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不同时限及振幅时心功能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A组),另选择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收集并整理其完整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心衰不同QRS波振幅特点,对比两组∑QRS振幅、R+S振幅、RV1+SV5振幅;比较QRS<120ms、QRS≥120ms患者的∑QRS振幅、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结果 观察组∑QRS振幅、R+S振幅、RV1+SV5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QRS<120ms组的∑QRS振幅高出QRS≥120ms组(P<0.05)。两组LAD比较无差异(P>0.05),但QRS<120ms组LVEF高出QRS≥120ms组,LVEDd低于QRS≥120ms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120ms组和120ms组,分析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及左心室大小、左室壁厚度、二尖瓣返流、室内传导阻滞和住院死亡率间的关系。结果①QRS波时限120ms组LVEF、LVES、LAD、LVEDd均大于QRS时限120ms组;②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住院死亡率、室壁厚度、束支阻滞及房室阻滞发生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QRS时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QRS时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入选的89例老年CHF患者的心电图的QRS时限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QRS<120 ms组和QRS≥120 ms组,比较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终点事件,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该研究的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的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探讨此种变化特点对康复指导的意义.方法 选取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本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将其分成QRS波≥120 ms组(32例)和QRS波<120 ms组(38例),再选取40名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比较各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并对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Dd、LVEF、LAD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差异(P<0.05);观察组中,QRS波≥120 ms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左房内径(LA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其QRS波振幅随着时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与其心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首先要详细掌握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的特点,并根据次特点为康复治疗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比例,为进一步有的放矢的更好开展CRT工作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方法连续入选本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同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得QRS波群时限,并将心电图表现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共入选451例,以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占80.3%。2QRS波时限≥120 ms147例(占32.6%),其中,QRS波时限≥120 ms心电图表现类型为左束支阻滞84例(18.6%),心室内阻滞44例(9.8%),右束支阻滞19例(4.2%)。3年龄段30岁、30~39岁、70~79岁、≥80岁QRS波时限与性别无差异,而40~49岁、50~59岁及60~69岁年龄段,女性宽QRS波的比例高于男性。4将QRS波时限分为120 ms、120~135 ms和≥135 ms三组,显示QRS波时限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存在正相关。5QRS波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QRS波时限越宽,心功能越差。6QRS波时限与LVEF值(分为0.20,0.20~0.30及≥0.30)呈负相关(r=-0.1402,P=0.0028)。结论国内心衰患者存在CRT适应证者的比例并不低,QRS波时限与左室内径、心功能及LVEF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6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QRS时间分为≥120ms组(n=120)和〈120ms组(n=500),比较两组患者QRS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左心室大小、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死亡率。结果①≥120ms组QRS时间(143±21)ms,〈120ms组为(89±12)ms;②〈120ms组LVEF及LVFS分别为(47.02±16.13)%、(22.85±10.34)%,均较≥120ms组(37.00±13.91)%和(15.65±8.83)%大(P〈0.01);⑨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120ms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120ms组大(P〈005或001);⑧≥120ms组二尖瓣反流率(82.1%)较〈120ms组(67.5%)高;⑧两组患者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间可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老年严重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时限异常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将QRS波120 ms患者45例纳入A组,将QRS波在120~160 ms患者28例纳入B组,将QRS波160 ms患者20例纳入C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3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心肌阶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s)的极差(Ts-max-min)水平。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结果 3组性别、年龄、NYHA的功能分级、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QRS、Ts-max-min均明显大于B组、A组,B组QRS、Ts-max-min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Ts-max-min100 ms作为判定左室收缩失同步化标准,A组发生17例(37.78%),B组16例(57.14%),C组14例(70.00%),3组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呈正相关(r=0.274,P=0.008)。结论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密切相关,可将QRS波时限异常用于早期评价老年CHF患者是否发生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依据,为临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1例CHF患者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组(57例)、Ⅲ级组(59例)、Ⅳ级组(45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生化指标[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各组均接受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出院后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35例、非MACE组126例。Pearson相关法分析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预测CHF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CHF组额面Q...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73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非心衰组),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将心衰组分为QRS时限100 ms组(n=271),QRS时限100 ms~119 ms组(n=108),QRS时限≥120 ms组(n=94)三个亚组。比较心衰组、非心衰组之间QRS时限、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比较心衰组三亚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LA、LVEDd的差异,分析QRS时限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较非心衰组QRS时限明显延长(101.45 ms vs.94.95 ms,P=0.000)、LA明显增大(39.73mm vs.31.07 mm,P=0.000)、LVEDd明显增大(51.88 mm vs.43.54 mm,P=0.000)。心衰组三亚组之间LVEF、LVFS、LA、LVEDd有显著差异(P0.05),且QRS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与LA、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及衰竭心脏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QRS波时限〉120ms患者,CRT治疗前后1周行心电图检查。随访6~12个月,以心功能分级改善I级以上或6ra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25%以上作为临床有效的标准,死亡患者定义为无效,分析CRT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及QRS波时限缩短值对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79例患者人选,57例(72.2%)临床有效;(2)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治疗前舒张压、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房内径,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能预测CRT的疗效(P〈0.01)。结论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可以预测宽QRS波患者的CRT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QRS波群时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不稳定心肌痛(UAP)患者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患者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29例,均给予12同步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NSTEMI和STEMI患者QRS波群时限100 ms比例分别为40.00%和41.38%,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5);冠心病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男性比例为71.79%,明显高于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P0.05);冠心病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Gensini评分分别为(51.90±7.20)mm和(81.24±31.11)分,明显高于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9.87±8.10)%,明显低于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P0.05);冠心病不同QRS波群时限患者冠脉病变支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波群时限可能与冠心病患者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Gensini评分以及性别有一定关系,而心肌梗塞时,发生QRS波群时限延长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QRS波时限改变及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接受CRT术,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11%~35%(27.15±6.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106mm(75.35±11.01mm),Q...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扩心病慢性心衰患者7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3)、Ⅲ级组(n=25)、Ⅳ级组(n=22),同期纳入无慢性心衰的扩心病患者30例为扩心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HCY水平和脑钠肽(BNP)浓度,QRS波时限,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血清HCY水平及QRS波时限的差异,观察扩心病心衰患者血清同型HCY水平与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分级、BNP、LVEDd、LVEF关系。结果①扩心病心衰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②QRS波时限在扩心病心衰组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延长;③扩心病心衰组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清HCY、BNP、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评价扩心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与血清HCY结合对扩心病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远期预后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左室造影证实LVEF≤35%,出院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时限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QRS时限120ms组,QRS时限≥120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远期预后。影响全因死亡、心脏移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21例,5例患者失访,916例患者完成研究。入选患者中QRS时限120ms患者835例(91.2%),QRS时限≥120ms患者81例(8.8%)。与QRS时限120ms组比较,QRS时限≥120ms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功能分级有所减低;房颤病史更为常见。916例患者随访9-58月,49例(5.3%)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发生全因死亡、新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再入院,心脏移植事件总计96例(10.5%)。Cox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35%,QRS时限≥120ms,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LVEF≤3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120ms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心脏移植事件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波时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普通标准12导心电图选择窦性心律的DCM住院患者(DCM组)30例,符介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摄心脏正位片,比较两组心电图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LAED、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MR),X线心胸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R间期(P<0.05)、QRS波间期(P<0.01)、LAED、LVED和LVEF(均p<0.01)及x线心胸比(P<0.01)明显不同,DCM患者中P-R间期或/和QRS波时限延长者具有更严重的MR和更低的LVEF(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R间期延长或/和QRS波时限延长与LVEF、MR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窄QRS波群的CHF患者行CRT治疗,观察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6 min步行试验(6 MWD)、左心室收缩期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和左室间隔和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Ts)的变化情况。结果:CRT术程顺利,术后6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3.6±0.5)vs.(2.7±0.6)]、LVEF[(0.26±0.04)vs(0.32±0.08)]和6 MWD[(203±9.3)m vs.(343±11.3)m]明显改善(P<0.05);LVIDd[(73.9±5.4)mm vs(68.1±3.2)mm]、Ts-SD[(47.3±6.5)ms vs(34.2±7.8)ms]和Ts[(92.1±27.2)ms vs(64.4±8.5)ms]较术前均显著缩小(P<0.05)。结论:对于经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存在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的窄QRS波群CHF患者,CRT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其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病猝死高危患者中有预测价值的无创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调查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情况。测量其中心电图记录清晰的200例患者(心肌病组)的心电图参数QRS时限、QT间期和Tp-Te间期,计算QTc。取80例健康者作为心电图参数对照组,比较2组QTc分布情况。根据QRS时限将上述200例患者分为QRS≥120ms(75例)和QRS<120ms(125例)。根据LVEF值将410例患者分为30%≤LVEF≤35%(207例),35%50%(18例)。分别对无创性指标LVEF、QTc、Tp-Te、QRS与VT/VF、SCD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10例中,245例(59.8%)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102例(24.9%),VT/VF 54例(13.2%),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3.7%),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3.7%),其余并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共59例(14.4%)。心肌病组中QTc≥460ms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2.0%:7.5%,P<0.01);Tp-Te与QTc呈正相关(P=0.009);QRS≥120ms者的SCD发生率比QRS<120ms者明显增加(32.0%:18.4%,P<0.05)。随着LVEF降低,SCD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VT/VF是心肌病高发SCD的常见原因。QTc≥460ms和Tp-Te延长、QRS≥120ms是预测心肌病患者SCD发生的有效参数;LVEF可能具有预测心肌病患者发生VT/VF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