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陆杂交所选育的长绒棉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陆杂交技术所选育的长绒棉抗病材料在枯萎病病圃、重病田等抗病性鉴定,都表现很好的抗病性.长绒棉抗病材料对该区不同致病力枯萎病病源菌抗病性鉴定,都具有一定抗病性,病指没有明显差异.与高产、优质品系杂交其后代抗病性稳定,为长绒棉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很好抗源,增加了长绒棉抗病育种上的抗源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开展抗病育种工作必须开发准确而简便易行的抗病性鉴定技术,通过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选育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鲤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尽管鲤养殖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病害问题仍然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病害防控方法,主要有环境防控、药物控制和疫苗法,而运用遗传改良来提高鲤抗病力被认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虽然以提高生长为目的的多项鲤育种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有关抗病育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利用鲤群体所存在的有益遗传变异,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积极开展抗病选育应该是今后鲤养殖业所必须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从环境胁迫对抗病性状的影响、抗病性状的遗传学基础、抗病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抗病性状的测定、抗病育种具体方法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遗传改良来提高鲤抗病力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亮点:抗病力是养殖鱼类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但由于基础研究薄弱、有效评价方法缺乏等原因,致使抗病选育工作远落后于以生长等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鲤抗病育种相关研究进展,为鲤和其他鱼类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上提供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对目前河南省主推的21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综合抗病性鉴定试验,以期找出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并为小麦育种单位提供抗病的育种材料、选育抗病小麦新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们地区的小麦由于历年遭受赤霉病的危害,所以在育种工作上较早地注意到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选育。十多年来,通过杂交和系统选择,先后选育出了望麦17、望麦19、苏麦一号、苏麦二号和选209等新品种。这些品种历年来表现赤霉病轻,丰产性能比较稳定,其中特别是选209,抗病性强。在不同地区示范应用,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对于抗病育种,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大豆孢囊线虫病研究进展及其抗病育种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大豆孢囊线虫的分布与危害、寄主范围、抗源筛选与利用、生化抗性机制;论述了研究该病的意义。在综述了抗病育种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注意综合农艺性状改进,合理组配杂交,加强抗性鉴定,注重抗病性持久性等问题;还提出了深化抗病分子研究,开展基因转移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抗病育种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黄瓜(CucumissativusL.)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随着黄瓜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的日益严重开始了黄瓜的抗病育种。津研系统黄瓜品种的育成〔1〕,标志着我国黄瓜抗病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我国露地栽培黄瓜品种的第一次更新换代。在常规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于70年代开始进行黄瓜杂种一代优势利用与研究〔2〕。1979年组成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1983年抗病育种纳入了国家攻关计划,新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对黄瓜育种技术、方法及…  相似文献   

8.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对晋麦83号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虫抗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晋麦83号的特性,同时对选育高产稳产、抗虫抗病、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子代测定是林木抗病育种的一个必要环节,亲本的抗病性以及生长性状在子代会发生变异。本项研究对福建省湿地松抗褐斑病种子园8年生的6个单系和6年生的5个单系子代抗病性和生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感病率性状在各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抗病选育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试验选出的抗病性表现强(针叶感病率低于15%)且稳定的家系有32、8和10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进步。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通过聚合育种、杂交、回交、复交、测交等手段创造变异,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资源创新研究,创新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从而提高我市水稻的产量、改善品质和抗病性、减轻环境污染,打造我市杜良优质大米知名品牌,对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常规棉育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军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98-99,140
2001~2010年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常规棉新品种16个,较好地解决了棉花早熟、优质和丰产的关系,但仍存在抗病性差的缺点。通过对6个代表性品种进行分析,提出了引入抗病材料并改进常规选育方法进行抗病育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为了提高选育抗病品种的效率,必须了解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方式。由于抗病性遗传牵涉到水稻抗病性的遗传物质与白叶枯病致病性的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因而抗性的遗传比其他性状的遗传行为要复杂得多。国外关于抗源的抗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抗病育种有的是参考价值的,有的则没有用处。因此,必须自己筛选抗源,研究对本地区白叶枯病菌系抗性的遗传规律,以提高抗病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快速检测棉花抗病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生产的威胁很大。迄今,仍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要防治措施。为了筛选抗病或耐病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诱发的田间鉴定的常规方法需要的时间长,且工作量大。为寻找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棉花抗病性的方法,先在室内用黄萎病菌代谢物——毒素对大量棉花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初选,然后将初选材料再参加田间抗病性鉴定。这样,既可节省田间的工作量,又可达到加快抗病育种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辣椒抗疫病的遗传与育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辣椒疫病是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几十年来 ,许多辣椒生产国开展了抗疫病育种和包括抗病性遗传分析在内的相关研究。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辣椒疫病病原、辣椒对疫病的抗性、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抗病性的遗传、抗病基因的 QTL定位与克隆、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模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 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可以有效解决和减少病害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鱼类抗病育种工作, 包括家系与群体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全基因组选育及MHC基因多态性与抗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家系与群体选育作为选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鱼类的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和稻米外观品质差是制约黄淮稻区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选育难、品种缺乏的问题,以主效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选择、人工接种诱发和田间自然发病多点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创制了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技术。创立了以"籽粒相对充实度"为核心的籽粒灌浆速率快速监测稻米品质生理育种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早代大群体选择、多生态点联鉴、生理指标监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稻米品质测定和抗病田间鉴定"六位一体"的黄淮稻区粳稻复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一批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创新了稻米品质和抗病性协同改良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番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抗病育种是番茄病害防治及提高产量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它可以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准确、快速,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了对番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枯萎病)和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灰霉病,番茄晚疫病和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临远3158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病性能等方面阐述了临远3158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疫病是蔬菜生产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害,以茄果类、瓜类、芋类等受害最为严重。该病害在蔬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且各部位均可发病,尤以幼茎、嫩果部位受害最为严重。疫病属卵菌病害,化学药剂难以防治,给蔬菜生产和育种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根本途径之一,而抗病性鉴定、筛选是抗病育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有利于亲本选择、缩短育种进程和提高抗病育种效率。为深入了解蔬菜对疫病的抗性情况和高效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方法,对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主要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蔬菜抗疫病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