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运移预测及控制方案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江苏省宝应县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利用Visual Modflow模拟填埋场发生渗漏后含COD渗滤液在不同泄漏时间尺度上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以及防渗墙、抽水井分别单独使用和两者并用时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向填埋场东侧运移形成羽状污染晕,泄漏时间越长运移越远,持续泄漏30d运移5 000d运移距离为126m,运移3 000d后运移速度和浓度逐渐下降。抽水井和防渗墙并用时比分别单独使用时的污染物控制效果好,且将抽水井布置在填埋场东侧、防渗墙西侧时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广花盆地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基于广花盆地80个地下水监测井2010~2015年的监测数据,运用单项组分法和综合要素法评价了广花盆地的地下水现状,并分析了主要超标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广花盆地主要超标指标和地下水综合质量近六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花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亚硝酸盐、锰、高锰酸盐指数和铁,各超标指标的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受降雨影响,丰水期水质总体较枯水期好;受工业污染和人类生活污水影响,靠白云区一侧地下水水质总体较花都区差;受广州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人类生活污水逐年减少的影响,广花盆地地下水综合质量越变越好。研究成果可为广花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地下水水质、主要污染物及污染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和氨氮,超标原因是受到水文地质、地表水、污水、农业生产的污水灌溉及化肥施用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赋存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地下水便是其中之一。地下水和煤层气可共生、可伴生,煤层气的形成、运移、富集以及资源评价、开采各个方面与地下水及水文地质条件息息相关。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主要是水动力场和水化学。水动力对煤层气的影响主要是水力封堵控气作用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水化学对煤层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的矿化度、矿物成分、矿物离子组分﹑同位素种类、p H值等。通过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分析,阐明了煤层气的运移、富集成藏规律。按煤层气开采时段分析了对地下水的影响: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钻井施工环节,如引发地震使地下水浑浊、破坏含水层结构、钻井液泄漏污染地下水以及大量消耗水资源;运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甲烷泄漏污染地下水、返排液污染地下水以及地下水水位和流场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排污口设置对长江安徽段水质的影响,构建二维非稳态模型,利用水质水量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选取COD、氨氮等指标,预测分析不利条件下排污口的两种排放工况(改造前、改造后)对周边水域的扩散范围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条件下,敏感目标水质均未受影响;改造后排放产生的污染带影响范围及浓度最大增量值均小于改造前,但均在相应功能区范围内;两种工况下总氮排放产生的污染带范围最大,其改造前最大污染带长2.134 km、面积为0.265 6 km2,改造后最大污染带长2.085 km,面积为0.244 5 km2。  相似文献   

6.
正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排除污染源后,地表水可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节能》2019,(11):172-174
通过对徒骇河聊城段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和计算,发现徒骇河聊城段超标水质指标包括COD、CODMn、BOD、氨氮、总氮、总磷、氟化物、硒等;对徒骇河聊城段水污染状况进行的溯源分析表明,上游来水水质与徒骇河流域内各县区污水来源是导致徒骇河聊城段水质超标的重要原因。针对徒骇河聊城段水环境问题,提出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全流域联防联控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地下水污染方式可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在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不变。这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间接污染的特点是,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间接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9.
浅层地下水     
<正>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指埋藏相对较浅、与当地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潜水或弱承压水,主要是地表以下60 m内的含水层,是地质结构中位于第一透水层中、第一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透水形成,埋藏浅,更新较快,水质较差,水质与水量均受降水和径流影响,典型代表为井水(非机井)。由于其埋层浅,未经深层岩石过滤,水体极易被工厂排放的污水和农田残留的农药污染,饮用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会危害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丘陵地区矿碴堆放场里的固体废弃物淋溶水对周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针对某磁铁矿东、西侧矿碴堆放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矿碴堆放场淋溶水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而构建了该矿碴堆放场影响范围之内的水文地质概化模型、地下水水流数学模型及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将含水岩组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代入水质模型,利用MODFLOW和MT3D软件联合运行水流和水质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于第2年末开始污染承压水,第10年末污染物在东、西侧矿碴堆放场水平方向上运移距离分别为188、120m,垂直方向上运移距离分别为96、68m,污染羽中心点浓度分别为0.45、0.20mg/L。  相似文献   

11.
Naoto Takeno   《Geothermics》2000,29(2):349
The Uenotai geothermal area is located in southern Akita prefecture of northern Honshu Island. The Uenotai geothermal system is a liquid-dominated system with a central zone of aquifer boiling. The two-phase reservoir has evolved from liquid in the natural state due to exploitation. Gas composition of the vapor phase in the reservoir is nearly in equilibrium and correlates with the vapor fraction in the reservoir and with discharging steam quality. The marginal part of the Uenotai system has cooled with the drop in ground-water level.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indicate mixing of the immature high Cl source water with conductively heated or steam-heated shallow water or surface water, as well as boiling and steam gain.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白城市地下水污染程度及污染现状,基于28个潜水水质监测井的监测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了氨氮等8个主要污染指标,并利用改进的TOPSIS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潜水水质情况,将综合结果用GIS绘制成相关图件,以探究不同污染因子富集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按主要污染指标分为3个区域,各区地下水分别受到NO-3,氨氮、铁锰及氟化物,Cl-和SO2-4的影响;白城市地下水普遍较差,近40%的监测井受到污染或轻度污染,其中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是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结合两种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水质现状,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平原水库渗漏现象,采取安全监测、地质勘探和无损探测及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对比了蓄水前后库周地下水渗流场差异,查明了坝基含水层中弱透水层连续性及缺失段,高密度电阻探测结果说明坝基含水层较深,应用坝体坝基及库周观测孔实测值开展了水库三维渗流反演计算,在此基础上对高水位水库大坝三维渗流场进行了预测计算。综合分析成果,揭示了水库渗漏成因,解释了库周浸没现象。结果表明,因地基相对隔水层渗透性大且有缺失段导致防渗体系不健全是水库渗漏主要原因,同时库内外广泛分布且封堵不彻底的农用机井缩短了有效渗径,增大了水库渗漏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浅丘山区中小型尾水补给河道的污染物降解能力,采用多断面高频次人工现场检测的手段,研究了浅丘山区河流双洎河(新密市段)不同水期、不同河段的COD、氨氮的综合降解系数,并用历史监测数据对试验得出的降解系数加以验证,最后应用降解系数对河流出境断面进行水质预测。结果表明,浅丘山区中小型尾水补给河道的降解能力整体偏高,COD、氨氮的降解系数在各水期差异不大,丰水期略高于平水期、枯水期;双洎河(新密市段)出境断面水质预测结果为枯水期COD为16.89mg/L,氨氮为0.859mg/L;平水期COD为16.64mg/L,氨氮为0.825mg/L;丰水期COD为15.07mg/L,氨氮为0.701mg/L,说明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可以显著改善尾水补给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新时期各类典型性农村综合污水的治理,选择了一种农村生活与生产综合污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利用兼氧/好氧(A/O)工艺处理农村生活和生产综合污水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采用逐步递增生产废水和污泥接种培养的启动策略能够实现处理工艺的快速启动;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磷(TP)以及色度在启动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A/O工艺能够通过兼氧池和好氧池的协同配合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技术应用于辽河下游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人工湿地系统的概念及其用于污水处理中所具有的投资少、能耗低、效果好、易于管理等优点。对辽河下游重点河段进行了实地取样,测得氨氮、化学需氧量、浊度等严重超标;对该流域沿岸的土壤、地层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水土流失较严重,增加了农业面源对河流的污染。综合辽河下游水质及地貌的特征,提出了用人工湿地处理该流域的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君诺  徐慧  陈星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176-178
针对目前采用定性方法确定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不足,按照以水定陆的污染防治思路,在分析污染源排放与入河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定量化模式,即结合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水体的限制排污总量,再结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浓度,确定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浓度,通过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模拟,按照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达标的要求,计算污染源的设计排放浓度,进而计算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根据去除率的范围确定农村分散式污水的处理规模与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台州市新华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中,最终通过定量计算选定生物滤池作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