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进行检测,并计算用此方法诊断PNSN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PNSNS肿瘤患者组中25例(80.6%)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PNSNS肿瘤患者组血清中抗-Hu、抗-Yo、抗-Ri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PNSNS肿瘤患者组(10.0%)和非肿瘤对照组(0)(P均<0.01).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0.6%和90.0%,误诊率19.4%,漏诊率10.0%.结论 PNSN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检测这种抗体对PNSNS的筛检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出现多重PNS相关抗体的临床特征。方法 在利用病案系统检索(D48.900*008+G1)诊断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中,筛选出2种或2种以上PNS相关抗体阳性且符合PNS标准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26例确诊的患者中,3例患者检测出多重抗体阳性,1例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病的患者发现SOX1、Amphiphysin抗体,1例表现为边缘性脑炎的患者同时发现SOX1、GAD65、Ma2、GABABR抗体,另1例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病的患者发现Hu、CV2、Amphiphysin抗体。2例患者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治疗,3例患者均发现肿瘤。结论 多重抗体的PNS患者可能表现为一种临床表型,治疗原则与单抗体患者相同。  相似文献   

5.
林盛 《河北医学》2009,15(12):1434-1436
目的:分析22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癌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PSN)12例,肌无力综合征8例,脊髓压迫症6例,脑干脑炎4例,亚急性小脑变性3例。3例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1周内确诊,3例在1月内确诊,其余16例均在神经病变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后经多次检查确诊为肿瘤。结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容易误诊,临床早期确诊对于肿瘤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araneoplasticlimbicencephalitis,PLE)是一种由罕见的恶性肿瘤导致的远隔性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通常与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有关。以往对PLE的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发现部分PLE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神经元抗核抗体-Hu抗体,从而为PLE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1]。笔者自1987年以来共收集了16例与SCLC有关的PLE患者,其中Hu抗体阳性和Hu抗体阴性各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病例来源及诊断标准 用亲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和印迹技术检测3500例拟诊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  相似文献   

7.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38例确诊的PNS类型、临床特点和肿瘤标志物、抗神经元抗体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亚急性小脑变性14例.癌性周围神经病15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20例;血肿瘤标志物检查异常者占39.4%;血清抗Hu、Yo、Ri抗体阳性者占60.0%。25例经胸部CT扫描发现肺癌或纵隔肿瘤,5例行18F—FDGPET全身扫描提示肺内或纵隔肿瘤。结论亚急性小脑变性和癌性周围神经病是最常见的PNS,同一患者身上可表现多种PNS类型;原发肿瘤以肺癌、胃癌较多。特别是小细胞肺癌。肿瘤诊断多数在PNS症状出现之后。血肿瘤标志物和抗Hu、Yo、Ri抗体检查,胸部CT扫描和,BF—FDGPET全身扫描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高度怀疑PNS者.应随访3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前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H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相比,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18例确诊的PNS类型、临床特点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类型有癌性周围神经病变10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3例;亚急性小脑变性2例;边缘性脑炎1例;皮肌炎和自主神经病1例。18例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肺癌12例,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胃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各1例。结论癌性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PNS,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对高度怀疑PNS者,应密切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神经内科收治54例AI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11例,肌炎2例,病毒性脑炎6例,结核性脑炎10例,隐球菌性脑炎18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2例,弓形体脑病2例,脑脓肿1例,脊髓病1例.结论 AIDS患者容易发生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且多数预后不良,对这些患者,应进行多次检查血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 (PL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 METHODS: The 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method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re used for detecting anti-Hu antibodies in 16 PLE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SCLC. Autopsy and pathological study were performed on two cases. RESULTS: Eight patients (50%) had anti-Hu antibodies (anti-Hu+) whereas eight patients (50%) no detectable antineuronal antibodies (anti-Hu-).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PLE and time to diagnosis of SCLC were similar in the anti-Hu+ and anti-Hu- groups. Involvement of other area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seven (87.5%) patients of the anti-Hu+ group but in only one (12.5)% of the anti-Hu- group (P = 0.012).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this characteristic neurological disorder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with an accompanying SCLC, existence of anti-Hu autoantibody was in favour of an autoimmune mechanism participating in PLE.  相似文献   

12.
陈蓉  石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1,(7):58-59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神经系统副肿瘤小脑变性患者共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37-73岁,病程15天-2年,急性起病7例,亚急性起病8例,慢性起病1例;②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者10例,头晕伴视物旋转者6例;③9例为先出现神经症状后发现肿瘤,查出肺癌5例(小细胞肺癌2例),多发腹膜后占位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盆腔恶性肿瘤可能性大)1例,胃癌1例,卵巢癌1例,甲状腺癌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乳腺癌1例。④检查血液抗-Yo抗体阳性1例,脑脊液抗-Hu抗体阳性1例。结论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容易误诊,临床早期确诊对于隐匿肿瘤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肿瘤伴发的神经系统综合征的表现。[病例报告]5例恶性肿瘤病人伴有神经综合征,有些患的神经综合征可表现以发现肿瘤之前,有些与肿瘤同时出现,有些出现在发现肿瘤之后,有些可治愈,有些不可治愈,有些在肿瘤复发后又出现。[讨论]重视伴癌综合征有助于给予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430例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NS)临床分型、相关癌肿及免疫学进行一次对照研究.方法: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测定430例PN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果:430例PNS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主要有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及副肿瘤性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相关肿瘤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中281例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论:因PN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提示PNS是一种癌肿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这些抗体有助于PNS及伴随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36例脑干炎和30例脑干肿瘤的病史、症状、体征和放射学检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鉴别诊断上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特点、CT与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及CT、MRI改变。方法:分析1992-1998年住院急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17例病人病因,临床表现,CT与MRI改变。结果: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主要为小脑后下动脉缺血所致,但也有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灶侧软腭声带麻痹,咽反射消失(94.1%),病灶侧面部及对侧痛温觉障碍(88.2%),病灶同侧Horner征(82.4%),病灶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70.6%),眩晕(70.6%),眩晕(70.6%),恶心、呕吐(58.8%),水平眼震(52.9%)、头痛(23.5%)、呃逆(17.6%),病灶对侧肢体轻瘫(11.8%),17例病人发病72h内行头部CT扫描,1例发现延髓有出血,另16例延髓无异常改变。发病72h内头部MRI检查,9例延髓有异常信号改变,5例小脑有异常信号改变,2例基底节区有异常信号改变。结论:Wallenberg是一组多病因综合征。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7.
癌性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由肿瘤远隔效应所致的特殊类型肌无力和累及胆碱能突触的自身免疫病.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癌性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病例,通过回顾文献,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资料。结果 8年间,笔者医院共收治19例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其中包括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综合征1例,癫痫4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病9例,脑肿瘤3例,病毒性脑炎2例。19例患者中有2例孕妇死亡(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综合征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1例),存活17例;1例胎儿死亡,4例行引产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口服药物引产3例,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引产1例),余围生儿均存活,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适时、适式终止妊娠,能降低孕妇及胎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