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4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特殊护理;比较两组置管长度、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穿刺点渗血率、穿刺点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疼痛级数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行PICC导管并进行特殊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96例肿瘤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针对其原因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96例肿瘤患者采取预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中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9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位置换PICC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重新置管成功率,为病人提供一种舒适、无痛苦的输液方法。方法:将102例PICC管异位及堵管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PICC管异位及堵管后给予拔管后选择血管重新盲穿置换新管;试验组PICC管异位及堵管后实行技术创新,利用可撕裂性的穿刺鞘进行原位置换新PICC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置换新管3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1.43%;试验组一次性成功置换新管60例,成功率100%,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感染发生率两组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可撕裂性的穿刺鞘进行原位置换新PICC管的方法简单、安全可行,一次性置换管的成功率达100%,而且对病人创伤小、无出血、无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对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寻找PICC非计划拔管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RPN值;风险优先排列;计划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应用FMEA前选择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FMEA后选择9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运用失效模式分析能有效地降低PICC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血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化疗的122例成人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试验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试验组经PICC置管进行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在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由8名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品管圈",确立"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活动主题,对护理品管圈成立前行PICC置管的1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对策,对品管圈成立后行PICC置管的123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PICC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9.8%下降到2.4%。结论:"护理品管圈"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显著,并提高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分析15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其中导管堵塞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导管性静脉炎、感觉不适、导管脱出、导管移位各2例,导管异位1例。护理措施:导管维护每周1~2次,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穿刺及维护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根据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避免导管过粗;熟练掌握操作流程,避免反复穿刺,送管动作轻柔,匀速送管;保持导管良好的固定,导管外露部分做"S"或"C"固定及交叉固定,体外导管必须完全覆盖在透明敷料下以保证导管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DOPT模式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48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124)与对照组( n=12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双腔PowerPICC导管。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BD双腔PICC导管,严格执行标准的导管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比较两组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管腔破裂6例(16.6%)及脱管8例(22.2%),观察组无管腔破裂,脱管1例(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87.9%,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0.9%,对照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有明显优势,更能满足复杂化疗方案同时需持续输液,以及反复高压注射造影剂肿瘤患者的需求,但须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管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8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2例,占8.21%。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减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危重症患者的其它静脉治疗途径,对102例危重症患者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前全面评估患者,置管后预防感染、保证管道的固定与通畅。无感染发生,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和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可在危重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PICC与CVC置管在烧伤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碧秀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06-1308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烧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烧伤科住院的60例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组30例)和对照组(CVC组30例),比较两组置管方法的留置时间的长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平均为52.50±31.53d,对照组为28.83±16.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发生静脉炎2例,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导管脱落3例;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导管异常发生率低,满足了烧伤患者需长期输液和营养支持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583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非正常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83例患者中发生非正常拔管63例,占置管总例数的10.8%;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感染、导管异位、导管脱出、破损与断裂、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及放弃治疗.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是导致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及时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是降低非正常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留置时间、发生药物渗漏及脉管炎情况、置管留置期间病人存在恐惧或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药物渗漏及脉管炎2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置管留置期间病人存在恐惧或焦虑5例,对照组14例。[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肿瘤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肿瘤患者224例,分析影响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居住在城市的患者、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月收入高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KPS评分越高的患者、有宗教信仰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P0.05);患者的健康促进总分、心理一致感总分、社会支持总分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抑郁与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居住地、支持利用度、宗教信仰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而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居住地、支持利用度、宗教信仰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对消化内科病人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之前136例置管病人为对照组,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后128例置管病人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穿刺时间、置管出血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穿刺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专科PICC护理小组模式可提高置管技术水平、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使消化内科病人PICC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人PICC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探讨如何延长PICC置管时间和保障老年患者输液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356例需留置PICC管的60岁以上老年人,按规程进行PICC置管、输液和日常护理,详细记录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3例置管成功占98.1%,平均留置时间(57.9±27.0)d;提前拔管43例占12.2%,拔管原因有堵管、静脉炎、感染或疑似感染.结论 强化置管及使用操作者的护理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可以减少静脉炎、堵管和感染并发症,延长PICC留置时间,保证治疗完成,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