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睡眠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与多种疾病发生相关。既往职业人群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与QT间期延长相关。但关于一般人群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长与校正的QT间期(QTc)关联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长与QTc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7年11-12月如皋市长寿和衰老队列(RuLAS)的睡眠和心电图数据,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将老年人分为睡眠正常组(n=776)、睡眠质量轻度下降组(n=214例)、睡眠质量下降组(n=152例);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仪的解读程序收集ECG参数〔QTc、心率(HR)、P波、QRS间期、PR间期、V5导联的R波(RV5)、V1导联的S波(SV1)〕。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PSQI评分与QTc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PSQI评分为(4.6±2.6)分,夜间睡眠时长为(9.2±1.8)h。3组间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认知功能评分、体力活动评分、QTc、RV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评分〔β=1.63,95%CI(0.23,3.04),P=0.023〕,≤6 h〔β=21.22,95%CI(6.28,36.16),P=0.005〕的睡眠时长、>10 h〔β=8.81,95%CI(0.24,17.39),P=0.044〕的睡眠时长是QTc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与QTc相关,提示睡眠质量及时长可能是QTc的影响因素之一,改善睡眠可能预防QTc延长,从而预防心源性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让老年人对此进行注意,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某医院进行调查,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之间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有53例,年龄60-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1岁,所调查的老年人伴有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部疾病等,分别有79例、34例、19例、24例,合并两种以上的有25例.对12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临床检测相结合来进行研究.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吸烟、饮酒状况、个人病史等,然后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检测.临床检测:主要包括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和血脂、血糖、尿酸等生化项目.结果 患者有体重超标的人数72例,占60.0%,情绪急躁的有65例,占54.2%,平时吸烟的患者45例,占37.5%,饮酒患者54例,占45.0%,饮食油腻的45例,占37.5%,不爱运动的有65例,占54.2%,两项指标包括两项指标都有的有34例,占28.3%.结论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跟遗传、精神过度紧张、钠盐摄入过多、肥胖超重、酗酒、缺乏适量文体活动等因素有关,因此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降低此病的发生率是很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同期50例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相关身体指标水平,包括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舒张压、收缩压、TG、TC、HDL-C、LDL-C等。结果:相比对照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收缩压、TG等指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确定,腰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最危险因子。结论:老年男性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及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与冠心病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1例冠心病患者和753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冠心病患病的关联性。结果 睡眠时长<7 h/d(OR:1.678,95%CI:1.204~2.340)和睡眠质量差(OR:1.588,95%CI:1.113~2.264)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时长>8 h/d(OR:0.555,95%CI:0.341~0.901)是冠心病患病的保护因素。分层分析显示,≥65岁人群睡眠时长<7 h/d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而睡眠时长>8 h/d对冠心病患病的保护作用在年龄<65岁的人群中较显著。结论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睡眠时长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虽然多种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肥胖等)已经被确定,然而不适当的睡眠时长却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时长和脑卒中存在关联。本文旨在对睡眠时长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医生对睡眠时长的认识,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段美华 《中外医疗》2008,27(26):108-108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本研究面向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中年人群进行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较为全面的CVD危险因素调查,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以及睡眠时长的现状,探究不同睡眠时长与老年人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睡眠时长将受访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睡眠时长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其他社会学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腹型肥胖发生的影响。结果睡眠时长过短和过长的男性老年人患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长正常的老年人的1.627倍(95%CI:1.286~2.060, PCI:1.009~2.228, P<0.001);女性老年人各睡眠时长组间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盲、曾经吸烟、患有≥3种慢性病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低都是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时长过短、过长都会增加男性老年人患腹型肥胖的风险,但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也会增加患腹型肥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睡眠时长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究其性别差异.方法 选用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样本2898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84例(58.1%)和1214例(41.9%)...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睡眠呼吸障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睡眠障碍,而睡眠呼吸暂暂停综合症又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三型,尤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常见,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OSAS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呼吸时上气道阻力增加,使呼吸浅慢或暂停而引起反得发作的低氧,高右酸血症和酸血症,它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损害,国外对此研究较深入,认为OSAS是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夜间猝死,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方法:对我院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心血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高胆固醇、Hs-CRP≥3.0mg/L、糖代谢异常、肥胖(BMI≥25)、TG≥1.7mmoL/L、蔬菜摄入量过低(〈5餐/周)、靶器官损伤、心情抑郁、不幸事件发生(≥3)、HDL≤1.04mmoL/L、体育锻炼〈1次/周及烟酒史等因素都是促进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其它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经干预后,蔬菜摄入量过低(〈5餐/周)、吸烟、饮酒、体育锻炼〈1次/周、心情抑郁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针对蓑略,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方法:根据83g葡萄糖耐量试验,将131例老年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低减(IG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及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1)IGT组与NGT组相比,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均值亦较NGT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IGT组合并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及≥两个危险因素(2RFs)的比例均明显高于NGT组(P<0.01)。(3)≥2RFs的IGT患者其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结论:IGT患者已存在明显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阶段已出现心血管危险疾病因素聚集的现象,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应对IGT患者给予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左维 《吉林医学》2021,(4):782-785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分级方式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体检中心体检者2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采用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ICVD简易评估工具及China-PAR模型分别评估研究对象的CVD发生风险,以x2检验比较各组的评估结果.结果:①三种评价方法预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 775例 (男 32 6例 ,女 4 4 9例 )年龄 2 0~ 5 0岁的社区人群 ,测定其体重指数 (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谱 ;收集晨尿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浓度 ,并计算尿白蛋白 /尿肌酐的比率。根据有无高血糖、高血压或高三酰甘油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TG/低HDL C)血症分为 4组 ,即正常组 (A组 )、1种代谢紊乱组 (B组 )、2种代谢紊乱组 (C组 )及代谢综合征组 (D组 ) ,评价微量白蛋白尿与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 2 2 .2 % ,显著高于正常血糖者 (5 .2 % ,P =0 .0 0 2 ) ;高TG/低HDL C血症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 8.3% ,显著高于正常血脂者 (4.0 % ,P =0 .0 12 ) ;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者的差异无显著性。②随代谢紊乱加重 ,尿白蛋白浓度显著升高 (协方差分析 ,P <0 .0 1)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升高 (趋势分析 ,P =0 .0 0 3)。③ 4组间尿肌酐浓度、尿白蛋白 /尿肌酐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①糖尿病、高TG/低HDL血症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率显著升高。②随代谢紊乱加重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公务员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高血压(high bloodpressure,HBP)、血脂紊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空腹血糖受损(i 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的4755例公务员进行调查,记录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结果青、中、老年组中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7.06%、8.24%,32.17%、10.59%,42.12%、9.00%;HBP、IFG、超重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三个年龄段HBP、IFG、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0.59%、28.64%、42.02%,1.18%、7.57%、11.09%,27.06%、32.17%、42.12%。HBP、血脂紊乱、DM、IFG、MS的发生率随BMI的增加而增高,正常、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07%、32.19%、3.70%、4.26%、1.55%,32.14%、62.08%、4.07%、8.04%、4.35%,47.06%、79.02%、10.00%、16.08%、14.29%。结论随着BMI的增加,公务员人群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传堃  鲁跃华  安闽生  李珂  葛正庆  陈琴 《四川医学》2004,25(12):1310-13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 (ISR)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及ISR对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对 2 0 8例观察对象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脂、血尿酸 (UA)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不同ISI水平将 2 0 8例观察对象 4等分组 ,分析比较 4组之间各危险因素水平差别及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别。结果  4组之间 ,年龄、BMI、WHR、SBP、甘油三酯 (TG)及UA均值随ISI水平逐渐降低而逐渐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值随ISI水平降低而逐渐降低 (P均 <0 0 5 ) ;随ISI水平逐渐降低≥ 2个危险因素个体所占百分比逐渐升高 (P =0 .0 0 0 )。ISR与BMI、TG、HDL c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γ =0 .2 5 5 2~ 0 .45 93 ,P =0 .0 0 0~ 0 .0 47) ,并独立于年龄及性别 ;男性ISR与WHR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并独立于年龄及BMI(γ =0 .2 5 5 2、0 45 93 ,P =0 .0 0 0、0 0 47) ;女性ISR与WHR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及BMI影响 ;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男性WHR对ISR作用最显著 ( β =0 .2 93 ,P =0 .0 0 5 ) ,女性BMI( β =0 .3 0 6,P =0 .0 0 0 )及年龄 ( β =0 .198,P =0 .0 2 8)对ISI作用最显著。ISR与UA、SBP及总胆固醇 (TC)的相关性均  相似文献   

16.
潘洁敏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4,27(5):367-369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1998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年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心血管病死亡率最高,为193/10万,而65岁以上人群更高达730/10万,因而心血管病的研究和防治将成为我国下世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际上心血管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肥胖是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相关的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有关儿童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孙敏  牟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691-693
目的了解陕西省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病因的早期科学防治,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35岁以上社区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肥胖、吸烟、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关。结论只有更全面地了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畅学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64-4265
目的:更好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高龄、性别、遗传、人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体重、吸烟、缺乏运动、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压力。结论:只有很好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居民不同血糖水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 464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及血压,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GLU)水平.[结果]朝鲜族人群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