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术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8月对病灶位于左肝外侧叶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腹腔镜下应用电刀或超声刀、线性切割器等切除左肝外侧叶。结果15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120ra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80ml。肿瘤全部完整切除,无破裂,完整取出标本的边界距肿瘤切缘1cm以上,术后病理证实切端未见癌细胞侵犯。术后无出血及胆漏,术后腹腔引流管3—4d。术后住院3—5d。12例肝癌术后随访1-20个月,平均12.5月,未见肝内复发及手术切口肿瘤种植,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 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右半结肠分离,辅助小切口,于腹腔外行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淋巴清扫、右半结肠切除和吻合。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5.7%(2/35)。平均手术时间181min,平均出血量94ml,辅助切口平均长5cm,平均术后住院日9d,术后早期肠梗阻1例。33例患者术后随访1~48个月,1例DukesC2期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4个月发现双肺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的Trocar穿刺孔及腹壁切口无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于各期的回盲部和升结肠肿瘤。只要手术医师遵守肿瘤处理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就能顺利地完成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人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难点及处理。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4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按肿瘤处理原则,内侧人路,结扎相应血管,清扫淋巴结,并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进行切除吻合。结果2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6~20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200ml,平均40ml。清扫淋巴结12~25枚,平均17枚。辅助切口4~7cm,平均5cm。术后住院6~9d,平均7d。除1例术后切口液化感染外,无其他切口或穿刺口并发症发生,无肠漏及腹腔感染等发生。18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2例发生肝转移,其余患者未见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正确选择后腹膜切开点,有利于肠系膜上静脉游离和融合筋膜间隙的分离;正确理解全结肠系膜切除、熟知胃结肠干的解剖变异,是减少术中出血和顺利完成规范化手术的成功要点。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2月68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和病理资料。术中按传统根治术的要求使用超声刀游离结肠或直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淋巴脂肪等组织。结肠癌根治性手术者,在腹部的左侧或右侧做5cm长的辅助切口,腹腔外行肠切除和肠吻合。Miles手术者在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后,在左下腹做辅助性小切口(乙状结肠造口处),切断乙状结肠后,腹部手术者行乙状结肠造口,会阴手术组经会阴行直肠切除。结果行左半结肠癌根治20例,右半结肠癌根治12例,横结肠癌根治9例,切除包括肿块在内的肠管约13—21.5cm;行Dixon术18例,Miles术9例,下切缘距肿瘤下缘3—5cm。术后病理证实两切缘均未见癌。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45.2min。出血量20—80ml,平均48.5ml。淋巴结清扫数3~18个,平均11.2个。1例直肠癌行Miles术式者术后会阴部切口裂开,无其他并发症。63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3个月。6例因术后7~12个月发生肿瘤转移死亡,术后生存时间18~36个月。未发现腹壁小切口和穿刺孔转移。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分析(附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45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8例,左半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20例,直肠癌12例。按传统根治术的要求术中使用超声刀或同时用结扎束游离结肠或直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淋巴、脂肪等组织。结肠癌根治术:在腹部左侧或右侧做5cm的辅助切口,腹腔外行肠切除和肠吻合。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者在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后,在左下腹做辅助性小切口(乙状结肠造口处),切断乙状结肠后,腹部手术组行乙状结肠造口,会阴手术组经会阴行直肠切除术。结果: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乙状结肠癌、直肠中上段癌根治术20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6例。腹腔镜手术35例,中转开腹10例,中转率22.2%。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280min,平均180min;出血50~100ml,平均80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8例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复发率22.9%。未发现腹壁小切口和穿刺孔转移。结论:依据结直肠肿瘤分期和部位选择合适的病例,用腹腔镜完成微创手术安全可行,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结肠结肠侧侧吻合(Overl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10月,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将53例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术分为腔内吻合组(19例)和腔外吻合组(34例)。腔内吻合组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镜下完成Overlap吻合,扩大脐部观察孔至4 cm将标本和标本袋取出;腔外吻合组扩大左侧腹切口至4~6 cm,体外完成切除和结肠结肠端侧吻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手术费用。结果腔内吻合组术后疼痛评分低[(5. 6±1. 4)分vs.(6. 7±1. 5)分,t=-2. 508,P=0. 015],但手术费用高[(2. 8±0. 4)万元vs.(2. 1±0. 4)万元,t=5. 952,P=0. 000],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采用Overlap吻合方式安全可行,更为微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纤维结肠镜术中判断结肠的病变范围,腹腔镜完成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仰卧位,脐部上方、下方、左下腹、右下腹分别置入10 mm trocar,右上腹置入5 mm trocar。右半结肠切除时腹腔镜置放于下腹部,左半结肠切除时腔镜置于右下腹部。术中经右结肠断端置人纤维结肠镜配合定位。自回盲部始游离结肠至乙状结肠。扩大左下腹部切口至4cm,腹腔外回肠、乙状结肠吻合。结果2例结肠结核腹腔镜下可以明确观察到结肠、小肠壁的增厚、变硬等改变,术中纤维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的假性息肉及溃疡等病理改变已波及到降结肠及部分乙状结肠。手术时间分别170、190min。术中出血分别150、200ml。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肠结核。切除结肠及回肠术后近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大便每天5~6次,术后5、6个月随访大便每天1~2次。体重分别增加2.5、4kg。结论腹腔镜术中配合纤维结肠镜可以准确判断结肠的病变范围,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五孔法。切除胆囊、肝左内叶下段的肝组织,中上段胆管,切断距肿瘤1 cm处的肝侧胆管。清除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左、右肝管盆式成形,左上腹辅助4~5 cm小切口腹腔外胆肠Roux-en-Y吻合。结果 3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5例肠间吻合于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33例先扩大左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吻合后还纳回腹,重新气腹完成胆肠吻合。手术时间210~348 min,(267±47)min;术中出血10~210 ml,(82.6±63.5)ml。术后出现胆漏3例,未特殊处理,3~5 d后停止;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 d治愈;术后出血1例,在腹腔镜下手术止血。术后住院10~15 d,平均12 d。17例术后1周CEA均恢复正常,2.7~3.5μg/L,(2.73±0.49)μg/L;38例CA199术后均下降,但未恢复正常,40~90 U/ml,(69.4±20.1)U/ml。术后35例(92.1%)随访6~30个月,(12.5±5.8)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转移癌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其余33例随访期间未见明确转移病灶。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是可行的,在达到根治切除目的前提下,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术后康复,术者应同时具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中间入路结肠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微创外科进行的150例腹腔镜辅助下各类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99例,左半结肠19例,乙状结肠32例。结果整体平均手术时间为(130.8±5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5.7±109.8)ml,无重大术中并发症发生。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11.33%。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者为吻合口漏12例,其次为吻合口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和深静脉感染1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4.56±10.44)d。大体标本的平均长度为(17.67±8.24)cm,肿块平均大小为(14.86±12.21)cm^2。经石蜡标本病理检查证实,除6例为绒毛管状腺瘤、1例为类癌、1例为错构瘤外,余142例均为腺癌。其中,按TNM分期,Ⅰ期46例,Ⅱ期50例,Ⅲ期46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有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的病例。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肠切除手术可选择中间入路完成。但采用该手术径路是否能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正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是使用腹腔镜、软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经自然腔道(直肠或阴道)取出标本的腹壁无辅助切口手术,与常规腔镜手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腹壁仅存留几处微小的trocar瘢痕。腹腔镜左半结肠、直肠肿瘤行NOSES屡见报道,我科2018年4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小儿肾上腺区肿物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9年10月~2022年3月我们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切除6例小儿肾上腺区肿物。取健侧60°卧位,采用两机械臂操作,视情况增加辅助操作孔。钝锐结合显露肿瘤后注意辨识肿物滋养血管,采用丝线或生物夹夹闭离断肿瘤血管;充分游离肿瘤,将整个肿瘤完整切除。较小标本经稍扩大操作孔取出,较大标本经下腹部另外切口取出。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33.3 min。出血量15~50 ml,平均31.7 ml。术后2例未放置引流管,其余4例放置引流管4~8 d,平均5.5 d。术后住院5~15 d,平均8.7 d。除1例术后出血,其余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6.7月,复查CT无肿瘤复发。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小儿肾上腺区肿物切除术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3根治术治疗多次手术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术中技巧、注意事项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6例有多次腹腔手术史的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D3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回盲部7例,位于升结肠15例,位于结肠肝曲4例;术前病理证实腺癌;术前行阑尾切除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例,同时行阑尾切除及胆囊切除3例,行腹腔镜胃窦部切除术1例,行剖宫产5例,行右侧附件手术(宫外孕及右侧附件囊肿切除)2例。 结果全部手术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肠癌切除包括肿块在内的右半结肠及部分回肠;术后病理证实所有标本残端均无肿瘤细胞残留、浸润。手术时间150~325 min,平均186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80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36~120 h,平均72 h;淋巴结清扫8~21枚,平均15.6枚。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狭窄及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反复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9~28 d,平均18.2 d;术后电话随访至2016年3月,有肝转移1例,有局部复发1例,再发肠梗阻行复发肿瘤切除,回肠造瘘;其他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转移、复发及切口种植。 结论腹腔镜辅助D3根治术对于有腹腔手术史的结肠癌患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优点,但术中操作要求更精细,术后并发症相对无腹腔手术史患者较多,但仍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媲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术前准备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超声刀或电刀分离解剖肠系膜根部血管,清扫淋巴脂肪组织。2例降结肠癌游离肠管后,将肿瘤拉至辅助切口外离断,行降结肠乙状结肠端端手工缝合。5例乙状结肠癌用切割器离断肠管后,利用辅助切口取出肿瘤肠管,经肛用吻合器行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台。7例直肠癌,3例行Miles手术,经会阴切口移去标本,延长左下腹trocar切口至3—3.5cm,作为人工肛门造瘘口;3例行Dixon手术,用腔内切割器离断肠管,利用辅助小切口,将肿瘤组织肠管拉出至切口外,经肛用吻合器做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1例因肿瘤外侵中转开腹。结果1例距肛门9cm直肠癌因肿瘤直径7cm、明显外侵,中转开腹。余13例完成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28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问24-48h.平均39h。肛门排气52—90h,平均78h。术后住院8~15d,平均12.2d。清扫淋巴结5—17个,平均8.6个。1例Miles术后出现尿潴留,余未出现并发症。14例随访2—30个月,平均15.2月,1例Dukes C2期术后18个月出现肝脏转移未积极治疗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安全性、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利用反穿刺技术完成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吻合术7例、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前切除术)10例、全腹腔镜直肠脱垂复位加固定术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术中通过主操作孔将吻合器钉砧放入腹腔,应用反穿刺技术将钉砧置入吻合肠管的近端,在腹腔内完成病变肠段的切除,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的端端吻合,标本经自然腔道或在随后的腹部手术时取出。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40~300 min,平均(210±32.8)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50±17.6)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8±1.36)d。术后发生主操作孔感染1例,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6个月,无远处转移、复发、肛门失禁等。结论:利用反穿刺技术可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近端结肠-远端直肠的吻合,如病灶可经自然腔道取出,则可免去腹壁的辅助切口,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利用反穿刺技术行肠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掌握一定的手术适应证,其临床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例,27-64岁(平均49.8岁)。均经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然后将回肠牵出切口截取40cm长回肠段,剖开建成“M”型贮尿囊,并与双侧输尿管吻合再置入腹腔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尿道吻合建成原位回肠膀胱。行回肠新膀胱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7h,平均6.0h。出血量200~510ml,平均340ml,无输血。术后2~3天恢复肠道功能。术后三个月随访时患者排尿良好,新膀胱无明显残余尿,容量200-350ml。结论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很有前景,但还需要长时间随机对照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笔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手术 2 1例。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术 3例 ,直肠前切除 (Dixon术式 ) 1 2例 ,腹会阴联合切除 (Miles术式 ) 2例 ;中转手术 4例。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手术时间 1 80~4 0 0min ,平均 2 4 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1 50ml。经 4~ 1 2个月随访 ,未发现切口种植 ,局部复发及转移。提示只要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术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具有手术视野广、损伤小 ,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男4例,女1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高血压3例,持续性高血压1例,功能静止型1例.肿瘤位于左肾门部2例,左肾下极水平腹主动脉旁、右肾门部、右肾下极水平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2,5~6.0 cm.术前分别给予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药物准备2~4周,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副神经节瘤切除.4例采用经结肠旁沟途径,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剪开左或右侧结肠旁沟的侧腹膜,分离结肠脾曲或肝曲,将结肠向内侧翻起显露并切除肿瘤;对1例明显突向腹侧的肿瘤采用经肠系膜途径,于升结肠内侧剪开肿瘤表面的肠系膜,直接显露并切除肿瘤.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标准腹腔镜或开放手术病例.术中收缩压90~19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55~130mm Hg.手术时间80~19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50~ 150 ml,平均85 ml.无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血压升高者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4.7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副神经节瘤.脐部伤口均愈合良好,瘢痕为脐部皮肤皱褶遮盖,美容效果较好.随访3~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切除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手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性进行腹腔镜和手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18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直肠前切除术6例,腹会阴联合根治术3例。结果 18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4min.其中腹腔镜组165min,手助腹腔镜组115min;平均出血量约170m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6h。全组病例无邻近脏器损伤,无吻合口漏。恶性肿瘤13例,随访1~18个月.未见肝转移、切口种植及吻合口复发。结论 腹腔镜和手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手助腹腔镜技术架起了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之间的桥梁,扩大了腹腔镜手术的范围和适应证;选择适当的病例,微创结直肠手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上戳孔引出吻合器钉座拉杆,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距离吻合器钉座远端3 cm的结肠。远侧带瘤肠管内翻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荷包缝合后还纳,吻合器从肛门进入,腹腔内腹腔镜直视下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无须腹部辅助切口。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230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55 ml。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40~60 h,平均5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 d。16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6个月:排便习惯均正常,1~2次/d;无明显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困难;14例B超及CT检查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吻合口、trocar口无肿瘤种植,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左半结肠癌并发完全梗阻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的24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均通过术中结肠减压和灌洗,严格的无菌操作,良好的吻合对合,术毕扩肛以松驰肛门括约肌等措施,进行一期肿瘤切除和一期结肠吻合,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故认为不失为一种既切除肿瘤又解除梗阻的可行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