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社区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教育课程进行设计并探索其实施效果。 方法 借鉴中国香港康复会长期病自我管理教育相关理论,制定脑卒中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内容。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7例,对照组58例。监测2组患者入组前后血压,并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及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估,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结果 初次建立了方庄社区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层面设计了脑卒中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客观评价了课程的应用效果。完成了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血压及慢性病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负担调查。2组研究对象血压值在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分别在入组前对干预组及对照组进行测量,平均得分分别为(196.23±47.29)分、(203.38±54.1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平均得分分别为(225.91±43.22)分、(204.83±54.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分别在入组前对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测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5.42±9.35)分,(24.66±7.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平均得分为(22.80±10.96)分、(24.06±8.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课程设计合理,适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通过该课程的实施,提高了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降低了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慢性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慢性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斯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LiHF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万利利  宋雅  王会君 《中外医疗》2023,(36):151-155
目的 观察探讨健康促进模式下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健康行为、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60,辅以健康促进模式下护理),对比两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血压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P=0.027)。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评分(128.33±7.47)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161.65±9.45)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48.21±7.3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7、10.533、3.561,P均<0.001)。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 健康促进模式下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护理人员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22.36±28.19)mm Hg,平均舒张压(81.36±9.18)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174.95±37.55)mm Hg、(105.25±11.36)mm Hg(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血压监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选择2017年1—4月在我院心血管病区、内分泌科、呼吸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8月同病区同类疾病患者50例设为管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持续时间为6周。干预结束后分别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比较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管理组AHSMSRS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明显较高(均P<0.01);SF-36QOL量表8个维度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较高(均P<0.01)。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不间断的护理支持,可提高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再入院率,减少医疗费用,维护老年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赵敏  王庆  刘秀 《中外医疗》2023,(23):150-154
目的 探讨医共体护理对老年肺栓塞患者消极心理、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状况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老年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医共体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消极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自我效能评分(52.26±2.35)分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65.74±3.4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92.91±4.07)分高于对照组的(87.45±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5,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结论 对老年肺栓塞患者采取医共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消极心理,显著提高自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自我效能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自我效能干预;2组患者于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评估量表测定)、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测定]及遵医行为(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测定)。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评分[(43.51±3.42)分]高于对照组的(37.42±3.40)分(t=9.782,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127.96±14.58)分]高于对照组的(102.51±1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3,P<0.05)。观察组干预后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情绪控制、合理膳食及准确运动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11.580、7.500、6.710、10.210、7.070,均P<0.05)。 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慢性胃炎患者遵医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护-患"三人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糖尿病科治疗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互联网"医-护-患"三人行一体化管理)120例和对照组(常规宣教、监测血糖及调整胰岛素)100例,两组患者均随访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自我管理效能、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和焦虑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体化管理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9±1.7)mmol/L vs(7.6±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1.6)%vs(7.2±1.8)%]、低血糖发生率(9%vs 19%)、焦虑[(38.2±12.7)分vs(42.8±11.8)分]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而自我管理效能[(78.1±22.6)分vs(69.4±21.9)分]、自我管理能力(22.1±2.8)分vs(17.6±3.2)分、生存质量[(74±10.1)分vs(85±14.6)分]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医-护-患"三人行一体化管理模式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季淑 《黑龙江医学》2021,45(6):602-604
目的:探究基于目标管理法的健康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取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的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以及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测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使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量表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76.34±4.76)分,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67.28±4.08)分,且观察组患者伙伴关系、执行自我管理、问题解决以及情绪处理四个分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10.23±4.48)分,对照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19.87±6.61)分,且观察组患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以及身体负担三个分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与SD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得分(32.54±7.81)分、SDS得分(37.20±6.89)分,对照组患者SAS得分(41.12±6.34)分、SDS得分(43.57±8.29)分(P<0.05).结论: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的健康宣教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春燕  张学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79-1782
目的 焦点解决模式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共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的预后作用不明确,将焦点解决模式作为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其在该人群中的优势。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GAD共病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联合焦点解决模式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分别干预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监测血压评估2组患者的焦虑水平、自知力及依从性、血压水平。 结果 2组在干预后HAMA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ITAO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HAMA为(8.20±2.77)分,对照组为(10.00±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P<0.05);研究组ITAQ为(19.02±1.97)分,对照组为(18.0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 相对常规护理,对老年焦虑伴高血压患者进行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焦虑情绪,改善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控制高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老年患者中施行综合年龄评估(comprehensive age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28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老年患者(≥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CGA模式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态。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2.55±0.16)分]、社会活动能力评分的改善[(1.97±0.34)分]均较对照组[(1.78±0.30)分,(1.47±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8、9.611,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的改善[(2.31±0.36)分、(2.93±0.52)分]均优于对照组[(1.65±0.30)分、(1.97±0.24)分,t=11.267、13.410,均P<0.001]。 结论 对老年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实施CGA模式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斜土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居住在上海市斜土社区的3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部分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继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值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好于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国禄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2020-2021
目的:探讨西部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地区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高血压管理键康教育,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半年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效能及健康结局改变情况。结果: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半年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改善,且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情况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功能状况中,研究组疾病对生话的影响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可改善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差,覆盖率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并研究移动医疗D2C模式应用于基层社区高血压病及慢性病管理中的深远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镇江市江滨医疗集团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并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移动医疗慢病管理模式组(59例),B组为慢病传统管理模式组(44例)。其中A组运用D2C移动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B组进行常规门诊诊疗。比较2组高血压病患者在进行管理前和管理12个月后的高血压病控制效果;同时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以及院外自我管理等情况。 结果 A组末期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低于B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并发症、满意情况、院外管理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7、11.928、7.555、9.936,均P<0.05),说明A组的知晓情况、满意情况、院外管理情况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少。 结论 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了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的控制,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掌握,强化了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并发症,获得患者对移动医疗的满意认可,最终塑成了高血压病患者的科学生活理念,提高了该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的老年COPD患者132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即患者在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一次,提供给患者相应的自我管理知识和宣传教育,干预组患者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构建以老年COPD患者及医院专科护士为主体的医院延续护理干预轨道和以老年COPD患者及社区护士为主体的社区干预轨道,增强三主体双轨道的交互作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在老年COPD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参考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预后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干预效果、满意度等数据。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分别是61.6±4.6、53.6±3.7,实验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26例,实验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0%、72.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现状,探讨3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方法 应用Herth希望量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153例CKD(1~3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法建立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患者希望水平总体中位得分为40.0(36.0,44.5)分,85.0%患者处于高等希望水平;中位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为8.3(7.1,9.4)分;自我管理总体得分为(89.0±13.4)分。不同年龄段、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及CKD分期者,其在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状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及婚姻状况与患者自我效能有关,年龄大于65岁者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均<0.05),已婚者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单身者(P<0.05)。希望水平对自我效能(β=0.67,P<0.05)和自我管理均有直接影响效应(β=0.46,P<0.05)。结论 CKD1~3期患者希望水平普遍较高。希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孟佳  杜少英  王彦  娄士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90-3994
背景 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5-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从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遴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6、41例。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176,P组间<0.05;F组间=4.436,P组间<0.05);两组干预方法与时间之间(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173,P交互<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573,P时间<0.05)。干预3、6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自我效能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