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西林科院油茶苗圃中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南荣油茶C.nanyongensis、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apa.和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共5个油茶物种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发病最为严重,病株率为100%,根结指数为53.8,通过鉴定,该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荣油茶和陆川油茶的发病情况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3%和18%,根结指数分别为7.4和5.0;宛田红花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的病株率分别为4%和2%,根结指数分别为0.8和0.4,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茶软腐病发病期,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较低,防治效果为76. 9%; 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68. 9%;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2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比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低,为61. 1%。40%丙环唑微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偏低。  相似文献   

3.
开展不同剂量的5种药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茶软腐病发病期,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丙环唑微乳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油茶树进行整株喷施,对油茶软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较低,防治效果为76. 9%; 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68. 9%;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2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比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低,为61. 1%。40%丙环唑微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偏低。  相似文献   

4.
祁门县现有油茶经营面积4.1万亩,规划新造油茶林2.1万亩,油茶已成为祁门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一般仅为40%~60%,经调查研究,现提出比较科学的栽植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十二五"期间我国油茶产业产值为研究对象,分析油茶产业发展概况,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油茶产业在各省发展的特点,并根据GM(1,1)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油茶产业产值。结果表明:我国油茶产业年产值2015年比2011年增长了157. 9%,各省油茶产业发展分化严重,湖南和江西所占比例分居第一和第二,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油茶产业在各省林业产业中所处的地位差异较大,江西、广西、广东和贵州4省油茶产业为竞争性强的优势产业;预测2020年我国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1535. 45亿元,湖南和江西分别占全国的33. 4%和32. 9%,在全国油茶发展中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油茶炭疽病拮抗真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防治油茶炭疽病,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油茶炭疽病叶、病果中分离到病原菌,经柯赫法则验证是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集油茶健康叶,通过分离筛选,共获得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真菌3株,编号为C5、S2、H1s,它们在PAD平板上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0.7%,60.O%、58.0%.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 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 d,越南油茶为15 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 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 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率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给筛选抗旱性强的油茶优良单株以选育油茶抗旱砧木提供参考依据,以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这6个油茶物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制浇水使土壤自然干旱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苗期抗旱性的强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分别达到5.09%和3.11%,均显著高于其它油茶物种;而香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均最小,仅分别为2.42%和1.10%;6个油茶物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6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的抗旱性均存在分离情况,依其永久萎焉系数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0%~1%、1%~2%、2%~3%、3%~4%、4%~5%共5种抗旱类型,其中,广宁红花油茶的抗旱类型分布在3~5级之中;博白大果油茶分布在2~4级之中,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均仅在2、3级之中有分布,香花油茶只在1、2级之中有分布。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相似文献   

10.
油茶芽苗嫁接是用尚未展叶的油茶胚苗作砧木,从油茶大树采枝条作接穗繁殖油茶良种的一种方法.我们于1983年6月下旬嫁接924株,成活709株,成活率达76.4%.1984年从5月28日至6月23日用决选的18株优树枝条嫁接了5130株,成活4209株,成活率为82.4%.已成活植株抽梢展叶正常,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叶面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盆栽油茶幼苗喷施几种叶面肥试验,分析了其对1年生油茶幼苗苗高、地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各不相同.1.5%尿素能显著提高幼苗的苗高;0.1%磷酸二氢钾+0.2%硼肥能显著促进地径增长;0.15%红A硼能显著提高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重;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叶片比叶重.叶面肥的合理选择及施用能促进油茶幼苗的生长,在油茶优质苗木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百菌清等3种药剂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仅丰城市油茶面积就达3.49万 hm2 ,但是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却很低 ,除油茶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及虫害等因子外 ,油茶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 1997年和 1998年测报调查 ,我市油茶炭疽病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发生 ,其发生面积分别为 1.92万 hm2 和 2 .16万hm2 ,果实一般被害率为 2 0 %~ 30 %,严重地区达到 70 %~ 80 %,防治油茶炭疽病已是当前油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8年市森防站成立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组 ,分别以 75 %百菌清、6 0 %百菌通和 5 0 %的甲…  相似文献   

13.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于油茶幼林初期只投入无产出的实际问题,在油茶新造林开展套种药食同源植物平卧菊三七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平卧菊三七后,通过日常的精耕细作,使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全氮和水解氮的含量分别降低30.1%和21.2%;全磷降低10%、有效磷增加9.6%;全钾增加14.0%、速效钾增加14.3%;有机质增加22.4%.土壤容重减少8.6%,总孔隙度增加19.8%,含水量增加32.3%.同时不会影响油茶的生长,既为油茶幼树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环境,又能降低油茶幼林的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15.
油茶象危害油茶果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油茶杂交试验林果实的果径、果高、果重、籽重(种仁重)以及果实受害率等进行测定,分析油茶象对油茶果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油茶林分中,株受害率为94.7%,平均虫果率为14.7%;健康果平均果径为3.01 cm,显著地大于虫果的2.86 cm;健康果平均果高为3.05 cm,显著地高于虫果的2.84 cm;健康果平均果重为16.8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的果重;健康果籽重为6.2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籽重4.8 g.个-1;结果表明:油茶象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油茶果的生长和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差异很大,B-9、GA和乙烯利等3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增22.4%、16.2%和11.2%,喷施生长调节剂后,还可使油茶鲜果含油量的快速积累提前到9月上旬;叶面喷施GA和B-9可以促进油茶种仁含油量提高42.6%和40.4%,比对照增18.0%和11.9%;喷施稀土和NAA对提高种仁含油率有反作用;油茶鲜果出籽率在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期间,呈现马鞍形增长的趋势,但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其作用不明显;油茶果实后熟期以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茶果出油率和出干籽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喷施赤霉素加萘乙酸(GA NAA)和只喷施赤霉素(GA)的处理出油率最高达6.01%和5.95%,分别比对照增22.1%和20.9%.  相似文献   

17.
鹿寨县油茶栽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198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全县油茶面积为9 300公顷,占当时林业用地面积的5.2%.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油茶及其产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提升,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油茶品种果壳及饼粕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宁、皂素、多糖和黄酮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壳和饼粕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因油茶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以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及岑软3#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ruan 3’)为研究对象,参照LY/T 1083-2008测定果壳中的单宁,参照SN/T 1852-2006测定果壳和饼粕中的皂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壳和饼粕中的多糖和果壳中的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油茶果壳含有的单宁类化合物在含量上有一定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陆川油茶(14.10%),岑软3#油茶(12.21%),香花油茶(11.20%),单宁纯度最高为岑软3#油茶(47.73%),最低为陆川油茶(42.22%);果壳中的皂素含量均在5%以下,不同品种间差异不大,而岑软3#油茶饼粕中的皂素含量高达19.29%;陆川油茶果壳中的多糖高达12.99%,与饼粕中的多糖含量相近,而香花油茶果壳中的多糖仅为1.68%,品种间差异较大;3种油茶果壳中的黄酮含量在4.95%~6.84%之间,与品种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油茶的传粉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一种秋冬季开花的重要油料植物.为了探讨油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改造油茶低产林以提高油茶结实率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和参考资料,从花粉限制和传粉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油茶花粉的活力、花粉的可育性及花粉量、花粉量与胚珠数的比率(P/O)、柱头可授性、花蜜量及花蜜含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8 h后油茶花粉的活力达到最大,平均为(71.0%士0.056 oA);花粉的可育率为(93.97 oA士1.62%)(n=30);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第2天达到最大,每朵花的花蜜量平均为(421.2:E14.0)uL(n=30),其含糖量为(29.12%±0.94%)P/O为(17 675.08+302.II)(n=20).根据Cruden(1977)的标准,P/O之比值为(17 675.08±302.11),测定结果表明了油茶的交配系统为专性异交型.  相似文献   

20.
安徽江淮油茶‘凤阳1~6号’选优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安徽江淮地区无油茶良种推广的问题,自2007年以来,在安徽油茶分布的最北缘凤阳县,开展油茶优树选育工作。经过资源调查、初选、复选后,于2011年筛选出‘凤阳1~6号’6个油茶优良单株。这6个优良单株平均单果质量为16.99 g,平均株产量9.62 kg,鲜出籽率为45.22%,干籽率为62.41%,出仁率为69.17%,仁含油率为51.45%,果油率为10.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3%,单位产油量0.13 kg/m2,各项指标均达到我国油茶优树的选择标准。该系列油茶优树的选出为安徽江淮地区乃至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发展油茶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