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方舱CT放射防护现状,分析设备质量控制与场所防护存在的问题,保障放射诊疗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022年4—9月收集全市方舱CT放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配置、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个人剂量监测等信息,并开展方舱CT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结果 2022年广州市共有27个方舱CT工作场所,放射诊疗许可证办证率为25.9%,7个方舱CT场所未配置铅床单,防护用品配置合格率为81.5%;方舱CT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100.0%;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为(0.29±0.17)μSv/h, 2个方舱CT的工作场所中存在3个检测点位(机房门)超过2.5μSv/h,方舱CT场所合格率为92.6%,方舱CT检测点位合格率99.2%;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22±0.08)mSv,与非方舱CT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7,P>0.05)。结论 广州市方舱CT放射防护状况总体情况良好,基本符合放射防护标准要求;但个别场所外照射泄漏的问题仍存在,部分场所防护用品未配齐。应加强辐射防护管理,完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种CT机电离辐射的适形防护方法,以减轻CT方舱的整体质量,使其在复杂路况的运输成为可能.方法:分析CT机X线剂量分布曲线,结合CT方舱的使用环境,研究防护材料的特性,推导出CT方舱电离辐射适形防护的计算方法.结果:在满足辐射防护国标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适形防护方法,将防护材料的用量减少60.2%,满足了CT方舱的运输条件.结论:电离辐射的适形防护方法可有效减少防护材料的用量,降低CT方舱的总体质量,对于日常电离辐射的防护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朔州市属医院CT机质量控制状况及放射防护情况,分析市属医院CT机质量控制和防护现状,探讨提高CT机质量控制,改进放射防护的措施。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对CT机房进行放射防护监测。结果 大部分CT机质量控制结果都能符合国家标准,部分CT机房放射防护不符合要求。结论 加强CT机质量控制检测,对不合格CT机房进行整改,加大对市属CT机房的放射防护监管,确保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方舱CT机房辐射防护现状,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权益。方法 对广州市5家医疗机构方舱CT的放射防护设施及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与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的5间方舱CT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在30.23~31.59 m2之间,最小单边长度在4.58~4.68 m之间;方舱CT摆放位置均避开了门、窗等容易发生射线泄漏的位置;机房均采用了铅当量为4 mmPb的防护材料;5间机房均为成人受检者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4间机房为儿童受检者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5间机房均配置了防护用品专用支架、动力排风装置,5间机房均配置有规章制度及温馨提示、门灯联锁装置及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均有效;设备影像质量控制及防护检测结果均合格。与传统CT机房相比,控制室防护门及机房防护门四周门缝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相对较高,1台方舱CT机房排气口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略偏高。结论 5家医疗机构方舱CT的放射防护设施设置基本满足辐射防护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仍需完善部分防护设施的配置,考虑机房设置位置、使用材料的特殊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放射防护性能的医用X线诊断方舱,该方舱可用于平战时伤病员的X线诊断检查。方法:通过对方舱设计要求的分析,进行了该舱布局、放射防护性能及其他性能设计,依照设计方法进行了样舱试制,并对样舱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研制出了一种实用的医用X线诊断方舱。结论:所研制的医用X线诊断方舱放射防护性能符合GJB1105—1991的相关规定要求,满足使用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部分CT机及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摸清贵州省 CT及其防护设施的防护现状 ,为搞好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物理仪器进行 X射线辐射剂量水平检测。结果 :对受检者头部进行扫描时 ,其头部层面剂量平均值为 3 3 .3 m Gy。此值为普通 X线胸透剂量 [4 ]的 46倍 ,普通胸片剂量 [4 ]的 1 66倍 ,扫描室内存在一定的散漏射线 ,扫描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为 (0 .0 6~ 1 5 6.0 )× 1 0 - 6 Gy· h- 1 。结论 :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除个别外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扫描室门窗接缝应严密 ,并适当增加接缝处屏蔽重叠部分 ;从放射卫生防护角度出发 ,医疗照射应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这两个原则 [4 ] ,除受检者和因特殊情况需携扶而留在扫描室内的陪伴人员应进行屏蔽外 ,其他人员不应在机房内逗留 [3] 。  相似文献   

7.
PET/CT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应用范围逐渐向全世界普及,与之对应的放射防护成为摆在放射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难题。笔者旨在总结国内外有关PET/CT放射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对PET的放射防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当前防护现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东省部分CT机质量控制和CT机房防护情况,为放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某第三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019—2021年对392台次CT机的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数据,统计分析CT所在医院级别、CT生产厂家、CT质量控制检测结果、防护检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 被检CT机覆盖了广东省各级别医院,分别来源于国内、国外9个主要CT设备制造商;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9.88%,其中5次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超标情况中,4次为控制室防护门,1次为机房墙体;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整体合格率99.49%,不符合指标出现在定位光精度和重建层厚偏差。结论 广东省近年来CT设备质量控制和机房防护情况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自贡市全部26台X射线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与其机房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了解CT机设备性能现状和机房放射防护情况,以便研究提高CT机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效果的措施。方法 按照《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5-2012提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自贡市26台X射线CT机质量控制指标中CTDIw、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CT值(水)、噪声、重建层厚偏差、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的合格率为100%,均匀性的合格率为96.2%,CT值线性的合格率为92.3%,有23台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总合格率为88.5%。26个CT机房中有1个机房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超过2.5 μSv·h-1,合格率为96.2%。结论 CT机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中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重建层厚偏、CTDIw(mGy)、CT值(水)、噪声、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的合格率高,但均匀性和线性的合格率稍低,CT机房放射防护监测中仍有不合格监测点,因此须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与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移动式CT辐射危害与防护规律。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移动式CT辐射场周围进行散漏射线检测和CT装置剂量学、影像质量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移动式CT的性能及运行特点对受检者、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防护提出了新的课题。结论 应根据移动式CT应用特点,探索其放射防护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保证天津市现运行CT机的影像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使用质量的监测和监管.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评价方法.结果 通过对87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分析得知,全部10项检测指标合格率均在78%以上,6项检测指标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天津市现运行CT机的总体性能状况良好,部分医院更新了原不合格的CT机,使全市CT机总体应用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连市2017年医疗机构(除口腔诊所或门诊)开展放射诊疗服务情况、接受X射线诊断的患者或受检者情况和监测点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情况。方法 通过对大连市所有医疗机构的调查和对15家监测点医疗机构的监测,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服务、接受X射线诊断的患者或受检者以及监测点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X射线装置质量控制检测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全市277家医疗机构均开展了X射线诊断学,开展率为100%;开展介入放射学的有14家,占5.1%;开展核医学的有5家,占1.8%;开展放射治疗的有8家,占2.9%。全市医疗机构使用X射线诊断的人次数为4 140 427,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2 285 306人次,占55.2%;CT诊断1 740 424人次,占42.0%;其它诊断114 697人次,占2.8%。15个监测点医疗机构、141个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水平均合格,X射线装置的性能检测均合格。结论 CT机的使用率非常高,应注意CT机使用的正当性,并加强辐射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洛阳市CT机质量控制检测指标情况和CT机机房防护状况。方法 2016年抽查洛阳市45家医院的55台CT机、2017年抽查洛阳市32家医院的37台CT机,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和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质量控制检测结果,2016年检测合格率63.60%,2017年检测合格率8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6年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检测合格率均在60.00%~65.52%之间,2017年一级医院检测合格率78.90%,二级和三级医院检测合格率均为100.00%;2016年小于16排的CT机检测合格率51.85%,16排CT机检测合格率70.60%,64排及以上CT机检测合格率81.80%,2017年小于16排的CT机检测合格率86.60%,16排CT机检测合格率85.70%,64排及以上CT机检测合格率100.00%;CT机质量控制检测的单项指标合格率情况,2016年CT值线性合格率为76.36%,其余均在90.0%以上,2017年的单项指标合格率均在90.0%以上。CT机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检测结果,2016年机房检测合格率98.04%,2017年机房检测合格率97.30%。结论 洛阳市2016年CT机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较低,虽然2017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监管,重点是一级及以下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8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诊疗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Z 130—2013的方法要求,对深圳市17家医疗机构的18台DSA设备进行状态检测,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和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18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为44.4%,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第二术者位结果略高于第一术者位,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一术者位的腹部位置和第二术者位的胸部位置所受的辐射剂量值最高。DSA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合格率为88.9%,机房外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处于安全水平。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重视腹部区域的防护问题,重点关注第二术者位的防护问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自觉规范穿戴铅橡胶围裙等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辅助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天津市81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 35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中,符合率最低的为警示标志和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7.
水凝胶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团,能被水溶胀但不溶于水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多种医学特性,水凝胶已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广泛应用于伤口敷料、药物载体、组织支架等多个医学领域。本文仅介绍了水凝胶在放射损伤救治及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X射线辐射危害的控制策略,达到CT检查合理优化应用。方法 结合西门子64层螺旋CT电离辐射特点,CT设备质控管理以及相关放射卫生规范规定,对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的特征、危害性、剂量控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控制多层螺旋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危害不仅要在技术层面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还要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防护文化水平来降低集体剂量。结论 在保证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利益基础上,提高工作人员CT操作技术水平同时,强化医务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文化意识,来优化合理的应用CT检查,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多层螺旋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PET/CT使用基本状况,通过对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的监测,掌握目前上海市PET/CT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普查上海市PET/CT医疗机构,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β表面污染两项检测指标进行现场监测。结果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共有PET/CT 13台。现场检测表明,候诊室及注射室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相对较高,候诊室门四周最高达19 552 nSv/h,注射室桌面最高达6 136 nSv/h,注射室中央最高达5408 nSv/h。PET/CT工作场所β表面污染无超国家标准限值情况,但注射室内,尤其是传递窗及废物桶四周仍然较高。结论 上海市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较得当,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能控制在标准限值内,但国家标准对PET/CT等核医学场所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没有限值,防护重点仍是外照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