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三维评价藻酸盐类、缩合硅橡胶类、聚醚橡胶类3种牙科印模材料的取模精度。方法以猴牙列为标准模型,分别采用3种印模材料制取猴上、下颌牙列各10付石膏模型,用三维照相式扫描仪扫描标准模型及石膏模型,提取石膏模型扫描图像与标准模型图像进行拟合,获取设定牙列截面体的体积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不同印模材料制取印模与标准模型之间三维形态偏差分布的规律。结果与标准模型扫描图像相比较,3种印模材料翻制石膏模型后扫描图像的截取体积平均变化率分别为-5.84%、-3.21%、-0.63%,藻酸盐组与缩合硅橡胶组、聚醚橡胶组截面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醚橡胶组与标准模型最接近,其次是缩合硅橡胶组和藻酸盐组,聚醚组(P>0.05)、缩合硅橡胶组(P>0.05)在上、下颌体积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藻酸盐组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拟合图像最大偏差出现在牙颈部与牙龈组织接触的部位。结论3种印模材料制取石膏模型与标准原型相比较体积均变小,聚醚橡胶类印模材料的取模精度要优于缩合硅橡胶类,缩合硅橡胶类要优于藻酸盐类印模材料,牙颈部与牙龈组织接触的部位取模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印模方法修复牙列缺损的模型合格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A组:采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牙列缺损模型并进行冠桥修复;B组:采用琼脂联合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牙列缺损模型并进行冠桥修复;C组:采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牙列缺损模型并进行冠桥修复.比较3组印模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B组治疗效果明星优于A组(P<0.05),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硅橡胶印模法制取的印模质量及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藻酸盐印模法及琼脂联合藻酸盐印模法,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藻酸盐印模材和硅橡胶印模材制取印模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患者的100颗牙齿进行烤瓷冠修复,分别采用硅橡胶印模材和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印模各50例,取模后观察印模的精确性并检查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结果硅橡胶印模材制取的印模优秀率为80%,藻酸盐印模材制取的印模优秀率为62%,两材料制取印模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P<0.05),同时硅橡胶印模的烤瓷冠边缘适合性较藻酸盐好(χ2=7.162,P<0.05)。结论与藻酸盐印模材相比,硅橡胶印模材是一种较理想的印模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制取印模时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分别用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和藻酸钾印模材料制取修复体印模207例、230例,比较印模精确性。结果: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印模质量明显优于藻酸钾印模材料。结论:加强操作护理,有助于提高聚醚橡胶印模精确性,提高修复体修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66+768
目的:探讨硅橡胶印模材料在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 年6月至2011 年2月收治的60 例60 颗进行烤瓷冠修复的牙齿分别采用硅橡胶印模和藻酸盐印模,比较两组患者的印模的精确性和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结果:硅橡胶组的印模评价的优秀率为80.0% 显著高于藻酸盐组的60.0%,P<0.05.且硅橡胶组的烤瓷冠的边缘的密合率为96.7% 显著高于藻酸盐组的80.0%,P<0.05.结论:硅橡胶印模材料在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可提高印模的精确性和烤瓷冠边缘的密合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时,三种印模方法制做可摘局部义齿后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下颌肯氏Ⅱ类缺损的16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1)用三种印模方法制取三组印模,对照组为藻酸盐印模,实验组1为硅橡胶轻体加重体印模,实验组2为印模膏加藻酸盐印模;2)用超硬石膏灌注模型;3)分别在三组石膏模型上以相同的设计方案分别制作钴铬合金支架可摘义齿.比较观察同一患者戴用三组义齿后的修复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种印模方发修复后的临床效果差异.从而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提供最佳的印模制取方法.结果 戴用三组义齿后,实验组1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2与其它组的临床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时,印模膏加藻酸盐印模材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较硅橡胶轻体加重体和藻酸盐印模材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因口腔科印模、义齿可携带病原体常成为医院内感染的媒介[1],为控制医院内感染,必须对印模、义齿进行彻底消毒。我们选用了碘伏、戊二醛、“84”、新洁尔灭4种消毒剂对藻酸盐印模、局部义齿的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随时从患者口内直接取藻酸盐印模40个,从技工室取出局部义齿40件,将印模、局部义齿分成均等的4组,每组使用一种消毒剂,在消毒前后每件物品分别采样,以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反复擦印模及义齿的不同区域2cm×2cm,置于5ml生理盐水中,20倍稀释后,取01ml于血琼脂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空心塑料印模桩与机混型聚醚橡胶印模材联合应用于桩核印模制取的效果。方法选择需桩核修复的残冠残根239例,按采用塑料印模桩的不同分为空心组(n=136)与实心组(n=103),以印模桩与机混型聚醚橡胶制取桩核印模并比较两组的一次印模效果。两组取模成功者,则送技工室制作并完成桩核试戴。结果空心组的一次桩核印模成功率(96.32%)高于实心组(75.73%);且空心组的优秀率(91.91%)显著高于实心组(11.65%)(P均<0.01)。两组取模成功者,桩核完成后试戴全部取得成功。结论空心组所用印模桩的空心部分能形成气体排溢道,其印模效果优于实心组;联合应用空心塑料印模桩与机混型聚醚橡胶制取桩核印模具有简便、精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不同消毒剂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以制成具有自我消毒功能的自身消毒型印模,研究印模材料的抑茵效果,以探求一种临床操作简单快捷、精确有效的印模消毒方法。方法分别用0.01%、0.02%、0.03%、0.04%的二氧化氯(CIO_2)消毒液,0.01%的碘伏消毒液及无菌蒸馏水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同等规格的印模块,放入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株茵的平板中,将平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取出,每个抑茵环的直径均在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以3次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One-way ANOVA分析,评价其抗菌效果。结果各组印模块抑茵环直径大小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氯自身消毒型印模的抑茵环大于碘伏,且随浓度的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结论二氧化氯溶液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对白色念株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用不同浓度的新洁尔灭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的调合消毒法和传统的浸泡消毒法对印模复制精度的影响,以寻找临床上更有效的印模消毒方法.方法 制作一个标准的上颌牙列金属模具(对照组),第1组实验:分别用0.05%、0.1%、0.2%、0.4%浓度的新洁尔灭调拌印模材料;第2组实验:用蒸馏水调拌制成的印模,放入2%戊二醛中分别浸泡15、25、35、45 min和16 h. 灌制模型后用测量显微镜测量相应标志点尺寸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第1组中各浓度条件下的印模复制精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2组中浸泡15、25、35 min的印模复制精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45 min、16 h复制精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2组中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单个冠的近远中径颊舌径(L3,L4)逐渐减少,龈径(L5)逐渐增大.结论 浸泡消毒会使印模发生形变,形变随部位不同结果不同.藻酸盐印模材料不适合长时间浸泡消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及左房功能定量软件评价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的左房结构及功能,并观察左房功能与左室充盈压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小规模、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PAF患者,根据年龄和性别匹配健康对照组。在窦性心律状态下,先后采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左房定量分析软件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结构和功能。结果 PAF组(n=23)平均年龄(66.2±4.3)岁,73.9%为男性;健康对照组(n=23)平均年龄(64.3±7.5)岁,69.6%为男性。PAF组的左房射血分数(45.2%±8.8% vs. 54.0%±7.0%,P<0.01)、峰值左房长轴应变(16.1%±5.4% vs. 20.5%±6.6%,P=0.01)、峰值左房环向应变(21.7%±10.1% vs. 32.8%±7.6%,P<0.01)、舒张早期左房环向应变(-6.9%±5.8% vs. -10.3%±5.0%,P=0.02)和舒张晚期左房环向应变(-14.6%±9.2% vs. -22.1%±7.2%,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与通过二尖瓣多普勒血流早期充盈速度(E峰)、通过二尖瓣多普勒血流晚期充盈速度(A峰)、E峰/A峰比值(E/A)及通过二尖瓣多普勒血流早期充盈速度/室间隔心肌运动速度与侧壁心肌运动速度的平均值(E/e’)差异无相关性。PAF组的左房最大容积[(52.1±14.1)mL vs.(45.3±11.9)mL,P=0.05]、左房最小容积[(29.3±8.7)mL vs.(21.4±6.6)mL,P<0.01]和左房收缩前容积[(43.1±12.4)mL vs.(35.3±9.2)mL,P=0.0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E/A相关(r=0.54,P=0.02;r=0.56,P=0.01;r=0.61,P=0.01)。PAF组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29.4±7.4 vs. 26.0±6.6,P=0.09),与E峰及E/e’相关(r=0.47,P=0.03;r=0.43,P=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以全面评价PAF患者的左房形态及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AF患者的左房容积明显增加,左房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左房纵向和环向变形能力减弱。左房容积参数与左室充盈压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iASSIST便携式导航设备以及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进行TKA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下肢力线对准参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参数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PAD组40例,CAS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术前HKA角偏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术后HKA角(180.8°±2.2° vs. 181.8°±1.6°, t=-2.458, P=0.016)和术后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oronal femoral-component angle,CFA)(90.6°±1.8° vs. 91.6°±1.6°, t=-2.749,P=0.007)小于CAS组,但两组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oronal tibia-component angle,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1.3° vs. 89.6°±1.4°,t=1.335,P=0.186);术后HKA角(10.0% vs. 11.9%,χ2=0.076,P=0.783)、CFA(12.5% vs.14.3%, χ2 =0.056, P=0.813)和CTA(2.5% vs. 0%, χ2=1.063, P=0.303)偏移超过3°的偏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2.1° vs. 2.0°,t=0.055,P=0.956)、CFA(1.4° vs.1.8°,t=-1.365,P=0.176)和CTA(1.0° vs.1.1°,t=-0.828,P=0.410)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1.1° vs.1.3°, F=1.251, P=0.267)、CFA(1.3° vs.1.4°, F=0.817, P=0.369)和CTA(0.8° vs. 0.9°, F=0.937, P=0.336)的精确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 PAD组与CA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4±25.6) min vs. (86.5±17.7) min,t=-0.641,P=0.524)]。结论: PAD与CAS在TKA中下肢力线对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相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AD在TKA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组和重/危重型组,比较恢复期首次CT影像特点,统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性别、就诊症状、合并症、氧疗方式、CT至发病时间、CT特征、病灶分布、肺叶评分和累计CT评分。结果 普通型组纳入37例,重/危重型组纳入26例。与普通型组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43±16)岁比(52±16)岁;t=2.10, P=0.040],平均住院时间更长[(15±6)d比(19±7)d;t=2.70, P=0.009],呼吸困难(5.41%比53.85%;χ2=18.90, P<0.001)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0比57.69%;χ2=25.62, P<0.001)更高,经鼻导管吸氧比例更低(81.08%比19.23%;χ2=23.66, P<0.001)。重/危重型组患者纳入CT影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23±6)d,明显长于普通型组的(18±7)d(t=3.40, P<0.001)。普通型组磨玻璃样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67.57%比15.38%;χ2=16.74, P<0.001),而重/危重型组铺路石样表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6.15%比21.62%;χ2=4.24, P=0.039);普通型组肺野外周带病灶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78.38%比34.61%;χ2=13.43, P<0.001),重/危重型组弥散性分布病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65.38%比10.81%;χ2=20.47, P<0.001);重/危重型组中位CT评分为11(8,17)分,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的7(4,9)分(Z=3.81, P<0.001)。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 出院患者恢复期CT影像存在差异,重/危重型组双肺病灶浸润程度明显重于普通型组,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观察重/危重型患者胸部CT最终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判断狭窄程度及评估血管介入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患者资料,其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确诊为TRAS的患者27例,作为狭窄组(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21例),随机选取同期移植肾功能稳定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主肾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比较狭窄组与对照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以常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标准评估TRAS的诊断效能,并比较狭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狭窄组患者主肾动脉PSV[(3.42±1.31)m/s vs.(1.26±0.48)m/s,P<0.001]及峰值流速后比[14.75±7.30 vs.3.91±1.77,P<0.001]均高于对照组,段间动脉PSV[(0.43±0.19)m/s vs.(0.53±0.16)m/s,P=0.021]和RI(0.52±0.11vs.0.63±0.08,P<0.001)、叶间动脉PSV[(0.26±0.11)m/s vs.(0.34±0.10)m/s,P=0.002]和RI(0.49±0.10 vs.0.61±0.09,P<0.001)及主肾动脉RI (0.60±0.12 vs.0.71±0.09,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主肾动脉PSV≥2.5 m/s、峰值流速后比≥10.0以及叶间动脉RI<0.55诊断TRAS的灵敏度分别为77.8%、77.8%和70.4%,特异度分别为50.0%、75.0%和50.0%,准确率分别为74.2%、77.4%和67.7%。重度狭窄组峰值流速后比大于中度狭窄组(16.41±7.00 vs.8.96±5.41,P=0.024);狭窄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各参数均发生显著改变,主肾动脉PSV[(1.48±0.43)m/s vs.(3.50±1.35)m/s,P<0.001]及峰值流速后比(4.20±1.90 vs.16.78±9.35,P<0.001)较治疗前下降,段间动脉PSV[(0.52±0.19)m/s vs.(0.40±0.14)m/s,P=0.008]和RI(0.64±0.07 vs.0.52±0.17,P<0.001)、叶间动脉PSV[(0.39±0.11)m/s vs.(0.25±0.11)m/s,P<0.001]和RI(0.62±0.11 vs.0.50±0.18,P=0.001)、主肾动脉RI(0.67±0.09 vs.0.62±0.15,P=0.035)均较治疗前上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准确度高,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监测移植肾动脉狭窄、评估狭窄程度及评价TRAS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简单、快捷有效的印模消毒方法。方法:分别用0.1%洗必泰和蒸馏水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对模仿三单位固定桥的金属模具制取印模,用蒸馏水调拌的印模分别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10min、20min、30min,与清水冲洗组(对照组)作对照,每组10个印模,然后灌制人造石模型,用测量显微镜测量并比较人造石模型指标线长度的差异,精度为0.001mm,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0.1%洗必泰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蒸馏水调拌浸泡消毒组在浸泡20min以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0min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洗必泰直接调拌藻酸盐印模材进行印模消毒不影响印模复制精度,可用于口腔科印模消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膈肌超声评估比较新斯的明和舒更葡糖钠拮抗后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8月行择期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斯的明+阿托品组(N+A组,n=51)和舒更葡糖钠组(SUG组,n=49)。麻醉过程中行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N+A组患者予新斯的明50 μg/kg+阿托品15 μg/kg,SUG组予舒更葡糖钠2 mg/kg拮抗,并在TOF比率≥0.9时拔除气管导管。在术前,拔管后10、30 min分别行膈肌超声检查。采用低频探头于右侧锁骨中线、右肋缘下方测量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DB)和嗅物吸气时膈肌运动速度(V-S),再采用高频探头于右侧膈肌附着点测量深呼吸时膈肌厚度变化率(TF-DB)。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PORC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DE-DB、TF-DB、V-S等。结果 以TF-DB≤36%定义PORC,SUG组10(4.3%比31.1%;χ2=11.541,P=0.001)、30 min(0比17.6%;P=0.001)PORC发生率显著低于N+A组;以TF-DB≤36%或DE-DB≤4 cm定义PORC,SUG组10(8.2%比33.3%;χ2=9.543,P=0.002)、30 min(0比19.6%;χ2=8.608,P=0.003)PORC发生率显著低于N+A组。拔管后10、30 min SUG组DE-DB[(6.5±1.6)cm比(5.6±1.4)cm;t=-3.185,P=0.002和(6.9±1.5)cm比(6.1±1.4)cm;t=-2.712,P=0.008]和TF-DB[(60.1±18.8)%比(49.1±20.0)%;t=2.739,P=0.007和(65.0±20.1)%比(49.9±19.1)%,t=-3.686,P<0.001]显著高于N+A组。结论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术后膈肌运动,降低PORC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手术难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及生存信息。按术中发现癌栓粘连静脉壁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4例为癌栓粘连静脉壁组(deep invasive tumor thrombus, DITT), 30例为非粘连组(non-invasive tumor thrombus, NITT)。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单因素比较,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NITT组相比,DITT组患者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手术时间更长(362.5 vs. 307.5 min,P=0.010),手术出血量更多(1 200 vs. 450 mL,P=0.006),围术期输血量更多(800 vs. 0 mL,P=0.021),血浆输注量更多(200 vs. 0 mL,P=0.001),开放手术占比更高(70.3% vs. 36.7%,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长(9.5 vs. 8.0 d,P=0.036),且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更高(46.9% vs. 13.8%,P=0.002)。DITT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更差呈正相关(P=0.022),即使在多因素分析中,DITT仍是影响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HR: 4.635 (1.017~21.116),P=0.047]。结论: 对于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癌栓粘连静脉壁会明显增加其手术难度,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的SLE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眼病组),按性别、年龄匹配病程中无视物模糊症状及眼底检查没有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50例(非眼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眼病组患者最常见的眼底表现为棉絮斑(33/50,66.0%),其次是视网膜出血(31/50,62.0%)。视网膜病变可发生在SLE病程的任何阶段,中位时间为1年(病程范围为20 d至30年)。眼病组出现狼疮性肾炎比例(72.0% vs. 46.0%, P=0.008)和浆膜炎比例(58.0% vs. 28.0%, P=0.002)显著高于非眼病组。眼病组同时出现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比例较非眼病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眼病组相比,眼病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比例(30.0% vs. 12.0%, P=0.027)、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中位数22.0 vs. 10.5, P < 0.001)、红细胞沉降率(P < 0.001),C反应蛋白水平(P=0.019)和24 h尿蛋白定量(P=0.026)均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减低[(91.64±25.18) g/L vs. (113.96±18.57) g/L, P < 0.001]。与非眼病组相比,SLE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0),CD4+T细胞比例明显减低(P=0.02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减低(P=0.051)。结论: SLE视网膜病变提示更高的SLE疾病活动性,更易合并肾脏系统、血液系统等损害,建议对所有SLE患者尽早进行眼底筛查。SLE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更显著的B细胞异常增殖,应给予积极治疗以防止其他重要脏器受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根据影像资料划分病灶所在的肺段位置,来选择位于P区的ⅠA1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方法,比较根据新的肺段分区方法采取手术方式的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55例,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楔形切除术组(A组,n=34)和肺段切除术组(B组,n=21)。结果: 位于P区的ⅠA1期非小细胞肺癌,A组的手术时间为(18.50±5.55)min,B组为(61.23±9.83)min;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分别为(3.14±0.95)d和(4.95±1.39)d;术中出血量两组分别为(12.67±6.54)mL和(103.71±16.99)mL;住院经济花费两组分别为(3.59±0.50)万元和(6.19±1.02)万元;术后肺漏气两组分别为2例(5.88%)和6例(28.57%),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肺漏气与不同的手术方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组相比,A组能缩短手术时间(OR=2.58,95%CI:1.71~3.90,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OR=2.91,95%CI:1.01~8.84,P=0.04)和减少肺漏气(OR=7.12,95%CI:1.13~37.21,P=0.04)。结论: ⅠA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位于P区采取的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比采取肺段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 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 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 P=0.138)、5年生存率[(81.7±5.9)% 比(87.2±4.2)%;χ2=0.483, 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 比(85.5±4.8)%;χ2=0.010, 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