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方法 通过培训、填写调查表、督导检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14个地州市共有放射诊疗机构1 268家,放射工作人员5 240人,个人剂量监测率为72.18%,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5.71%。91家监测点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为1 987人,监测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4.82%,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9.33%,不同级别监测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P<0.05;χ2=46.531,P<0.05);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174,P>0.05);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1,P<0.05)。结论 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总体状况良好,但地区差异明显,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杨浦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分布情况,为预防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监测2082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0 mSv·a-1;202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2018年和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4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a-1;诊断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20 mSv·a-1,高于牙科放射学、医学应用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34 mSv·a-1,高于其他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定级医疗机构人均年有效剂量0.14 mSv·a-1,低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杨浦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应加强核医学及二、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将职业性外照射剂量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总体水平,为采取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9年1—12月504名资料完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5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高于男性(P < 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年龄41~50岁的微核率高于21~30岁(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21~30年的微核率高于0~10年(P < 0.05);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放射治疗岗位人员的微核率较其他岗位最高;不同级别的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中,市级医院最高,其中省级医院与企业(P < 0.05)、市级医院之间(P < 0.01)的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非接触人员,女性的微核率高于男性,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与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放射工作人员921例,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n=481)、放射治疗(n=153)、核医学(n=83)、介入放射学(n=90)和工业探伤(n=114)5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微核检测。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5组放射工作人员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09,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核医学组均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和工业探伤组(P<0.05),而且介入放射学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P<0.05),但微核率与个人年有效剂量间未见明显量效关系(P>0.05);不同体检类别间微核率比较,岗前组与岗中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26,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岗中组微核率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仍存在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的遗传损伤,应进一步加强对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降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区放射诊疗人员现况,为加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某区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辖区基本情况、放射诊疗单位及人员情况、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情况、个人剂量检测情况、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等;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年某区放射诊疗单位共77家,《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100%,平均每万人拥有放射诊疗机构0.37家,放射诊疗人员665人,平均每万人拥有放射诊疗人员3.22人,自2016年以来均呈递增趋势。《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达到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剂量检测率2018年为94.3%,近两年分别下降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疾控机构承检比例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逐年递增,2018年达到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公立机构承检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监管,合理配置放射诊疗机构和人员,保持个人剂量检测及职业健康监护的高覆盖率,大幅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持证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7年5 186名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情况,为做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及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χ2检验,对性别、职业危害接触工龄、工种和体检类型等各项指标与体检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3 516人(构成比67.8%),女性1 670人(构成比32.2%);从事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1 601人(30.9%),医学应用1 843人(35.5%),其他593人(11.4%);分层分析表明,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以及不同体检类型的放射工作人员,血压、心电图、肝B超、胆B超、肾B超体检指标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工作人员不同性别外周血象异常率比较(除红细胞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血红蛋白体检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接触射线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因此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情况,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方法 对42家医疗机构96台X射线机的防护情况,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健康建档率、个人剂量监测率、个人剂量建档率等进行调查;并对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知晓率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调查情况显示市级放射防护设施合格率在88%~93%;县级合格率在61%~80%;乡级合格率在37%~62%。放射工作人员调查情况显示市级合格率在85%~98%;县级合格率在62%~87%;乡级合格率在30%~54%。结论 市级医疗机构基本良好,部分乡镇卫生院放射诊疗设备及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基层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低,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建档率低,放射防护知识不足,对受检者无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甘肃省选定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信息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监测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率94.82%,职业健康检查率92.06%,培训率86.93%,持证率76.42%,防护用品配备率较低的是铅防护手套和铅防护帽子。结论 甘肃省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均较高,但培训率和持证率较低,应加强监管力度,并提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真空灭弧室伴生X射线健康危害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放射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及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结果 真空灭弧室高压试验设备防护前处于分闸状态时,操作位平均辐射水平达到(10.13 ±6.11)μGy/h,最高达到20 μGy/h。防护网外30 cm处平均达到(31.36 ±15.78)μGy/h,最高达到75 μGy/h。改造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高压试验作业人员白细胞减少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防护改造前高压试验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1.25 mSv/a。与工业探伤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防护改造后人均年有效剂量0.57 mSv/a,与工业探伤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伴生X射线是真空灭弧室高压试验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纳入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和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医院321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8—2020年介入工作类型、岗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信息,用SPSS 22.0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每年有效监测率分别为78.82%、81.65%和96.85%,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6.134,P <0.001);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别为0.142 mSv、0.142 mSv和0.265 mSv,202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2018年(H=24.562,P <0.001)和2019年(H=39.378,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介入临床医生组>介入护理人员>技师组(H=10.699、6.562,P <0.01);2020年心内科介入医生个人年剂量监测结果高于综合介入、神经介入、血管外科3个科室(H=35.530、37.614、35.496,P <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07—2017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医院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采用热释光法测量,评价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医学类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用SPSS22.0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07—2017年共监测66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2 mSv·a-1,集体剂量为34.51 man·mSv。2010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8 mSv·a-1;2011年大剂量值占比最高,为18.87%。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3.49%。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最多,共263人次,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最高,为0.82 mSv·a-1,不同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介入放射学仍是高风险辐射岗位,且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放射技师及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需加强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监测分析深圳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对外周血液常规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深圳市2017—2018年15家三级甲等医院在本院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591名,其中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304名为介入放射组,同期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287名为普通X射线组,比较分析其个人外照射剂量及外周血液常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转化率检测结果变化。 结果 介入放射组平均年龄为37.0(32.0,45.0)岁,男性占 62.17%,人均年照射剂量为0.07(0.04,0.21) mSv。 普通X射线组平均年龄为36.0(30.0,44.0)岁,男性占55.40%,人均年照射剂量为0.03(0.03,0.05) mSv。人均年照射剂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21 676,P=0.000)。两组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介入放射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异常检出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对介入放射组血细胞数影响不明显。 结论 深圳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水平较低,但其淋巴细胞微核异常检出率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出现明显增高的趋势,需进一步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将其接受辐射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保证身体健康与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