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结果。 方法 搜集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喀什地区11个市(县)根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确诊的1307例患者的痰培养标本及患者信息,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和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进行耐药性检测,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治疗史、不同地区患者对两种药品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1307例患者中,利福平耐药198例,耐药率为15.15%;异烟肼耐药151例,耐药率为11.55%;耐多药63例,耐多药率为4.82%。男性与女性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5.71%(110/700)和14.57%(88/604)]、异烟肼耐药率[10.71%(75/700)和12.42%(75/604)]和耐多药率[4.57%(32/700)和5.13%(31/6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566;χ2=0.924,P=0.337;χ2=0.222,P=0.638)。初治和复治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5.46%(160/1035)和16.32%(31/190)]、异烟肼耐药率[11.30%(117/1035)和14.74%(28/190)]和耐多药率[4.73%(49/1035)和6.32%(12/1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5;χ2=1.812,P=0.178;χ2=0.849,P=0.357)。60~70岁年龄组耐多药率最高(6.12%,21/343);30~40岁年龄组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率均最高,分别为21.32%(29/136)和14.71%(20/136)。喀什地区11个市(县)中,喀什市耐多药率(10.59%,9/85)、利福平耐药率(25.88%,22/85)和异烟肼耐药率(28.24%,24/85)均为最高。 结论 喀什地区耐药结核病状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筛查力度,及时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并制订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龙岩市411例肺结核患者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状况,为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5月12日至2019年8月17日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门诊及收住入院并确诊为肺结核的411例患者,其中初治患者312例,复治患者99例。作者对两组患者41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1例肺结核患者中,初治患者利福平和异烟肼任一位点突变率[9.3%(29/312)]明显低于复治任一位点突变率[54.5%(54/99)](χ 2=95.483,P<0.05);初治患者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率(简称“耐两药率”)[2.9%(9/312)]明显低于复治耐两药率[33.3%(33/99)](χ 2=75.944,P<0.05)。利福平和异烟肼任一位点突变率为20.2%(83/411),其中利福平耐药基因ropB的突变率为5.4%(22/411),20例为单一位点突变,2例为双位点突变,以531(C→T)突变频率最高[40.9%(9/22)];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的突变率为4.6%(19/411),其中13例为katG基因突变,6例为inhA基因突变,以315(G→C)突变频率最高[63.2%(12/19)];耐两药率为10.2%(42/411),其中40例为双位点突变,1例为三位点突变,1例是四位点突变,以531(C→T)315(G→C)突变频率最高[47.6%(20/42)]。结论 龙岩市肺结核耐药患者以耐两药为主,复治患者耐两药的情况较初治患者严重,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海省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青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现状与特征,并获得青南地区耐药谱,为预防和控制青南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青南地区(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2018—2019年全部518例病原学阳性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种鉴定,最终经菌种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为154株。对上述菌株进行6种常用抗结核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试验,并对上述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7.01%(57/154),单耐药率为23.38%(36/154),多耐药率为3.25%(5/154),耐多药率为10.39%(16/154),利福平耐药率为18.18%(28/154)。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为64.52%(20/31),耐多药率为35.48%(11/31),利福平耐药率为38.71%(12/31),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30.08%(37/123)、4.07%(5/123)、13.01%(16/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0,P<0.05;χ2=11.68,P<0.01;χ2=24.07,P<0.01)。男性总耐药率为37.89%(36/95),高于女性的35.59%(2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1);45~<60岁年龄组总耐药率为50.00%(7/14),高于<45岁年龄组[37.50%(48/128)]和≥60岁年龄组[16.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1,P<0.01);学生总耐药率为47.22%(17/36),高于农民[34.38%(11/32)]、牧民[33.93%(19/56)]、其他职业[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7,P<0.01)。结论 青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常用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中青年、学校、农牧民等重点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住院肺结核患者耐氧氟沙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为氧氟沙星在抗结核化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全部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5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氧氟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测试。结果233例MTB临床株对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4.9%,低于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初治肺结核患者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2.3%,复治肺结核患者为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6, P<0.01);首次复治患者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1.7%,其他复治患者为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50);耐多药组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7.8%,多耐药组为35.1%,单耐药组为6.3%,一线药物敏感组为5.2%,其中耐多药组与其他3组、多耐药组与一线药物敏感组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10.52、59.87、17.97,P均<0.05);青年组氧氟沙星耐药率29.5%,中年组为26.5%,老年组为14.0%, 老年组与青年组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 P=0.02);原发性氧氟沙星耐药率9.9%,继发性氧氟沙星耐药率7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7, P<0.01)。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氧氟沙星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耐药类型的肺结核。结核菌对氧氟沙星的继发耐药率明显高于原发耐药率。氧氟沙星的不恰当应用极易导致氧氟沙星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奚莹  石莲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6):659-662
回顾性调查沈阳市胸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住院诊治的痰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499例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耐药检测结果,其中初治患者235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64例(复治组)。采用绝对浓度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对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总耐药率为50.70%(253/499),初治组[29.79%(70/235)]低于复治组[69.32%(183/264)](χ 2=79.32,P<0.01);单耐药率为14.83%(74/499),初、复治组[分别为14.04%(33/235)和15.53%(41/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2,P=0.641);多耐药率为12.63%(63/499),初治组[2.98%(7/235)]低于复治组[21.21%(56/264)](χ 2=37.47,P<0.01);耐多药率为23.25%(116/499),初治组[(12.77%(30/235)]低于复治组[32.58%(86/264)](χ 2=27.35,P<0.01);广泛耐药率为3.01%(15/499),初治组[0.85%(2/235)]低于复治组[4.92%(13/264)](χ 2=7.08,P=0.008);利福平耐药率为29.26%(146/499),初治组[15.74%(37/235)]低于复治组[41.29%(109/264)](χ 2=39.19,P<0.01)。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耐药肺结核治疗方案,可为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及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二代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简称“GenoType 2.0”)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中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共6315份,纳入涂阳、培阳且经菌群鉴定为MTB的349 株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比例法药敏试验”)和GenoType 2.0检测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并以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GenoType 2.0的检测效能。结果 GenoType 2.0、比例法药敏试验和GenoType 2.0+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349株MTB菌株对利福平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86.53%(302/349)、87.97%(307/349)、86.25%(301/349),2.58%(9/349)、2.29%(8/349)、2.29%(8/349),10.89%(38/349)、9.74%(34/349)、11.46%(40/349),前者与后两者及后两者对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851;χ2=0.112,P=0.946;χ2=0.546,P=0.761);对异烟肼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9.94%(279/349)、80.23%(280/349)、79.65%(278/349),9.17%(32/349)、9.46%(33/349)、9.46%(33/349),10.89%(38/349)、10.32%(36/349)、10.89%(38/349),前者与后两者及后两者对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965;χ2=0.017,P=0.991;χ2=0.061,P=0.970)。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参考标准,GenoType 2.0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1.67%(44/48)和95.89%(70/73)、99.00%(298/301)和100.00%(276/276)、97.99%(342/349)和99.14%(346/349)、0.91和0.97。结论 GenoType 2.0对于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加上其检测周期较短,可以满足临床对结核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利福平胶囊(Ⅱ)(利福平脂肪性基质制剂)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中国防痨协会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在全国范围内从东、中、西部地区抽取自愿参加现场研究的江苏、山东、辽宁、湖南、河北、陕西6个省8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实施单位。2017年6—12月,各实施单位按照入组标准,将连续纳入的患者按照课题组制定的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排除数据无效患者后,最终纳入64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30例,对照组3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E/4H-R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除观察组采用利福平胶囊(Ⅱ)(0.45g/d)、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胶囊(0.6g/d)治疗外,其他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均相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患者出现利福平耐药或耐多药或诊断变更等其他原因未能完成治疗时,计为退组。观察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肺结核相关症状改善、肺部病灶影像学改变、痰涂片变化情况,以及肝肾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和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77.6%(256/330)]、失败[0.6%(2/330)]、丢失或死亡[10.3%(34/330)]、退组[11.5%(38/330)]的转归情况与对照组[分别为77.1%(242/314)、0.6%(2/314)、8.9%(28/314)、13.4%(42/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874)。完成疗程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咳嗽[91.4%(267/292)和88.2%(240/272)]、乏力[99.3%(290/292)和98.2%(267/272)]、体质量减轻[100.0%(292/292)和99.3%(270/272)]、发热[100.0%(293/293)和99.6%(277/278)]、结核病灶吸收有效率[87.6% (212/242)和84.1% (196/233)]、空洞改善有效率[57.0%(138/242)和49.4%(115/233)]、痰涂片阳性率[0.5%(1/210)和1.0%(2/192)]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90,P=0.207;χ2=0.732,P=0.392;Fisher精确概率法,P=0.234;Fisher精确概率法,P=0.487;χ2=1.189,P=0.276;χ2=2.804,P=0.094;χ2=0.006,P=0.938)。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43.3%(143/330)和44.9%(141/314)、16.7%(55/330)和18.5%(58/314)、23.6%(78/330)和24.8%(78/3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0.362、0.127,P=0.688、0.547、0.721),但对照组血常规指标减少/降低的发生率[26.4%(83/314)]高于观察组[17.9%(59/330)](χ2=6.850,P=0.009)。结论 利福平胶囊(Ⅱ)剂量低,其抗结核疗效和安全性不低于利福平胶囊,为我国抗结核药品的选择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青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现状与特征,并获得青南地区耐药谱,为预防和控制青南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青南地区(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2018—2019年全部518例病原学阳性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种鉴定,最终经菌种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为154株。对上述菌株进行6种常用抗结核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试验,并对上述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7.01%(57/154),单耐药率为23.38%(36/154),多耐药率为3.25%(5/154),耐多药率为10.39%(16/154),利福平耐药率为18.18%(28/154)。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为64.52%(20/31),耐多药率为35.48%(11/31),利福平耐药率为38.71%(12/31),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30.08%(37/123)、4.07%(5/123)、13.01%(16/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0,P<0.05;χ2=11.68,P<0.01;χ2=24.07,P<0.01)。男性总耐药率为37.89%(36/95),高于女性的35.59%(2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1);45~<60岁年龄组总耐药率为50.00%(7/14),高于<45岁年龄组[37.50%(48/128)]和≥60岁年龄组[16.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1,P<0.01);学生总耐药率为47.22%(17/36),高于农民[34.38%(11/32)]、牧民[33.93%(19/56)]、其他职业[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7,P<0.01)。结论 青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常用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中青年、学校、农牧民等重点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结核病的耐药现况,发现儿童耐多药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2017年1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8岁的结核病患者314例,男178例,女136例,年龄1~18岁,中位年龄(四分位数)[M(Q1,Q3)]为17(15,18)岁,初治253例,复治61例。分析31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MTB)的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14例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总耐药率、初治耐药率和复治耐药率分别为27.1%(85/314)、20.9%(53/253)和52.5%(32/61),复治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耐药率(χ2=24.771,P=0.000);总耐多药率、初治耐多药率和复治耐多药率分别为10.8%(34/314)、6.3%(16/253)和29.5%(18/61),复治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耐多药率(χ2=27.360,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复治(OR=5.671,95%CI=2.228~14.435,P=0.000)、14~18岁年龄组(OR=2.235,95%CI=1.568~3.562,P=0.032)、并发营养不良(OR=1.908,95%CI=1.337~2.447, P=0.034)、吸烟(OR=1.225,95%CI=1.013~2.740,P=0.046)是儿童患者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结核病耐药现状严峻,复治、14~18岁年龄组、并发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是儿童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京市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以及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719例经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治疗史及是否并发艾滋病等信息。共分离1719株分枝杆菌,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菌种鉴定,其中,308株(17.9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411株(82.08%)为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菌株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对氨基水杨酸(PAS)、卷曲霉素(Cm)和左氧氟沙星(Lfx)等9种抗结核药品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MTB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308株NTM分离株除对EMB耐药率为40.58%(125/308)外,对其他8种药品的耐药率均达到90.00%以上。MTB感染者中,35~<65岁年龄组耐药率(36.01%,233/647)和耐多药率(16.07%,104/647)均最高;复治患者分离株的耐药率(34.17%,312/913)、耐多药率(14.13%,129/913)和广泛耐药率(2.63%,24/913)均高于初治者分离株[分别为28.31%(141/498)、9.23%(46/498)和0.40%(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76、7.099、8.836,P值分别为0.024、0.008、0.003)。1411株MTB分离株对9种抗结核药品的耐药顺位依次为:INH(17.65%,249/1411)>Sm(17.15%,242/1411)>RFP(13.39%,189/1411)>Lfx(10.70%,151/1411)>EMB(6.45%,91/1411)>Am(4.39%,62/1411)>Km(2.41%,34/1411)>PAS(1.84%,26/1411)>Cm(1.20%,17/1411);复治患者分离株对INH(19.39%,177/913)、Sm(18.51%,169/913)、RFP(14.90%,136/913)、EMB(8.00%,73/913)和Km(3.18%,29/913)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分离株[分别为14.46%(72/498)、14.26%(71/498)、10.64%(53/498)、3.61%(18/498)、1.00%(5/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86、4.130、6.455、10.252、6.466,P值分别为0.020、0.042、0.024、0.001、0.011)。检测耐药MTB对INH、RFP、Sm、EMB、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抗结核注射类药品的耐药基因显示,耐药突变分别以katG 315(65.44%,142/217)、rpoB 529~533(66.67%,124/186)、rpsL 43(69.23%,18/26)、embB 306(66.28%,57/86)、gyrA 88~94(100.00%,91/91)和rrs 1401(100.00%,26/26)等位点突变为主,基因型突变与培养得到的表型耐药符合率分别为87.15%(217/249)、98.41%(186/189)、86.67%(26/30)、94.51%(86/91)、100.00%(91/91)、86.67%(26/30)。结论 南京市分枝杆菌感染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应普及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基线耐药检测,重视耐药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监测,关注异烟肼和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京市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以及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719例经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治疗史及是否并发艾滋病等信息。共分离1719株分枝杆菌,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菌种鉴定,其中,308株(17.9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411株(82.08%)为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菌株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对氨基水杨酸(PAS)、卷曲霉素(Cm)和左氧氟沙星(Lfx)等9种抗结核药品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MTB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308株NTM分离株除对EMB耐药率为40.58%(125/308)外,对其他8种药品的耐药率均达到90.00%以上。MTB感染者中,35~<65岁年龄组耐药率(36.01%,233/647)和耐多药率(16.07%,104/647)均最高;复治患者分离株的耐药率(34.17%,312/913)、耐多药率(14.13%,129/913)和广泛耐药率(2.63%,24/913)均高于初治者分离株[分别为28.31%(141/498)、9.23%(46/498)和0.40%(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76、7.099、8.836,P值分别为0.024、0.008、0.003)。1411株MTB分离株对9种抗结核药品的耐药顺位依次为:INH(17.65%,249/1411)>Sm(17.15%,242/1411)>RFP(13.39%,189/1411)>Lfx(10.70%,151/1411)>EMB(6.45%,91/1411)>Am(4.39%,62/1411)>Km(2.41%,34/1411)>PAS(1.84%,26/1411)>Cm(1.20%,17/1411);复治患者分离株对INH(19.39%,177/913)、Sm(18.51%,169/913)、RFP(14.90%,136/913)、EMB(8.00%,73/913)和Km(3.18%,29/913)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分离株[分别为14.46%(72/498)、14.26%(71/498)、10.64%(53/498)、3.61%(18/498)、1.00%(5/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86、4.130、6.455、10.252、6.466,P值分别为0.020、0.042、0.024、0.001、0.011)。检测耐药MTB对INH、RFP、Sm、EMB、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抗结核注射类药品的耐药基因显示,耐药突变分别以katG 315(65.44%,142/217)、rpoB 529~533(66.67%,124/186)、rpsL 43(69.23%,18/26)、embB 306(66.28%,57/86)、gyrA 88~94(100.00%,91/91)和rrs 1401(100.00%,26/26)等位点突变为主,基因型突变与培养得到的表型耐药符合率分别为87.15%(217/249)、98.41%(186/189)、86.67%(26/30)、94.51%(86/91)、100.00%(91/91)、86.67%(26/30)。结论 南京市分枝杆菌感染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应普及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基线耐药检测,重视耐药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监测,关注异烟肼和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并分析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耐药特征。方法 搜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耐药病区 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收治的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确诊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233例,其中并发2型糖尿病者84例(简称“并发糖尿病组”),未并发糖尿病者149例(简称“未并发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肺结核初复治情况、所耐药品数量、耐药谱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并发糖尿病组初治肺结核26例,占比为30.95%(26/84);未并发糖尿病组初治肺结核16例,占比为10.74%(16/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4,P<0.01)。在所耐药品数量上,并发糖尿病组与未并发糖尿病组比较,耐异烟肼与利福平的构成比分别为10.71%(9/84)、7.39%(11/149),耐3种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28.57%(24/84)、24.16%(36/149),耐4种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19.05%(16/84)、24.83%(37/149),耐5种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17.86%(15/84)、19.46%(29/149),耐6种及以上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23.81%(20/84)、24.16%(36/14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59、0.546、1.023、2.063、0.882,P值分别为0.383、0.460、0.312、0.151、0.348)。在耐药谱方面,并发糖尿病组与未并发糖尿病组比较,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的比率分别为10.71%(9/84)、7.40%(11/149),氟喹诺酮类药品耐药的比率分别为29.76%(25/84)、29.53%(44/149),抗结核药品二线注射剂耐药的比率分别为4.76%(4/84)、6.71%(10/149),异烟肼与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药品+抗结核药品二线注射剂同时耐药的比率分别为8.33%(7/84)、13.42%(20/14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60、0.009、0.361、1.358,P值分别为0.383、0.926、0.548、0.244)。结论 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初治肺结核多见,是否并发糖尿病对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所耐药品数量、耐药谱均没有影响。对糖尿病等易感人群要加强防护,避免因感染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生原发性耐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搜集2012—2017年经改良罗氏培养基痰培养及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且符合排除标准的660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并发糖尿病组(159例,并发组)、未并发糖尿病组(501例,未并发组)。采用数字表法从两组患者中分别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由2名影像科经验丰富医师在不知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的情况下重新阅读CT片,以记录胸部CT表现及病变分布范围。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中的曼-惠特妮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并发组患者中的段或叶性实变[48.3%(29/60)]、大结节[26.7%(16/60)]、任何形式空洞[93.3%(56/60)]、胸腔积液[40.0%(24/6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并发组患者[分别为28.3%(17/60)、11.7%(7/60)、76.7%(46/60)、20.0%(12/60)](χ 2=5.08,P=0.024;χ 2=4.36,P=0.037;χ 2=6.54,P=0.011;χ 2=5.71,P=0.017),而支气管扩张[45.0%(27/6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并发组[70.0%(42/60)](χ 2=7.67,P=0.006);且并发组患者中的段性或叶性实变累及叶数[(0.78±0.96)个]、大结节累及肺叶数[(0.48±0.96)个]和任何形式空洞累及叶数[(2.05±1.43)个]明显多于未并发组[分别为(0.38±0.72)个、(0.13±0.39)个、(1.58±1.43)个](U=1380.50,P=0.011;U=1511.00,P=0.027;U=1432.00,P=0.046),而支气管扩张累及肺叶数[(0.97±1.37)个]明显少于未并发组[(1.58±1.57)个](U=1335.50,P=0.010)。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CT扫描出现段以上肺实变的频率及分布范围、出现大结节和空洞的频率及累及范围、并发胸腔积液的频率均较未并发糖尿病患者高;而支气管扩张多见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对吡嗪酰胺(PZA)的耐药水平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PZA耐药水平及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福建省耐药监测点共119株MDR-MTB临床分离株,采用WHO推荐的方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对分型结果上传至SpolDB4.0数据库,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19株MDR-MTB菌株对PZA的耐药率为36.97%(44/119)。耐PZA菌株对链霉素(Sm)的耐药率为70.45%(31/44),高于PZA敏感菌株对Sm的耐药率[50.67%(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5,P=0.035);耐PZA菌株对乙胺丁醇(EMB)的耐药率为81.82%(36/44),高于PZA敏感菌株对EMB的耐药率[52.0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8,P=0.001)。北京基因型菌株占67.23%(80/119);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32.77%(39/119),共有16个基因型(含8个新发现的基因型),其中常见的是H家族(含H和H3)和T家族(含T1、T2、T3和T5)。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38.75%,31/80)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33.33%,13/3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3,P=0.566)。 结论 福建省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对PZA耐药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对PZA耐药与对Sm和EMB耐药有关;MDR-MTB菌株主要为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和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简称“PCR熔解曲线法”)对结核性脓胸不同手术标本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5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经术前胸腔穿刺标本MTB MGIT 960阳性且MPB64单克隆抗体测定为MTB菌株,或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典型结核肉芽肿性炎伴干酪样坏死确诊)。不同手术标本(病灶组织、脓液各150份)分别进行MGIT 960液体培养和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PCR熔解曲线法行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技术检测不同手术标本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以及两种技术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的40份病原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300份手术标本(脓液和组织),PCR熔解曲线法核酸检测MTB的总体阳性率(44.0%,132/300)明显高于MGIT 960(18.0%,54/300)(χ2=47.405,P=0.000);但前者检测组织标本的阳性率[50.0%(75/150)]明显高于脓液标本[38.0%,(57/150)](χ2=4.383,P=0.048),而后者检测组织标本的阳性率[12.7%(19/150)]明显低于脓液标本[23.3%(35/150)](χ2=5.781,P=0.024)。进一步分析MGIT 960、PCR熔解曲线法和两种技术联合检测对150例患者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只要其中1种方法检测为阳性即判定该例患者为病原学阳性),结果显示:前者阳性率[30.7%(46/150)]明显低于后两者[分别为66.7%(100/150)、70.7%(106/150)](χ2值分别为38.908,48.009;P值均为0.000),而后两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8,P=0.455)。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的40份病原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MGIT 960和PCR熔解曲线法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检出率分别为20.0%(8/40)和17.5%(7/40)、17.5%(7/40)和15.0%(6/40)、17.5%(7/40)和17.5%(7/40)、17.5%(7/40)和22.5%(9/40)、5.0%(2/40)和7.5%(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2、0.092、0.000、0.313、0.213,P值均>0.05)。结论 结核性脓胸患者术中病灶送检PCR熔解曲线法核酸检测MTB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MGIT 960培养,且组织标本送检该方法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脓液标本,耐药检出率与MGIT 960表型药敏试验相近,可快速检测病原学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