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聚焦离子束(FIB)刻蚀方法精确制备了针状铁素体X65管线钢的马奥岛(MA)薄膜样品,随后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透射电镜(TEM)对MA岛的亚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A岛在疲劳裂纹扩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X65管线钢中MA含量约为5.7%,MA岛主要弥散分布在晶界处,尺寸≤3μm。MA岛内部亚结构被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块区,残留奥氏体与马氏体相互交错分布,一些区域马氏体与奥氏体存在共格关系。MA岛内部残留奥氏体与马氏体交错分布的特征对疲劳裂纹扩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疲劳裂纹扩展路径遇到MA岛时,主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偏折,并绕过MA岛,而支裂纹则被MA岛所捕获,停止扩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落锤撕裂试验(DWTT)研究了厚规格多相组织X80管线钢断裂行为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关系。采用OM和SEM对X80管线钢微观组织和DWTT试样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钢板微观组织由粒状贝氏体(GB)、针状铁素体(AF)、贝氏体铁素体(BF)、多边形铁素体(PF)和准多边形铁素体(QPF)构成;分层裂纹形成于带状组织处;马氏体-奥氏体(MA)岛、夹杂物周围易萌生微孔及二次裂纹;在晶粒内部形核长大的二次裂纹扩展到小尺寸MA岛及AF处会出现止裂,提高了钢板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3.
陈春梅  傅翼 《铸造技术》2015,(3):579-580
以X70、X80和X100级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不同变形温度对其微观组织及屈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0℃拉伸变形后,X100级管线钢组织中细小的马氏体-奥氏体岛(M-A岛)和下贝氏体组织可提高钢的屈服性能;当变形温度为800℃时,X70、X80和X100级管线钢的高温屈服强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落锤撕裂实验研究了X80管线钢断裂行为与多相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X80管线钢的微观组织包括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马氏体-奥氏体岛,其中针状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马氏体-奥氏体岛对管线钢低温断裂行为影响较大。低温撕裂断口主要包括裂纹起裂解理面、韧性断裂面、逆向解理面三大部分,随着微观组织中针状铁素体的增加和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岛的减少,断口中韧性断裂面积增加以及起裂解理面积、逆向解理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落锤撕裂实验研究了X80管线钢断裂行为与多相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X80管线钢的微观组织包括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马氏体-奥氏体岛,其中针状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马氏体-奥氏体岛对管线钢低温断裂行为影响较大。低温撕裂断口主要包括裂纹起裂解理面、韧性断裂面、逆向解理面三大部分,随着微观组织中针状铁素体的增加和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岛的减少,断口中韧性断裂面积增加以及起裂解理面积、逆向解理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SEM、TEM、XRD和EBSD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核电SA508-3钢马氏体(M)-残余奥氏体(AR)岛(M-A岛)高温回火转变对冲击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正火态SA508-3钢中M-A岛呈块状,以AR为主.M-A岛经650℃高温回火后,转变成铁素体和M3C碳化物组成的析出相聚集区.沿析出相聚集区边缘分布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和磁性法等手段对 X90管线钢中夹杂物、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形貌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冲击和拉伸试验前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X90管线钢中的夹杂物不严重,主要为 D类球状氧化物夹杂; X9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也含有少量的粒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X90管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不稳定,在冲击和拉伸试验时发生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退火工艺得到了多边形铁素体基TRIP钢(TPF)、贝氏体铁素体基TRIP钢(TBF)和回火马氏体基TRIP钢(TAM)3种不同基体结构的TRIP钢,并对它们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工艺的不同导致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完全不同,力学性能也存在显著差异。TPF钢的基体结构为尺寸较大的多边形铁素体,其上分布着贝氏体、马氏体及少部分残留奥氏体,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低于TBF钢与TAM钢。TBF钢的基体结构为贝氏体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呈长条状或块状分布于贝氏体板条间,表现出高强度但伸长率不佳。TAM钢组织由退火马氏体基体、残留奥氏体及新生马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以稳定的长条状或薄膜状分布在退火马氏体晶界处或板条间,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于非均质高温奥氏体来调控先进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引起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晰合金元素非均质程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指导先进高强钢的设计,本工作采用以Mn配分的珠光体为初始组织的快速淬火-配分工艺,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和温度对高温奥氏体中非均质Mn分布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高温奥氏体的Mn分布能够调控淬火过程的马氏体转变。当高温奥氏体继承了珠光体中富Mn渗碳体和贫Mn铁素体中的Mn分布时,淬火后可获得富Mn片状残余奥氏体与贫Mn马氏体板条构成的鬼珠光体组织。随奥氏体化保温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高温奥氏体中Mn元素非均质程度减弱,导致鬼珠光体组织减少,块状残余奥氏体和粗大板条马氏体数量增多、且尺寸增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屈服强度由于细晶强化的减弱而降低;均匀延伸率由于块状残余奥氏体的增多而升高,颈缩后的延伸率因块状残余奥氏体形成的脆性马氏体而降低。由于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含量随着奥氏体化工艺不发生改变,使得抗拉强度和断裂总延伸率也不发生变化。由此可见,通过改变奥氏体化的工艺参数,能够在保证高抗拉强度(约1700 MPa)和高断裂总延伸...  相似文献   

10.
以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结果表明,热轧态试验钢的微观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其上分布有少量的板条贝氏体、马氏体和粗大块状M/A岛,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6.2%,但稳定性较差,裂纹能够直接穿过粗大的块状M/A岛继续扩展,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最快。经900 ℃奥氏体化+空冷后,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为主,M/A岛仍为粗大的块状,残留奥氏体含量减少至12.3%,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略有降低。经900 ℃奥氏体化+380 ℃盐浴等温30 min +空冷后,显微组织以细密、有序的板条贝氏体为主,残留奥氏体含量减少至10.2%,以薄膜状伴生在板条贝氏体间,板条状贝氏体及板条间的残留奥氏体薄膜会使裂纹端钝化、分叉、偏折,阻碍裂纹扩展的能力增强;经350 ℃回火240 min后,显微组织以马氏体和板条贝氏体为主,残留奥氏体含量比热轧态略微降低,为14.9%;而经450 ℃回火240 min后,显微组织以板条状贝氏体为主,其上分布有少量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减少至8.6%,也以薄膜状伴生在贝氏体板条间,同时有大量的碳化物析出,裂纹扩展速率最慢。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Flash welding, through conferring a number of important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productivity, good-quality welds, and suitability for welding of components with large cross-sections, is extensively used for shop welding of rails, plating of hot coils, welding of wheel rims, etc.1–3 More compact welding facilities are also being sought through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mechanical control technolog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job-site welding of rails, H-steel sections, etc.4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从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功能介绍和特殊优势等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款钢铁非金属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OTSInca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操作便捷,可以自动、高效、准确地表征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成分和形态信息,结合其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出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同时,该系统在操作界面、数据采集、数据库、报告输出等4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极大地提高了非金属夹杂物自动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Ag—Cu—Ti钎料中Ti元素在金刚石界面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了金刚石钎焊接头中碳化物形成元素Ti与金刚石(或石墨)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通过对接头界面处的成分分布和断口形貌观察,分析了Ti的作用机理、新生儿合物TiC的断口形及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Ti元素与组成金刚石(或石墨)的碳元素发生反应形成TiC层;碳化物层使钎料与金刚石之间产生冶金结合;TiC与金刚石之间存在有明显的界面,TiC断口的微观表面形态呈韧窝状;在金刚石表面初始形成的TiC的生长方向与金刚石的晶向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7.
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 rare metals in superalloy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re met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ment of superalloy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re metals in superalloys has achieved progress significantly. They present multi-beneficial effec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trix and the c0phase, increasing the lattice misfit, cleaning the grain boundary, improving the carbides and eutectics, refining the grain, stabilizing the oxidation film, etc., so that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rupture life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leading to a broad application in the superalloys.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er demand for better superalloys in the future, more intensive research is necessary on the effects of the rare metals on the superalloy, and especially on the combination effect of various rare metals and mutual influence among them. Utilization of th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combinatorial high throughput experiment will be of importance in application of rare metals in superalloys.  相似文献   

18.
何平阳  程西伟  苗红民 《模具工业》2012,38(4):26-28,33
针对冷柜内胆人工绕管成形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柔性制造技术应用于全自动冷柜内胆的绕管成形并研制开发了生产线。介绍了绕管成形柔性制造系统的模具结构设计和功能,从生产结果来看,采用柔性技术得到的产品性能比原产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目的。采用改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不仅使生产顺利,且节省了能源。  相似文献   

19.
徐佳  黄琪  杨志玲 《金属学报》2018,23(1):110-115
目的: 评价湖南省人民医院院区2016年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6年使用利奈唑胺患者病例资料,设计调查表,统计用药合理率,分析不合理原因;计算临床治愈率,病原菌清除率及综合治愈率;监测用药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程度。结果: 利奈唑胺临床应用合理率为48.1%,不合理原因主要是适应症把握不准确及疗程不合理;临床有效率为40.4%,病原菌清除率为42.3%,综合治愈率为56.4%;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1.2%,发生的平均年龄为(81.4±8.7)岁,平均用药时间为(13.6±5.6) d。结论: 我院区利奈唑胺临床应用合理性有待提高,正确把握适应症和疗程将很大程度提高合理率;综合疗效尚可,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骨髓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